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外的湘籍文物,万里归程岂只在梦中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思静 实习生 刘雅娟 整理报道

近日,大英博物馆被曝2000多件藏品失窃后,陷入信誉危机,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遣返和归还藏品的呼声也愈演愈烈,随后,拟人化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各大网络平台,播放量达到数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精品文物多达160多万件。其中,约2.3万件文物藏于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如果文物会说话,大英博物馆将响彻“我要回家”。

湖湘珍贵文物不只流落大英博物馆

1942年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木椁墓出土楚帛书。

在众多流失的文物中,湘籍文物楚帛书最为有名。这件被称作“中国最古老彩画”的帛书,是中国最早的笔绘画、墨写字。用战国流行的楚文字,软锋毛笔蘸墨书写,文采可以与《楚辞》相媲美。

楚帛书在长沙东郊子弹库被盗掘出土,出土时间存在争议,而现在更为广泛的说法是,它出土于1942年,被蔡季襄购得,1946年,蔡季襄携带帛书往上海,被美国人柯克思以用红外线摄影的照相馆为帛书拍照,骗至美国。

双羊尊 来源于:潇湘晨报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内,一尊青铜器在橱窗中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双羊尊,仅存世两件。一件收藏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一件收藏在日本的根津美术馆,这件双羊尊的造型挺特别,它由两只背部相连的羊组成。羊尊的两只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双羊共用四脚,展现出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这件双羊尊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羊身上长的不是羊毛而是鳞片!而我们也只能从造型中去推断它们来自于湖南。

1992年,湖南博物院在法国菲尼斯省的达乌拉斯文化中心举办“古代中国,灵魂之旅”展览,法国方面特意从英国大英博物馆借来了青铜双羊尊,算是与湖南文物的一次短暂相聚。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或被简单记录,或难以考证的湘籍文物也在异国漂泊。

据媒体报道,时刻新闻记者搜索到流失海外的极少部分湘籍文物信息。

从皿方罍器身器盖合一看文物回家路

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表达对文物回归祖国的期盼。但文物回家,谈何容易。不过,流落异国的湘籍文物也并非没有重回故土者。

皿方罍来源于:北京日报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当地村民在山坡上挖出了一件青铜器,这就大名鼎鼎的皿方罍,它作为迄今为止出土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五年后,为了让儿子继续学业,该村民将其中的器盖充作学费,却被校长认出这是商代太庙古物,再寻器身时却发现它早已被古玩商人抱走。从此,器盖辗转于国内,器身却流落于海外。

数十年后,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一纸书信呼吁全球华人收藏界所有朋友,万勿以个人好恶哄抬价格。最终,在政府主导、企业援助、民间收藏家的积极参与下,湖南省博物馆以洽购的形式让皿方罍的器身重返湘楚大地,最终实现身盖合一。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我们自身文化遗产的重视,是我们中国发出的声音,温和却很坚定,这一切作用下,皿方罍的世纪回归之路,终于完美地画上句号。

为此,时刻新闻记者采访了湖南回流文物商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夏鸥,据他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渠道和方式不同,有战争期间的掠夺,如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的圆明园文物;有非法盗取,如英国人迈克· 哈彻偷偷地潜入南海海域盗窃我国数十万件文物等;有非法盗卖,如在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gua)”;有正常出口贸易,如我国历史上海陆丝绸之路正常经贸活动及文物商店创汇。

面对的流失海外文物如何回归问题,他表示文物回归包含追索、归还和回流等几种形式。“回流”通常是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将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合法入境国内,从而达到回到中国的目的;而“归还”则是指在国家层面利用政府的力量或国家外交努力,将那些有违背国际法如1995年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95年公约”)的中国流失文物归还到中国。“追索”是一行权过程,通常都是在近几十年内发生的有案可查的被盗的文物。如2000年法国皮诺家族向巴黎吉美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公元前7世纪的文物,此后被爆是1992年甘肃省周朝贵族墓葬遭盗挖时流失的文物。

皿方罍以洽购的形式回归可称得上是中国购回文物的一个新范式。为了降低文物回家的风险,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阻止文物进入不可控的竞拍程序,湖南有关方面以及全球华人收藏家共同呼吁,最终实现用有限的资金稳妥地购回文物。

文物大省发力文物保护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湘楚大地上不仅人才辈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发展,而且湖南文化遗产因其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主要由传统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构成,所以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性突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司城万峰叠翠,山环水绕,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碰撞。永顺县委宣传部提供

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南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366处,可移动文物藏品200余万件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9处,数量居全国第八;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个,数量居全国第五;中国传统村落704处,数量居全国第三……丰厚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资源让湖南跻身“全国十个文物大省(市)”行列,享有万年湖南、红色潇湘美誉。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增强。湖南博物院藏品保护中心主任刘亮告诉时刻新闻记者,近些年,省博物院在传统工艺、基础研究、预防性保护、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不仅加强传统工艺的发掘、整理、总结,发展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科技,还借力于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两个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建立馆校联合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协同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问题。

在湖南省文物局和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指导下,成立全省的藏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联合全省文博单位的力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区域性保护示范。加大预防性保护力度,营造健康、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确保文物长久保存。

在科学规划基础上,争取政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支持,确保文物保护修复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2022年,湖南省全力推动《湖南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围绕“两馆两园一体系”建设展开。“两馆”,即即“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2022年7月改名为湖南博物院)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两园”,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一体系”,即湖湘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文物保护湖南一直在路上,流落在外的湘籍文物,万里归程岂只在梦中,未来希望不只是湘籍文物,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遗落在外的每一件珍宝都能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素材来源:新华社、央广网、《国家宝藏》、湖南省文物局、湖南博物院、北京日报、潇湘晨报、新湖南、长沙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大英   文物   帛书   归程   湖南省   博物院   湖南   藏品   梦中   在外   文化遗产   中国   博物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