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请求参加长征,找叶剑英说情,被博古拒绝,过早牺牲

刘伯坚:留下一抹英雄身影

相忘于江湖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战最困难的时候,写下了《梅岭三章》的第三首,其中的第二句:“投身革命即为家”成为许多革命者的座右铭。这句话简洁而犀利地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刘伯坚,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他一生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为了实现人间自由的梦想,毅然决然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刘伯坚出生于1895年,从年轻时就积极参与了革命斗争。他曾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在那里加入了旅欧少共,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旅欧总支部的书记,为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3年,刘伯坚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成为了聂荣臻的介绍人。聂荣臻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而刘伯坚成为了他的引领人。这段经历让刘伯坚对于党的理论和组织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926年,西北军冯玉祥败给蒋介石,刘伯坚陪同冯玉祥来到绥远,并担任国民联军政治部副部长。他建立了政工机构,为改造西北军和培养干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工作也为后来的宁都起义、察绥抗日等战役打下了基础。

1927年,刘伯坚与王叔振结婚,一众革命志士参加了他们的婚礼。然而,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刘伯坚等人被迫离开上海,开始了他们的艰难岁月。

1931年,刘伯坚策划并参与了宁都起义,与其他革命战士一起将西北军的旧部转化为红军第五军团,为苏区的抵抗和反击创造了条件。然而,在战斗中,由于一系列错误指挥,第五军团伤亡惨重,宁都失守。苏区只剩下了一小片区域,红军面临着空前的困境。

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了战略转移,而刘伯坚被留在苏区。他希望能参加长征,但被上级拒绝了。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投入地工作。

1935年3月,红军主力已经撤离苏区,而刘伯坚被敌人俘获,失去了行动能力。在临刑前,他写下了绝命书,希望妻子能够为革命事业继续努力,并抚养好他们三个寄养在乡亲家中的儿子。然而,他不知道妻子早已被杀害,年仅29岁。

刘伯坚的儿子们在父亲的英勇事迹面前泪如雨下。然而,他们也明白,正是父亲和其他无数革命烈士的奋斗,才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

刘伯坚的烈士之血没有白流,正是在他的牺牲和其他革命烈士的奋斗下,红军终于取得了大转移的主动权,开始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在他们的坚守和奋斗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才能够走向胜利。

刘伯坚,一个为革命事业付出一切的英雄,他的事迹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留下的一抹英雄身影,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愿他的事迹成为我们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脚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博古   宁都   中国共产党   苏区   革命者   烈士   红军   蒋介石   事迹   牺牲   事业   英雄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