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隋唐,皇权象征的形成,奠定了中国古代皇权形式格局

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国古代王朝的整个政治结构与权力运作,是围绕着皇帝和各级官吏发展起来的。皇权又是封建王朝基本权力的渊源。

皇权的表现形式,既有其各级政府机构内部的决策运作,也有令其臣民望而敬畏服从的外部象征。二者瓦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封建王朝政治的核心,本文拟对皇权的外部象征作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都城与宫室

都城与官室是皇权最重要的外部象征之一。西汉初年,刘邦与项羽争战时、丞相萧何留守长安,修建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等宏大建筑。刘邦返长安,见其壮丽,很不高兴,对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官室过度也!”

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官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以加也。”萧何对壮丽的宫殿足以成为实权的象征,作了最为精到的解释。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官,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并且“周驰为阁道,自殿下抵南山”。可见其规模的宏大,而这样的规模,其主要的功能,并不在于居住或朝会的实用,而在于炫耀皇权威严,引起臣民对皇权的敬畏。

同样,西汉都城长安城,城墙周长达 65 里,面积大 35 平方公里,面积虽大,但城内帝的官殿群如未央宫长乐官等就占了五分之三的面积,可见西汉长安城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为突出皇权而设计

的,隋唐两代建都于长安,但并非汉魏以来的旧址、而是在汉魏旧城的东南约 15 里处。陷文帝杨坚于开始二年下令迁都。迁都诏书中说,自曹魏以来,因循汉代长安旧城,为末代之法,不足以建立帝都。

隋朝创建,理应迁都于龙首原的形胜之地,以显示隋的威力和有利于皇位世代相传。这正是从皇权的角度立论的。当然,隋文帝最终决定迁都还有旧址范围狭隘,地势低洼等原因。

隋文帝营建的长安新城称为大兴城,为唐代所继承,成为唐代的都城。隋唐都城的设计与建造,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色。隋唐京城由官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组成。

宫城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位于全城正中的北部,南北宽 1492 米,东西长2820米。宫城南面为皇城,为隋唐中央各机构,即台、省、寺、卫的所在,南北宽 1843米,东西长与宫城一样。

皇城北面与宫城之间有宽达三百余步的横街相隔,形成一个广场,村托出宫城的威严与地位,并且拱卫宫城。皇城之南就是外郭城,这是一般市民和贵族官僚的居住区。长安官城南面有五个门,正中为承天门。皇城南面有三个门,正中为朱雀门。

由承天门往南直到朱雀门,是一条南北向的笔直大街,称为承天门大街和朱雀门大街。这条大街再往南一直延伸到外郭城的正南门明德门,形成全城的中轴线。而这条中轴线的北端,延续到官城内的皇帝正殿太极殿。宫城内的所有官殿和皇城内的太庙、太社以及长安城中的坊市等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轴线左右对称。

这样的建筑布局,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南面君临天下的意义,是皇权在都城与宫室建筑中的具体表现。唐代的大明官座落于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仍然显示了皇权的威严与不可侵犯的气势。大明宫平面略呈楔形,据实测,东墙长 2614 米,西墙长 2256 米,规模宏大。

其正殿含元殿,利用龙首山作殿基,高出平地四十余尺,它的东西两面有对称的回廊与翔鸾、栖凤二阁,前方有长达 75 米的龙尾道,气魄雄伟,显示出“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晃”的皇权威势。

服饰车舆

由于服饰车舆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可以直接展示皇帝的身份地位与性格魅力,所以早在秦汉时期即成为皇权的又---重要外部象征。

在西汉初期,皇帝对服饰还不十分讲究,刘邦微时最喜爱戴竹皮制成的冠,当皇帝后也同样冠戴,称为刘氏冠。汉文帝是著名的节俭皇帝,经常穿着黑色的忸厚丝织品,称为弋,普通人和百官也可以穿着。从西汉中期开始,皇帝服饰日益豪华特殊,所谓“冠施晃,衣裳玄上缅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皆备五彩。”

