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彝家自制“安德”粑粑庆中秋

中秋临近,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彝族同胞们开始制作“彝族月饼”——安德粑粑;有口福的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探寻这份彝家人的中秋记忆和团圆日的美好。

“安德”,在彝语中就是“粑粑”的意思。安德粑粑以其讲究的食材和传承百年的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当地彝家人对于中秋团圆的乡愁味道。2018年,“安德”粑粑成功申报为晋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安得粑粑的面团采用上等的荞面和麦面,加入土鸡蛋搅拌,使面团柔和且富有弹性。馅料用村民们自家种的花生、苏子、核桃仁和成馅。制备好馅料后,把和好的面团放进碗里,包上一勺馅,做成圆面团,再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木头模具进行压制,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花纹图案,如寓意花好月圆的“囍”字形、寓意吉祥如意的牡丹花形,以及孩子们最喜欢的小鱼、小狗等小动物的形状。压模成形后放到农家烤箱中用栗炭火烘烤,片刻,混着炭火焦香和浓浓的荞香味的安德粑粑便出炉了,色泽金黄,入口酥脆香甜,馅料甜而不腻,口味香醇,让人回味。(王建平 郭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晋宁   粑粑   彝族   昆明市   中秋   云南省   炭火   面团   昆明   寓意   团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