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主动让位给朱元璋,能不能保住性命?

很多人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只要朱元璋想要君临天下,那小明王就必死无疑。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和斗争经验,小明王是完全有可能寿终正寝的,他的死,很可能是淮西勋贵集团的自作主张,而廖永忠不过是具体的操刀人罢了。正是他的自作主张给朱元璋留下了千古骂名~

一:出于民族大义而用韩宋之年号

凡事皆有因果,赵宋王朝统治中华300余年,虽然也有贪官污吏、混君佞臣,但总算对百姓还算宽大,不至于盘剥刮净、敲骨汲髓。但骤然入驻中原的元朝则不然,十万军民蹈海而死的血腥还没散去,蒙元王朝各种残暴的屠杀业已开始,他们奸淫掳掠、烧杀恣肆,堂堂中原华族竟沦为蒙古人的奴隶、仆役,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注定了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是无法调和。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当年韩山童揭竿造反,也是充分利用民心思宋的特点,一方面以赵宋王朝相号召,另一方面则将自己伪装成赵宋的后裔,以取得政治上的正统优势。而在韩山童败殁之后,继任者的刘福通继续打着赵宋的旗号转战天下,直到后来定都建国,依然取“宋”为国号以煽诱天下豪杰。

就此而言,当时义军接受“韩宋”的旗号,并不代表他们就愿意接受韩林儿的领导,只是民族大义所至,人心思“宋”,则奉“宋”之名有何不可?毕竟,“宋”之国号,只是当时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汉民族唤起同理心的一面旗帜罢了。其目的就是尽快达成驱逐鞑虏的政治追求。

二:韩林儿之于朱元璋,毫无意义,杀之,适足以招致骂名耳

至正15年,韩林儿授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祜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换言之,朱元璋部接受龙凤年号之时,他还只是郭部的副帅,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权。故此,我们也很难确定他是否心甘情愿接受龙凤年号的,但对于朱元璋这样一个“注重实利而轻视虚名”的人而言,他必然也是不反对的,毕竟,旗帜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至正23年,韩林儿部被张士诚所灭,刘福通战死当场,韩林儿被朱元璋接回,安置在滁州,此时的韩林儿已经是孤家寡人,空有“明王”之号罢了。于是,朱元璋再借韩林儿的名义,进号为吴王。

话说,这时已是光杆司令的韩林儿就相当于楚汉相争之际的“义帝”,杀之无义,反而容易招致祸患。就像刘邦借已死的义帝之名来号召天下诸侯讨伐项羽,实际上谁都知道,义帝,不过是他们用以谋求个人利益的遮羞布罢了。这样的道理,乱世枭雄朱元璋焉能不知?

三:自以为是的廖永忠使朱元璋有口莫辩

至正26年,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前往滁州迎接韩林儿,船至瓜洲,韩林儿被廖永忠沉溺江中。对此,世人都以为廖永忠是受了朱元璋的指使,但在《明史.永忠本传》中却提到“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邀封爵,故只封侯而不公’”,据此可知,杀韩林儿之事是廖永忠在手下儒生的撺掇之下的自作主张的行为,并非朱元璋的本意。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不是朱元璋的本意,那为什么不治廖永忠弑君之罪呢?这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在朱元璋眼中,韩林儿本就是无足轻重的存在,是一块用完了随时可以丢弃的抹布,为如此人而杀伤自己一员猛将,值得吗?再说,若朱元璋果真追究廖永忠的罪责, 不正显得他做贼心虚吗?而正因为他的不追究,才显得他心底无愧!不然,你看看古代那些充当篡权者打手迫死帝王的人,有几个是善终的?

其实,理智点看,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到过韩林儿一丝一毫的荫庇,而且他们濠州一系与韩林儿本就不是一个一统的,一个战斗于南方,一个驰骋于北疆。风马牛不相及,只是都为了驱逐鞑虏才暂时合作在一起罢了。既然朱元璋未曾借势于韩林儿,那么天下大定之时,对于韩林儿这样一块丢掉会被人说没素质,留着却也不占地方,甚至还可能被人说有气度的抹布,利弊权衡之下,即便是你都不会选择丢掉,更何况开辟大明300年江山的洪武帝呢?

再说,像生死对头陈友谅之子陈理;夏朝明玉珍之子明羿,这些顽抗到底的割据政权,朱元璋都能手下留情,封以侯爵。为什么唯独韩林儿就要置之死地呢?所以说,杀韩林儿,全然是廖永忠媚上逢迎的自以为是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明王   至正   滁州   初小   之子   王朝   天下   年号   自作主张   元帅   性命   主动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