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残酷与真相:大明王朝,穷途末路

这是白驹说分享的第49个历史故事

01 南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五日,紫禁城文华殿。

本月初五,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重镇太原,举朝震惊。崇祯更是惶恐不安,此时的他如坐针毡,不断问计于群臣。

然而这十七年来,帝国的能臣干吏们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获罪被杀,眼下大殿之上只剩尸位素餐、趋炎附势之辈,又哪能有什么好对策。群臣纷纷缩起脖子,默不作答。

驸马都尉巩永固见此情况,酝酿已久的肺腑之言不吐不快,于是乎,巩永固奏道:“恳请陛下南迁,臣请旨跟随护驾,日后必能招募义兵数万,平定贼寇指日可待。”

南迁的提议并非巩永固首创,早在两年前,内阁首辅周延儒就曾提过,后来周皇后私下也提醒崇祯南迁,但彼时局势尚未糜烂至此,自然都不了了之。

崇祯听罢,不禁皱眉叹道:“招募义兵哪有那么容易啊。”

巩永固信誓旦旦回答:“义兵岂止数万,如果依臣之策,就算是数十万,也是指日可待。但如果光是坚守北京城,怕是只能坐困危局,并无半点益处。”

崇祯还在犹豫不决,群臣却一反常态,顿时吵吵开了。多数朝臣反对南迁,理由也很简单,此时京城周边都是贼寇,就算要跑也不能确保哪条是绝对安全的路线,不如固守待援,以安人心。

听群臣这么一分析,或许是对局势还抱有幻想,亦或是维护天子的颜面,崇祯遂一口拒绝了巩永固的南迁提议。

群臣高呼万岁圣明,随后散朝走人,只留下巩永固一人长吁短叹,忿忿不平。

此后的多次平台召对,崇祯皆极力批判南迁提议,即使是有人提议让太子南迁,也遭到断然否决。崇祯坚持要“君王死社稷”,大义凛然的景象把群臣感动地痛哭流涕。

然而,到了三月十六日,惊天的军报传至北京——昌平失陷,北京城再无屏障。

当天,巩永固意外地接到了皇帝密诏,于是匆匆入宫。

一见面,愁容满面的崇祯便主动向巩永固提出自己决定动身南迁的想法。巩永固哭笑不得,心想大舅哥你早干嘛去啦,于是便实话实说:“之前闯贼还远,京城人人都害怕遭贼寇荼毒,想跟随陛下南迁的人必定多不胜数。但现如今贼寇已近在咫尺,京城人心瓦解,这节骨眼谁还会跟着南迁呢,臣说的都是真心话,不敢误了陛下。”

崇祯眼神满是迷茫,君臣二人无言相对。

又过了两日,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天,面对猛烈攻城的大顺军,已是火烧眉毛的崇祯再次唤来妹夫,再一次讨论南迁之事,并询问他对招募义兵的看法。

巩永固:“臣之前就说过,当时义兵容易招募,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情况危急,人人避难自保,哪怕一个兵也甭想招到咯。”

崇祯:“那你的家丁(即私兵,明末明军的核心战力)呢,让你的家丁护着朕南迁。”

巩永固:“家丁也挡不住闯贼的兵锋啊,更何况臣是外戚啊,哪敢蓄养家丁。”

崇祯:“......”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也曾尝试过自己突围。当天晚上,崇祯换上便装,趁着夜色带领百余名太监试图冲出城去,在几个城门间来回奔走,均告失败。

△崇祯皇帝朱由检


02 议和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内。

此时百万大顺军已开始全力攻城,北京城破只在旦夕之间。然而,杜勋等人却奉李自成之命,悄悄潜入城中,与崇祯进行最后的和谈。

杜勋曾是崇祯外派的监军太监,是他的心腹,不久前投降大顺军,如今成了李自成的说客。

后世对这次和谈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毕竟眼下李自成破城在即,双方地位反转,李自成看似已无需给崇祯留任何机会。

但结合李自成占据北京后各种坑自己的骚操作,他和他的那帮低阶谋士并没有做好推翻大明以取而代之的准备。并且,当时局势复杂,极难驾驭:南方仍属大明,实力犹存;北方清军虎视眈眈,是个绝对的硬茬;还有张献忠之类的各路割据势力,同样难缠至极。

