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流行炒菜

最近两年,由于《知否》《梦华录》等几部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大火,宋朝文化和宋朝美食一再成为顶流。从北京到郑州,从石家庄到保定,很多餐饮企业在如火如荼地开发“宋宴”,关于“宋朝为什么流行炒菜”的话题也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为热门。然而其中有不少人云亦云甚至盲目夸大的观点,不仅误导了广大受众,也误导了餐饮界的一些朋友。今天我们专门谈谈宋朝为什么流行炒菜。

铁锅论和劈柴论

炒菜是宋朝才开始流行的吗?确实是。宋朝以前中国人做菜,主要靠蒸和煮,然后是烤,极少有炒菜。到了宋朝,炒菜大行其道,以煎炒为特色的中华料理基本形成。那么,炒菜流行的原因是宋朝发明了铁锅吗?肯定不是,因为早在战国时期,既能煮菜又能炒菜的铁锅就出现了,用不着宋朝再发明一回。

那么除了“铁锅论”这个站不住的理论,还有没有其他理论呢?有,我称之为“劈柴论”。此论出自一位学者之口,大意是说唐宋之际人口暴增,森林被滥砍滥伐,能当燃料的劈柴严重短缺,老百姓被迫从长时间蒸煮菜肴转变为短时间煎炒菜肴,然后意外地发现炒菜比煮菜好吃多了,于是炒菜开始流行。

这个“劈柴论”能不能站得住呢?其实也不能。

第一,柴荒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南北朝时因为连年战争,树木或被延烧,或被砍去做成箭杆、枪柄、攻城的云梯和守城的撞杆,燃料已经匮乏到连御膳房的劈柴都不够用的地步(参见《魏书》卷98),然而南北朝时并不流行炒菜。

第二,常识告诉我们,蒸煮还不是最费燃料的烹饪方式,烤才是。可是你翻翻《东京梦华录》,在北宋首都开封,炙鸡、炙肉、炙腰子、酒炙肚胘、旋炙猪皮肉……这些烧烤美食却能遍地开花。如果宋朝真的燃料匮乏,那么更加浪费燃料的烧烤为什么还能在宋朝大行其道呢?

所以,在解释宋朝为什么流行炒菜的时候,铁锅论不靠谱,劈柴论也不靠谱。什么理论靠谱呢?我称之为“植物油论”。简单说,就是因为宋朝榨油技术飞跃,植物油变得便宜了,炒菜才能够流行起来。

有关植物油的记载

经常炒菜的朋友都知道,植物油跟动物油区别很大,前者可以长时间加热,后者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冒青烟甚至冒黑烟,在锅底留下一个难以清除的炭化层,在厨房里制造出一个刺鼻难闻的空气环境。我们也用动物油炒菜,但要么是低温滑炒,要么是快速爆炒,要么用平底锅晃着煎炒和不断翻面,要么就是把动物油跟植物油掺着用,用植物油给食材加热,用动物油提味儿和改善口感。换句话说,在炒菜的时候,植物油是主角,动物油是配角。

植物油是从什么时候成为主角的呢?恐怕很难追溯到真正的源头。南北朝时期,着名的综合性农学文献《齐民要术》提到胡麻油、麻子油和荏子油,还简单介绍了榨油的方法:“收子,压取油。”把胡麻、麻、荏等植物的种子收集起来,压榨出油。其中胡麻就是芝麻,“麻”则是苎麻,而“荏”指的是白苏。芝麻、苎麻、白苏的种子,出油率都很高。南北朝以前有没有植物油?肯定也是有的。《三国志·魏书》里就有用芝麻油点火把的案例——吴国军队夜袭魏国,用松枝蘸芝麻油,做成火把来照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用油分成三类,用三个字表示:脂、膏、油。“脂”是牛油羊油,“膏”是猪油鱼油(一说“脂”为固态动物油,“膏”为液态动物油),而“油”特指植物油。“油”这个字,至少从东汉时期的文献里就已经出现,说明植物油最迟在东汉就已经被使用了。

植物油出现得早,动物油出现更早,我们在甲骨文里能找到代表动物油的“膏”字,说明动物油在中国的历史至少跟甲骨文一样悠久。甲骨文出现以前有没有动物油呢?应该也有,但需要考古证据做支持。单从常识推想,学会用火的原始人应该都能提炼动物油,因为提炼动物油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直接加热一块肥肉,动物油自己就渗出来了,想不让它渗出来都不行。

可是提炼植物油却需要技术,仅凭加热是加热不出来的。抓一把芝麻扔锅里,使劲翻炒,炒到芝麻炭化,也未必见得到香油。就算用最简单的土法,也需要压榨和提纯,例如将炒过的芝麻放到石臼里,使劲捣,捣成糊糊,再倒入一碗水,搅匀,晃动,静置,过半天,水的上面才会浮出一层香油。

宋朝的植物油很便宜

如果您见过如今农村地区仍在营业的榨油作坊,并加以仔细观察,那么您会惊讶地发现,那些作坊采用的还是宋朝时期就已定型的基本工序,只不过为了省力和提高效率,给大铁锅加装电动铲,将手摇鼓风机换成电动鼓风机,把油锤和木杠换成了液压机而已。

几年前,我去老家镇上一个菜籽油作坊榨过油。那里只有两个人操作,液压机是简陋的手动式,就像过去农村流行的压井一样,抓住长长的操作手柄一下一下往下压,螺旋状的液压轮越收越紧,将放在中间圆柱形钢筒的饼坯压成干燥得一掰就碎的薄片,红褐色的菜籽油汩汩流出来,一会儿就能接满一桶。假如把这个作坊里的液压机换成传统的木榨,那么就等于回到了宋朝,回到了一帮身强力壮的工匠喊着号子砸油锤的时代。

宋朝生活手册《物类相感志》里记载一个辨别真假香油的小诀窍:“以少许擦手心,闻手背香者真。”可见宋朝也是有假香油的。《东京梦华录》里提到北宋开封的“油作”,《东斋记事》里提到北宋开封的“油铺”,前者就是榨油作坊,后者就是卖油的店铺,这两种机构大多属于民营。有没有官营的呢?宋朝初年就有,叫做“油库”,是专门为宫廷生产植物油的大作坊。宋真宗在位时,宫廷油库与醋库合并为“油醋库”。宋仁宗在位时,又设立了“脂麻库”,隶属于中央财政机构“三司”,平均每年收购芝麻120万斤,这些芝麻全部送到“油醋库”加工香油。

官办的榨油作坊大,民营的榨油作坊多,榨油工艺又空前成熟,因此宋朝的植物油很便宜,所以宋朝才有可能流行炒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宋朝   炒菜   胡麻   动物油   铁锅   香油   植物油   南北朝   作坊   芝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