一生双眼只看他,隔山隔海42载不换恋

1988年,台湾结束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台湾同胞陆陆续续返回家乡。广东丰顺县埔寨镇采芝楼村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谢汉光,凭着42年前的记忆,步履蹒跚地寻找自己的家人。当谢汉光迈进一户农家时,屋内的人用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这位老人。这时,屋内的一位老妇人立马迎了上去,当两人四目相对时,几乎同时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汉光,终于等你回来了!”两人相拥而泣。 谢汉光,1917年出生在广东丰顺县埔寨镇采芝楼村一个农耕家庭。1940年,谢汉光被广西大学农学院录取,在校期间,谢汉光受中共党员教师影响,参加抗日活动,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毕业后,谢汉光被分配到广西大学农学院工作,后来被提拔为柳州黔桂铁路农场主任。

在农场工作期间,谢汉光对躲避追捕的抗日人士提供庇护,农场也成为中共与先进人士的秘密联络点。抗日战争胜利后,谢汉光被派往台湾,在老师的安排下进入台湾省林业试验所莲花池分所工作。老师离开后,谢汉光接替老师的位置,担任所长。随着地位的提高,谢汉光利用身份掩护自己的地下工作。在谢汉光的帮助下,台湾中共地下党组织得以快速发展。

1947年,谢汉光安排同学张伯哲进入所里工作。除此之外,谢汉光还与钟浩东将陈仲豪、徐懋德等人安排到吉隆中学工作,发展地下党势力。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国民党采取防御策略,蒋介石变得更加暴躁。此时,台湾地下党发展到900余人。国民党接管台湾后,继续压迫台湾人民,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和长达38年的戒严。

1988年,台湾戒严结束,谢汉光返回家乡,与妻子相拥而泣,结束42年的离别。谢汉光为国家事业奉献一生,历经抗日与国共内战,在台湾地下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台湾民主运动的重要推手之一。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老党员谢汉光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的艰辛历程。1947年,为了掩人耳目,谢汉光与同事们发表了一篇名为《林分调查与初步研究》的论文。

随后,《光明报》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国民党得知后大肆搜捕,谢汉光的同志们相继被捕。谢汉光在好友的帮助下逃到台东高山村,并以“叶依奎”的假名隐姓埋名38年。38年间,谢汉光一直关注台湾的地下工作,想念家人和老战友,坚信有朝一日能回到组织。1987年,两岸关系缓和,70岁的谢汉光回到家乡。儿孙满堂,谢汉光此生无憾。

但他的党员身份和历史已无人可证。政府只当他是普通台胞,每月发20元补助。谢汉光是一个怀着强烈理想和牺牲精神的老党员,他为党的事业付出青春和生命,最终却难以证明自己的历史地位。这反映出那个时代台湾民主运动者的悲剧命运,也令人深思历史记忆的重要性。整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讲述谢汉光的人生轨迹,详细描述他在白色恐怖年代的艰难处境和坚定信念。

每段都围绕一个时间段或事件展开,避免脱离主题,使文章条理清晰。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也回过头来,表达了对这一历史时期和历史记忆的思考,达到了引导读者评论的目的。词汇丰富,语句流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可读性。 谢汉光终于回到组织怀抱谢汉光这位老党员终于回到了组织的怀抱,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

1995年5月,组织部发出通知,决定从1988年起为谢汉光同志恢复离休待遇,每月发放426元的工资,这无异于对他42年来潜伏工作的肯定。 谢汉光潜伏台湾这么多年,究竟经历了什么1947年初,年轻的谢汉光响应党的号召参加革命工作,随后潜伏台湾。在这漫长的42年里,他见证了台湾的变迁,也经历了无数挣扎和痛苦。

然而,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默默守护着组织交给的任务。1988年,随着形势的变化,谢汉光终于回到大陆,回到组织的怀抱。1995年,谢汉光终于等到组织的正式答复,恢复他的党籍和离休待遇。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偿,更是对他loyalty和贡献的肯定。老战友陈仲豪听说这消息后也是喜极而泣,连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了”。

谢汉光虽已年迈,但他终于等到了组织的召唤,等到了和妻儿子孙团聚的日子。谢汉光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谢汉光这样忠诚的共产党员,共产党才最终取得胜利,人民才得以解放。谢汉光的一生,正是无数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的缩影。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人前赴后继,追寻理想,忠于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丰顺县   白色恐怖   隔山   农学院   台湾   国民党   农场   党员   双眼   结束   组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