与其干掉崇祯,回过头来还得收拾他那倒腾了十七年都不见起色的烂摊子,还不如拿到皇帝的官方授权,衣锦还乡,称霸一方,更符合李自成小富即安的心态。

杜勋等人入城后,便抛出了李自成的议和条件:册封李自成为王,割让西北地区,由李自成自治,同时明廷犒赏大顺军白银百万两,满足以上条件,李自成便撤军退回河南。

崇祯秘密召见了杜勋。

杜勋劝说崇祯:“李闯势大,不可抵挡,陛下满足他的条件,则他愿为朝廷内平寇乱,外御清军,仅仅是不奉召不觐见罢了。”

崇祯还是一如既往,先询问一旁的首辅魏德藻:“爱卿,这法子可行吗?现在事情紧急,你拿个主意,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魏藻德一惊,心想这锅我可不接,于是只是低头不语,无论崇祯如何反复追问,魏藻德都只是打哈哈,绝不上套。

崇祯恨得牙根痒痒,但终归拿这老油条毫无办法,便告诉杜勋:“让朕考虑考虑,定了主意朕会另有旨意。”遂打发杜勋回去。

李自成的使者当然不止杜勋一人,其他如杜之秩、申芝秀等投降的太监都先后前来劝降崇祯,甚至出言不逊,威胁崇祯退位。

此后,在紧张的局势下,双方也没有停止谈判交涉。兵部尚书张缙彦夜晚视察城防时还看到内监拿着崇祯“再与他谈”的诏书,穿梭于皇城与外城之间。

然而,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李自成的耐心终被崇祯消耗殆尽。两天后,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大明最后的生机也随之悄然流逝。

△困顿无解的崇祯与大明朝(剧照)


03 国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北京紫禁城。

当天下午,大顺军攻破广宁门,京师外城沦陷。

这一切,崇祯都看在眼里。望着满城烽火,崇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和他的帝国已然穷途末路。

太监张殷斗胆劝崇祯投降,崇祯大怒,一剑将其刺死。

然而,泄愤又有何用,绝望的大明皇帝不得不着手料理自己的身后事。

崇祯唤来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一边亲自为他们换上百姓的衣服,一边饱含热泪叮嘱道:“皇儿们,皇城一破,今后你们就都是普通百姓了,各自逃命去吧。”

老父亲不住地抚摸着三张满是稚气的面庞,哽咽道:“万一活下来,一定要为父母报仇,千万别忘了我今日的教训啊。”随后,命心腹太监将三子送出宫去。

送走儿子们,接下来就该轮到后宫嫔妃了。

崇祯先走到周皇后的寝宫,言明来意:朕的女人决不能落入贼寇之手,必须殉国!周皇后早知终有这么一天,但她也有她的不甘,在最后时刻,她忍不住埋怨自己的丈夫:“臣妾跟了你十八年,陛下没听过我一句劝,以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现在陛下让我死,我又岂敢不死。”随后,自缢而亡。

崇祯当然也不会放过其他嫔妃,手持长剑,将她们悉数砍杀。

崇祯并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两个“不幸生在帝王家”的宝贝女儿。他先是来到寿宁宫,一剑砍翻长平公主。长平公主本能地挥臂格挡,左臂被斩断,倒在血泊之中。崇祯心痛万分,再不忍下手。之后又来到昭仁殿,将年仅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杀死。

亲手屠戮妻女后,或许是受求生欲驱使,崇祯如前文所述,尝试从各城门冲出城去,无果。又决定去找负责守城的成国公朱纯臣,以寻求庇护。

然而这朱纯臣在太平时期是个纯臣,可现在哪还有半点臣子的样子,任凭崇祯与太监王承恩如何叫门,就是闭门不见。

走投无路的崇祯不得不返回宫中。

在熬过大明朝最漫长的一夜后,十九日凌晨,张缙彦、朱纯臣等守城诸将纷纷开城投降,内城告破,大顺军向紫禁城杀来。

最后时刻,崇祯亲自在前殿敲钟召集群臣,竟无一人前来,反而更像是为自己敲响了丧钟。崇祯皇帝朱由检万念俱灰,失魂落魄的他径直往煤山去了,仅王承恩一人跟随。

“朕自登极十有七年,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在龙袍上留下的遗书,随后他满怀愤恨和不甘,于煤山自缢殉国。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执政这十七年间,真如他说的这般爱民如子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崇祯的遗言未必是真的心系百姓安危,反而更像是在保全自己作为大明皇帝最后的颜面。

当天,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着青布衣,骑着高头大马从德胜门进驻北京城。

京城内,家家户户张贴着“大顺永昌皇帝万万岁”字样的黄贴,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夹道欢迎新皇帝,对大明的灭亡没有半点悲伤与惋惜。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大明   崇祯   大顺   紫禁城   北京城   贼寇   王朝   群臣   穷途末路   陛下   太监   皇帝   真相   残酷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