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两浙竞繁华,三吴到底是指哪里?

一、前言

在众多数字中,古人是特别钟情于“三”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事不过三”、“三打白骨精”等等,“三”的影子几乎无所不在。“三”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湖南省洞庭商帮移民地图

在地理上,古人发明了“三秦”、“三吴”、“三晋”、“三湘”、“三楚”等地理区域。如果说“三秦”、“三晋”确指一个省份,那么“三吴”、“三楚”则要模糊的多。作为地理名词,“三吴”主要形成于东晋,一般认为主要包括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郡辖地,而这三郡其实又源出会稽郡,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呼三郡为三吴。但也有说法,“三吴”除了包括吴郡等三郡外,还包括其他郡,范围要广的多。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二、三吴的来源

三吴,是古代对江南的地理通称,含义比较模糊,所指为吴兴、吴郡、会稽三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三吴作为地理名称,历代指谓有所不同,虽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要范围,但也经常包括了长江及钱塘江下游的广大地区。郦道元的《水经注》提到,“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意思是说,本来都属于秦代所设置的会稽郡,汉初沿袭其旧,只有“一吴”,后来才在行政区划上分为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郡辖地,合称为“三吴”。

江浙进化史:三国

唐代《元和郡县志》总结汉代以来的地理区划,称吴郡、吴兴、丹阳郡为三吴,强调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把三吴扩大到今天的安徽一带,因为汉晋以来的丹阳郡包括了明清时代的芜湖、当涂、宣城、徽州、南京、扬州、镇江、常州,以及浙江西北一隅。由此可见,在古人的心理意识中,三吴的行政管理区划纵使有变,“三吴”之称却“处变不惊”,由唐宋元明一直沿袭至今,泛指“江南”一带。这种不受政治场域控制的观念意识,可以深入人心,持之长久,也反映了人们的文化思维有其相对独立的场域,突出了“三吴”作为文化概念的可持续性。

三吴的历史沿革:

1.秦朝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市)。

2.西汉,仍设会稽郡,治吴县,此时会稽郡又名吴郡。

江浙进化史:西汉

3.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北部置吴郡,治吴县。会稽郡移治山阴县。

4.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南部置临海郡,治临海县(今临海市),不久移治章安县(今台州市椒江区北岸)。

5.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丹阳郡东部,吴郡西部置吴兴郡,治乌程县(今湖州市),于是“三吴”形成。又分会稽郡南部置东阳郡,治长山县(今金华市)。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三、三吴地区的发展

三吴两浙竞繁华

唐代的三吴地区,承袭六朝金粉的繁华,从苏州到杭州,都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白居易是北方人,早年流连江南,还担任过两年杭州刺史与一年多的苏州刺史,对江南有着深刻的眷恋,回到洛阳任官时,曾写过《忆江南·三首》,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远的江南印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从南宋到元明清,以苏杭为中心的三吴地区,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了世上最繁荣美好的地区,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也脍炙人口,一直使用到今天。范成大《吴郡志》卷五十:“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湖固不逮苏,杭为会府,谚犹先苏后杭,说者疑之。白居易诗曰:‘霅川殊冷僻,茂苑太繁雄。惟有钱塘郡,闲忙正适中。’则在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霅川指的是湖州;茂苑是苏州的代称。范成大举白居易诗为证,说明三吴地区虽是人间天堂,但繁荣的程度还是稍有区别的:苏州最繁华,湖州比较冷僻,而杭州居中。

“三吴”地图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南宋期间杭州是天子的行在,应该是首善之区,但在繁华程度上却不及苏州,也可见得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点状城市繁华,而是整片的富庶与繁荣。到了元代,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咏西湖》:“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来吟咏的对象是西湖,说着说着,就引出了众所周知的谚语,而且也是把苏州放在杭州前面。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四、三吴概念的延伸

“三吴”的概念经过漫长的岁月长河,发生了变化。到了明代,明人颜文选在《骆丞集》中《夕次旧吴》一诗题下作如是注:“张九韶《三吴记》:‘东吴苏州中吴润州西吴湖州’……润州,今镇江府。”在《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的明人所作“质实”中,也有两处提到“张九韶曰:‘三吴谓东吴苏州、中吴润州、西吴湖州’”(卷十九、二十一)。张九韶系元末明初学者,其所作《三吴记》今已不存,这些都是明中晚期人士对其原文的引用。明人周祈在其《名义考》一书中对“三吴”的解释同张九韶,谓“苏州东吴也,润州中吴也,湖州西吴也”(卷三)。

明人彭大翼在其《山堂肆考》一书中考释“三吴”时则指出:三吴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指的是吴兴、吴郡、会稽三郡(《水经注》),至唐代又有吴郡、吴兴、丹阳一说出现(《通典》),另有一说“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卷十五),这应当指的就是张九韶的说法。直至清代,程哲所撰《蓉槎蠡说》(卷九)、郭梦星所撰《午窗随笔》(卷三)等文献依然秉持张说。可见在明清时期,“中吴润州”这个观点是较受认同的,它源于“三吴”这一传统概念。

吴越国节度使州县历史地图

归根结底,从史料记载看,“中吴”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吴越王钱镠击败杨行密解围苏州后,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在苏州所设的方镇“中吴军”,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中吴军改名为“平江军”(范成大《吴郡志》),是为后来苏州“平江”地名的起源。至南宋时,又有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苏州升为平江府)昆山县人龚明之撰《中吴纪闻》一书,记载苏州一带名人逸事、古迹名胜、市井杂谈等各类平生见闻,其序言中以“中吴”代指平江府,可视为“中吴军”地理概念的延续。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五、诗词中“三吴”的解读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吴”在古时指的就是吴兴、吴郡和会稽这三个地方,这句话就是在说杭州的地理位置特别好,算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了。其实并不是单纯指哪三个地方,而是为了突出杭州的繁荣昌盛才这样描写。古代文人有时候追求词藻,并不一定要深究背后的含义。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六、结语

“三吴”一般是指吴郡(苏州)吴兴郡(湖州)会稽郡(绍兴),但往往并不是单指这3个地名,而是这3个地名背后依托的江南之地。比如吴郡后又分出毗陵郡(今常州),会稽郡之前分出临海郡(台州),又分出东阳郡(金华),这些地方有时候也可算在“三吴”内。


西晋江左等地分郡图

在唐朝之后,古人已经不太注重原本三吴的含义,又称东吴苏州,中吴润州,西吴湖州。又有人望文生义认为是吴县、吴江、吴兴为三吴,本文便不展开讨论了。

“三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域概念,主要指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水乡地带。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兴郡与现代湖州示意图

首先,在经济方面,三吴地区是中国东部发达的经济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饶的水乡平原孕育了繁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尤其在明清时期,纺织业、陶瓷业、丝织业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三吴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对中国的税收、贸易和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在文化方面,三吴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这里有江南园林、水乡建筑、吴语昆曲等文化遗产,还有绘画、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成果。三吴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也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三吴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地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三吴(苏州、湖州、绍兴),两浙(江南浙西道、浙东海右道)原本为一家人。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水经注   平江   东吴   丹阳   湖州   江南   苏州   杭州   繁华   地理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