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个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还大,200多年来只有2人任职过

前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中,丞相一直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官职。但其权力从来无法真正凌驾于皇权之上。无论多么得宠信任,丞相始终难逃被皇权牵制的命运。然而在大清王朝,一个称为“摄政王”的新职位忽然横空出世。它一时间权力凌驾皇权,令人刮目相看。整个清朝280年的历史里,仅有两人登上过这一宝座。他们一个开国造福,一个耗尽心血,却都以惨淡收场。兴衰成蹊,王朝盛衰似逆旅,永恒不变的只有那权力令人陶醉的甘美。

一、往日丞相权不及皇权,一朝摄政王横空出世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丞相一直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辅政官职。丞相负责处理朝政大事,执行皇帝的旨意,可谓权力仅次于天子。然而,丞相的权力从来就跟皇权之间微妙的制衡关系。皇帝怕丞相权力过大,而丞相也难免有窥视皇权之心。于是两者之间便进入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循环往复中,丞相的权力时强时弱,难以真正高于皇权。

历史上,秦朝的丞相李斯曾废黜二世而立武臣胡亥,引发无数谋夺皇权的争端;明朝的丞相胡惟庸更是独揽大权,与朱元璋对抗。可最后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以失败告终,命运终究难逃被皇权所制约。然而在满清这壮阔的280年历史长河中,忽然诞生了一个“摄政王”之职。它一经出现,便权力无边。它甚至可以越过皇帝直接号令天下!整个大清王朝,仅有两人享受过这无上权力,他们的传奇与兴衰沉浮,为这段历史平添了剧烈的震撼。

二、满清创立之初 十四岁的皇帝与政权

说到满清王朝,我们必须回望历史,回到女真人建立后金的故事。十七世纪初,女真族领导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他为求各部落的支持,创立“八旗制”,规定各旗旗主有参政议政之权。这就是日后的“八旗议政”制度的雏形。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他在明制的基础上,加强皇权,削弱八旗贵族权力,使清朝中央集权体制日趋完备。然而,这一行政体制还很不完善。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其嫡长子 '虺蛾故十四岁,政局动荡,诸王公以皇位储君制度不明为由,互相攻讦,谋求专权。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野心勃勃的女真贵族忽然站了 。他便是后来大清第一位摄政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初,为了团结各女真部族,便创立了“八旗制”,将各部族编成八旗,并给予参政权力。这为日后清朝八旗贵族专权埋下了伏笔。

皇太极继位后,明确确立君主专制,加强皇权,削弱旗主权力。他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可惜就在1643年皇太极驾崩之时,其长子只有14岁,王朝的权力继承出现了空窗期。本可以诸王共同辅政的时机被多尔衮抢占。在诸多八旗旗主争权夺利之时,多尔衮看准时机,力排众议,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一个政治强人就此崛起在清初的历史舞台上。

三、一朝为王 多尔衮权倾朝野

夺得顺治皇位,多尔衮功不可没。为报答多尔衮,顺治元年,年仅六岁的顺治封多尔衮为摄政王,代理国政大权。一个惊世的新职位由此诞生。摄政王权力之大可见一斑:多尔衮不仅可以过问朝政大事,甚至可以直接发号施令,他的政令凌驾皇权之上,无需征求皇帝同意。朝中文武百官,亦只对他一人俯首帖耳。

更可怕的是,多尔衮博闻强记,出谋划策,行事果决,实为一代英明政治家。他上台后政绩辉煌:定都北京,设置内外八旗,授予八旗满汉不同的政治特权,奠定满清的民族统治基础。他甚至大胆使用汉人官僚,使之为满清政权效力。在多尔衮的经营下,大清国势日隆,版图不断扩张。而他自己也成为除皇帝外,全天下最有实权的人。1650年,他更获得“皇叔摄政王”的称号。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强人,在历史舞台上传奇崛起。

六岁的顺治登基后,他母亲孝钦皇太后临朝称制,多尔衮被封为辅政大臣。但他野心勃勃,很快就脱离皇太后的控制,直接过问朝政。为了笼络多尔衮,顺治只得亲政后封他为摄政王。摄政王权力大得惊人,它不仅仅是辅助幼主,而可独断专行、接管皇权。多尔衮权倾朝野,令文武百官对他俯首帖耳,任何政令不需要征求皇帝,直接代表皇权。他还获得了更崇高的“皇叔摄政王”名号。