不仅与民间百姓有极大差异,就连公卿百官服饰与皇帝也有严格的区别。秦始皇吸取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以商周的瑞山车为蓝本,加以金银装饰,称为金根车作为皇帝的专用乘舆。汉代的皇帝出行时,有“乘舆大驾,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备干乘万骑。”

又有“乘奥法驾,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奉车郎御,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皇帝的专用车辆称为玉轻,处于整个出行队伍的最为核心和显要的位觉。这样一个庞大的车马队列,前后有仪仗辉煌,旗帜鲜明,军队警卫,大臣随从如云,其主要作用,无疑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尊贵与气势,对皇帝的护卫功能倒是退居其次了。

隋唐时期,由于统一强盛封建帝国的出现,在服饰方面--扫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风俗,隋代的皇帝服饰,既继承北周的变化,也依据秦汉传统作了许多调整和改变。

车舆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样体现出鲜明的等级性。隋代的皇帝车舆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降文帝开皇元年 ,下今废毁北魏和北周不合于汉魏制度的舆警只留下北魏太和年间所制,而为北齐沿用的五轻车,作为皇帝的专用车舆。

五格即为玉骆金轻、象骆、革轻和木铬,均为四驾马车,分别以玉、金、象牙、皮革和油漆装饰。供祭祀、巡狩、政猎等用途,此外还有安车、四望车,供皇帝临幸时使用。119皇帝的乘舆上,以龙、凤、日、月等图案作为装饰,显示天子的高贵。出行时,大驾用三十六乘车,法驾用十色彩鲜明,声威浩荡,所谓“舆辇之别,盖先王之所以列等威也”[20]是皇权的明二乘车,显象征

唐代皇帝车舆制度,大体上继承隋制,规定皇帝车舆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供乘坐用车包括玉骆、金轮等五骆车和耕根车、安车、四望车共八种。第二类是属车,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等十二乘,作为皇帝出行的前后仪仗用车,或举行朝会仪式的陈设用车。这些车辆不仅以金、玉、象牙等贵重材料装饰,还加以不同色彩和图案的帷帐、旌旗,驭以毛色一致的骏马。这些车辆的装饰,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充分显示出皇权的唯我独尊,凌驾天下。

后宫

后宫的盛衰,也是从秦汉以来皇权盛衰的一面镜子。

到东汉桓帝时,后宫之众,更为登峰造极。当时“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冬夏衣服,朝夕桌粮,耗费帛,空竭府藏,征调增信。”

西汉初年,后宫除皇后外,其余皇帝之妾皆称夫人,也没有爵位。从武帝到元帝时期。后宫的称号和爵位制度开始完备。

自皇后以下,共分为昭仪、婕好到家人子共十四等。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好位视上卿,爵比列侯:经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以下直到最低的家人子,也仍然相当于官更的斗食秩禄。

汉武帝开始在后宫建立起一套与外朝官更相类比的爵位等级制度,是为了显示皇权对占人口一半的妇女进行统治的标志,是封建社会里以男性权力为中心的性别压迫在皇权中的体现。这一作法,为西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成为皇权的又一重要象征。

在隋唐王朝的森严官禁中,后官的后妃女官,构成皇权的又一个象征隋文帝对北周制度进行改革,后官制度也不例外。他矫正周宣帝同时立五个皇后之弊按照《周礼》的记载,省减后妃数量,设置皇后一人,以及三嫔 和九世妇。又设置三十八员女御,掌管官廷女工,“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历史上的任何皇权,总是建立有一定的实质运作,以及具有相应的外在形式,对于皇权的运作与象征,正是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不能设想没有权力运作的皇权,也不能设想没有外在特征的皇权。秦汉至隋唐皇权象征的形成与逐步固定化,奠定了中国古代皇权的外部形式格局,显示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色,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魏徵《隋书》中华书局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皇权   隋唐   都城   皇城   象征   长安   秦汉   西汉   后宫   中国古代   格局   皇帝   形式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