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徐海东与诸城县郝戈庄乡西莎沟村水库的故事

在诸城的潍河九道弯中,第五道弯处,流淌着一条名为扶淇河的支流。源自古老的齐鲁长城脚下,它凭借汇聚六沟的水势,最终奔流入潍河。这六条沟各自有着独特的来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那被称之为“库沟”的一道。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就在这片土地上被发掘出土。

位于诸城市区西南8公里处的库沟,再行8公里,就是著名的莎沟水库。民间传说,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却因六沟头崩溃于此。然而,这样的传说已经无从考证。相较之下,却有一段充满传世的故事,那便是关于徐海东将军与莎沟水库的传奇。

1946年年末,已然饱经战火摧残的徐海东将军,因革命的使命,身受重伤。为了前往苏联进行治疗,他选择了经过山东解放区。然而在行至诸城时,战事突变,不得不滞留于此。华野司令员陈毅将军建议他暂居于莎沟村,这里地势险峻,隐蔽有度,十分灵活,尤其重要的是,这里是老区,人民群众的基础坚实。

莎沟村,位于马耳山东麓,依水而建。得名于地势的因缘。七八十户人家,分散居住在一排沟崖上。这里大多姓刘,家境并不富裕。在山地里播种花生,种植薯苗,从沟里扛水浇灌;取水,也是从沟里取得。1947年春天的旱灾,让莎沟村的人们备受缺水之苦。

徐海东将军带领着一行两百余人,除了警卫部队,还包括了情报、侦察、后勤、医疗等部门,甚至徐海东的爱人周东屏也随行而至,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他们的到来给了莎沟村一股新的活力。战士们在闲暇时帮助村民干活,将军也常常到河边漫步,一旦遇到村民,便拉着家常。虽然陌生,但却没有拘谨之感。将军用着一口地道的湖北黄陂土话,称姑娘为“坛子”,弟弟为“老老”,甚至把姐姐称作“哥哥”,这让莎沟的村民们乐不可支。将军的爽朗笑声传遍山谷。

乡亲们万万想不到,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竟是那个号令百万雄师,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徐海东将军!

有一天,将军看见一位老者费尽力气才从沟底的河里扛来了两半桶水,便问他:“为何不在河上筑坝,将水挡住?”老者苦笑着说:“老一辈的人都这样做。再说,也没人来管。”将军默默地站在老柳树下,许久没有说话。远处传来沂蒙山的隆隆炮声,将军知道,大战已经在酣畅进行,是两种命运的激烈决斗。

随后的几天里,他多次沿着河走动。村长刘全来送柴禾,将军便将他叫到身边询问情况。刘全说:“修坝拦水固然是好事,但需耗资巨大,费工不少,或许还会淹没田地,这事不好办!再说,许多青壮劳力都支援前线去了,没人做啊!”

哪里还需要再说!这位经历百战的大将军,智勇双全,胸怀万里,怎会忘了“人”这一关键因素。当时的规定,地方只负责供应,没有权力打听情况;将军一行也未与地方展开横向联系。虽然村长只是一个小角色,自然难以了解这支队伍的底细,但涉及群众的疾苦,干部们不能袖手旁观。村长眼中闪过一丝泪光,突然拍了拍大腿说:“对了,找‘举人五爷’吧!他向来热心公益,或许有办法。”

“举人五爷”姓刘,名来福,号雪轩。他在光绪三十二年中的举试中名列前茅,以开明进步著称,曾是滨北边区参议,对于这一带有着很高的威望。“举人五爷”这个称呼,是对他功名和家世的一种敬称——在古老的诸城周围,这种称谓很常见,而真名反而鲜有人提及。

对于这位“举人五爷”,将军也有所耳闻,因此点了点头。见首长同意,村长便急忙领路。据说有人前来拜访,“举人”匆匆整理了一下衣冠;当他走出厅堂时,客人已经来到了面前。看着将军高大的身躯,炯炯有神的目光,他凭着自己的经验知道这位前来的人物不同凡响。双手合十道:“首长光临寒舍,蓬華生辉;未曾远迎,失敬!失敬!”将军也抱拳答礼:“不必客气!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随后,将军和刘来福先生在房间里略作寒暄,刘全目送着将军,见他微微颔首,便开始说:“五爷,今天首长来,是商量一件事——” 事情,便是修建那座坝。听完将军的一番话,刘先生陷入了沉思。沉默片刻后,他说:“造福乡亲,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水利兴修,自古以来便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首长如此关心,我们更应该义无反顾!”果然名不虚传,不仅言辞有条理,思绪敏捷,答案也是如此得当,真挚而发自内心。

他多年来一直追随着共产党,耳濡目染,甚至学到了八路军雷厉风行的作风:“石头,山上有的是;淹的田园,拿我的庄前地调换;人工物料费用,我出八石谷子;人嘛——”

“人力,先生请放心。我这儿有30名战士。” 将军看着一切出奇地顺利,心中充满了喜悦:“费用不足的地方,村长,你从我部的供应费中补足即可。只是在施工时还需要请教石匠师傅们多加指点。”

石匠并不稀缺,山里人个个都精通这门技艺。村长满口答应。坝开始动工,坝址就在将军亲自选定的“葫芦嘴”上。半个月后,一条高两米,长八十多米的滚水坝砌成了。孩子们在坝顶上奔跑嬉戏,一场大雨过后,坝前的水潭涨满了水。水波荡漾,水量多达万余立方米。刚开始时泥浊混浊,几天后却变得清澈见底;那山坡上的青草,也因此映得碧绿无比。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将军站在坝上,手拍着腰,热情地招呼着前来打水的村民们……

时光荏苒,转瞬间来到了1958年。在大兴水利的热潮中,诸城人民在原有的坝址上进行了改建,将莎沟水库的库容增至400万立方米。它不仅为2万多亩土地提供了自流灌溉,还让周边十几个村庄享受到了自来水的便利。

如今,青山依旧,碧水长流。已有60多年过去,而这片土地的人们依然传颂着徐海东将军当年修坝的壮丽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诸城   来福   水库   坝址   石匠   举人   首长   山东   村长   大将   将军   故事   徐海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