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一登基就削藩,是否正确?专家:正确,但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朱元璋登基后,为了确保大明江山永固,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做了藩王。在他在世时,藩王们谨言慎行,亲情十分深厚。然而,随着朱允炆即位,藩王们逐渐变得尾大不掉,对皇位产生了威胁。

关于朱允炆丢失江山的原因,史学界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开始削藩。建文帝从最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这使得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感到了极大的危险,并给了朱棣充足的准备时间。

继位的第一年,朱允炆削藩的范围包括了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和岷王。这五个藩王都有一些劣迹,但并没有对朝廷统治造成威胁。例如,岷王在遥远的云南,而湘王则因为被削藩而自焚,这样的削藩显得过于过分了。

问题来了,朱允炆一上位就削藩,这样做是否正确呢?首先,削藩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藩王们手中拥有强大的兵力,对朝廷来说是极大的威胁。然而,朱允炆在削藩时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是削藩的顺序问题,他将朱棣放在最后;其次是他草率地和轻敌,认为藩王们在皇权下的压力下会束手待毙。

从决定削藩的那一刻起,朱允炆就自作聪明,认为自己的皇叔们会心甘情愿地配合削藩。然而,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削藩实际上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前期五名藩王顺利被削,胜利来得如此突然,让朱允炆有些骄傲起来。

然而,朱棣绝不会束手待毙。我们从历史书籍中了解到一个令人唏嘘的现象,就是靖难之役已经开始了,朱允炆对如何处置朱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更让人费解的是,朱允炆竟然下达了不许杀害朱棣的圣旨。

“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个决定非常尴尬,它让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不知所措。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只有先消灭敌人的首领,才能彻底战胜敌人。

朱棣起兵本身就是反叛行为,他一死,“靖难之师”就会无法顺利作战。在历时四年的靖难时期,正是朱允炆的这一道谕令,让朱棣一次次逢凶化吉。在东昌之战中,燕军被打败,主将张玉甚至战死。

燕军残部在撤退时,朱棣断后,结果追击明军的数百人却不敢进攻。此外,在滹沱河之战中,朱棣竟然在明军的阵地中野宿,明军发现后也不敢出击。这样的削藩方式,朱允炆又岂能不失败呢?

以上观点参考了《明史》和《明太祖实录》这两部历史文献。削藩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朱允炆的错误决策以及对朱棣的处理方式使他最终丢失了江山。这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深思。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之下,亲情往往变得脆弱不堪,人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残酷的角逐。只有凭借着明智的决策和正确的判断,才能赢得胜利,守住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谕令   尾大不掉   大明   束手待毙   燕王   江山   朝廷   亲情   敌人   强大   正确   错误   两个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