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黄花岗起义”

#古籍里的历史#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

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起义,又遭失败。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幸失败。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

此次起义牺牲的七十二人的烈士遗体,五月初由同盟会员潘达微不顾清廷禁令,以记者身份组织人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

1932年,虽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共86人,但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他号召学习烈士“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的志气。

为纪念此次起义,农历3月29日后来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跋:今在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正门牌坊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

“黄花岗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称“黄花岗纪念公园”,1986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黄花浩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黄花岗   马来半岛   中国同盟会   起义军   党人   墓园   总督   资产阶级   广州   烈士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