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孩子应该在过度竞争中度过童年吗?

谈炯程

得益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有关“文化资本”的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希拉里·弗里德曼在其所著的《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中,提出了“童年竞争资本”这一概念。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父母希望通过参加竞争性课外活动灌输给孩子们的各种资本要素。”在这些要素中,包含了五种核心的技能与经验,一是让孩子明白胜利的重要性,二是让他们学会面对失败,剩下三种,则可归为适应力:适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适合在高压下工作;适合在公共场合被人评价。

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C·莱特·米尔斯描绘出了一幅颇让人绝望的图景,他认为中产阶级“就其内心而言,他们是分裂的和支离破碎的;而从外部来看,他们则依附于更强大的势力”,他们缺乏行动力与原创性,“作为群体,他们没有威胁到任何人;作为个人,他们没有创设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与以中西部农场主为代表的美国旧中产阶级相比,这些白领几乎都是纯粹的脑力劳动者,受雇于大企业,沉迷于消费。大卫·芬奇电影《搏击俱乐部》里的主角杰克即体现了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诸多病症:怯懦、延宕、无判断力、精神分裂,为从那如同钳子般困住他的公寓逃离,他的另一重人格,一个尼采式的超人人格,不得不替他纵火焚毁他那塞满了各种无用的宜家家私的房间。这一刻,杰克仿佛为消费主义而受火刑,他烧掉的不是一间屋子,而是一个白领灵魂的复本。

不过,我们在《一激到底》中看到的,只是这些病症最初的症状。根据弗里德曼的研究,从表面上来看,并不像布尔迪厄与米尔斯那样充满批判的激情。《一激到底》选择了以国际象棋、足球与舞蹈作为考察对象,从这一小切面看美国婴儿潮后那一代中产阶级父母的诸多心态。

美国的每一个世代都有其独特的命名,就像美国的每一个州都有它的格言与绰号。婴儿潮一代生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长线上,他们经历了普遍的教育改革,大学的门向他们敞开。而在他们之前,一般的中产阶级甚至无法进入一些精英中学。因此,正是这群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站上了历史舞台。但当嬉皮士们从青春的伊甸园里走出来,穿上西装,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却成为了千百万雇员中的一个。在他们的经验里,教育足以改变生活。而同样,在马克斯·韦伯眼中,一个愈发科层化的社会,将逐渐依照文凭这种文化货币进行资源的分配。于是乎,这些父母念兹在兹的,便是提升孩子的文凭。为此,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累童年竞争资本。而国际象棋、足球与舞蹈能够成为中产父母们的首选,在于这些运动都高度地制度化,并且衍生出一条专为儿童打造的产业链条。当然,在后工业的丰裕时代,原始意义上的匮乏早已被解决,而消费社会却不断为我们量身定制出匮乏感,编织如假体般的需求。

一项运动的流行总是与宣传有关。足球自不必多言,国际象棋的流行得益于鲍比·菲舍尔——1957年,14岁的菲舍尔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全美国际象棋冠军。而舞蹈作为传统的儿童活动,近些年来则因《舞魅天下》《舞动妈妈》一类的电视节目持续获得关注。而在其中,对神童的想象,几乎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在布尔迪厄看来,“早熟只不过是文化特权在学业上的一个翻版。”简单地说,根据他的调查,出身较优越、父母受教育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是那些早熟的孩子,而神童不过是将这种早熟的特质发展至极致。而早熟这一状态在欧洲中世纪并不存在,因为中世纪的教学法并不看重能力与年龄之间的一一对应。但在17世纪,随着学校课程结构的稳定,一种层级系统被应用于学生能力的评估中。在这系统的基础上,早熟才成为可能。

同理,国际象棋中的早熟有着明晰的表征,因为这项运动中有着极为清晰的积分制,积分相近的孩子会被分到一组。而在一些家长那里,类似的积分制存在于他们对孩子所有行为的把控与计算中。弗里德曼的一位受访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周密的积分系统,若孩子表现良好,积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奖励。类似的奖励机制广泛存在于各类销售企业之中。其中,主体的生成似乎有赖于巴甫洛夫效应。但我们真的可以依靠简单的条件反射塑造人的主体性吗?如果我们将儿童理解成一个未完成的人,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但此种理解也并非真理,而是近代文明的一种构建,它被卷入一条绵延无尽的规训进程。

在哲学家梅洛庞蒂看来,使儿童从镜像阶段中走出,发展出自我,就在于对他人的注视。他在索邦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时曾说:“自我,如果并非同时也是他人眼中的自我,就不能在三岁时真正出现。”当儿童体认到注视他人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无区分状态就终止了”。这之前,他的爱就是绝对的占有,就是将他人纳入那种无区别之中;在这之后,他逐渐生发出一种疏离感。但是,只有当一个孩子真正拥有了自我,他才能将他人看作另一个主体,而非自我的延伸。

明智的家长在不得不让自己与孩子被卷入竞争中时,仍会告诉孩子,世界不仅仅是属于胜者的,在他们周围围绕着那些失败的人,他们同样分享这世上的阳光和雨露;一个健全的社会不能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失败而罚他们服人生的苦役,将他们置于胜者之下。因此,相比一味推崇“成王败寇”,在竞争中学会优雅地失败,或许是更为有益,或者至少是更健康的童年竞争资本。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米尔   孩子   国际象棋   中产阶级   布尔   美国   书评   童年   资本   积分   父母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