多尔衮治国有方,各项政绩辉煌。他定都北京,设置八旗,任用汉臣,扩张版图,使这个新兴的满清王朝国力日渐强盛。年仅十来岁的顺治,在这个政治强人面前不过是个摆设。

四、王命难违 一代权相陨落

万事都有尽头,权力也不例外。1661年,多尔衮在一次出猎中意外坠马而亡。享年仅五十一岁。多尔衮死后,年已二十出头的顺治终于重掌大权。他痛恨多尔衮此前强占皇权的所作所为,甚至下令将多尔衮的遗骸从坟中挖出,鞭尸泄愤。多尔衮在人生巅峰一跃而下,竟是如此凄凉收场。多尔衮之后近二百年间,再无摄政王之设。因为这一职位权力之大,过于威胁皇权。直至清末,这一平衡终究被打破。

多尔衮专权太长,令本已成年的顺治像个被控制的傀儡。1661年多尔衮不慎坠马身亡,顺治欣喜异常,终于可以亲政。由于过于憎恨多尔衮,顺治甚至发怒之下将其遗体挖出鞭尸泄恨,可见多尔衮在他心中造成的阴影。多尔衮一死,摄政王职位便被废除近200年。因为这一职位实在权力太大,足以威胁皇权,无法长期存在。直至200年后,这一惊世职位在清末风云变幻中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

五、清末动荡 摄政王再现江湖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决意让载沣之子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三岁的溥仪即位后,慈禧太后便欲以幼主之名垂帘听政。然而就在不久后,慈禧太后也过世了。临终前她明确强调,不许女人和太监干政,要重用满汉大臣。于是她临终前传召载沣入宫,重新启用摄政王之位,命其辅政。

与多尔衮不同,载沣并非出生权贵之家。他是光绪帝的同母兄,本于宗法应当即位,后来被慈禧太后弃而采用年仅三岁的溥仪。他性格温和谦和,没有多尔衮那般强横霸道。即位之初,他试图救亡图存,政体制,废除腐朽制度,建立咨询制度、推行新政、整顿军队现代化等,一时间成为人们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共和思想如野火般蔓延。重振王朝希望渺茫。在错综复杂的政局下,载沣选择让位,大清王朝自此灭亡。1908年,慈禧太后指定三岁的溥仪为帝,是为宣统帝。她想作为太后辅政,控制朝政大权。然而她很快也去世了,临终前传召溥仪的父亲载沣入宫,重新启用了200年没有出现的摄政王职位,命其辅助幼主。

和多尔衮不同,载沣并非权贵之后,他本该作为光绪的兄长继位,却被太后廃黜,命运多舛。即位后他积极改革,试图化解危机,推行新政整顿军队,一时成为人们的希望。然而大势已去,革命以排满为号召如火如荼,载沣的努力难以挽回局面。

六、善罢甘休 一代改革家

相比多尔衮被鞭尸泄愤,载沣让位后的生活堪称祥和。没有卷入复辟风波,也没有被国民政府清算。他在民国期间过上了退隐的生活。1946年在天津病逝,享年68岁,为两代摄政王唯一一位善终者。

多尔衮与载沣,两代摄政王兴衰成谜,却也颇为戏剧性。多尔衮之专权,既造就了清朝的伟大,也种下了骄奢淫逸的毒因。载沣虽无法转运乾坤,却最终保全性命,善始善终。兴亡盛衰,乃历史规律。但个人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权力迷人眼,人性却复杂难测。权力与人性的博弈,造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澎湃,它惊心动魄,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与省察。多尔衮死后的二百年间再无摄政王,直到载沣被启用。与多尔衮不同,载沣并非权贵,本应作为同母兄长继承大统,却被太后廃黜。他性格温和,登基后积极救亡图存,可惜时运不济,未能改变大势。

结语

辛亥革命后,他明智地选择退位,没有卷入复辟漩涡,在民国期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相对多尔衮惨死,可谓善始善终。两代摄政王成明显对比,却也反映出权力对人性的复杂影响。我们不应为权力所迷惑,人生的意义不应仅在权力获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努尔哈赤   女真   皇帝   权力   太极   摄政王   王朝   皇权   顺治   丞相   官职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