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人的祖先来自哪?是历史上民族融合,还是中原迁徙而来的呢?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赵金剑

编辑|t


引言

陕北,这个地方有意思。广义指陕西北部,确切指陕北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

在黄土高原中部生活的人,质朴,踏实,没有花架子,精通腰鼓、唢呐。语言古色古香,富有韵律,拿来古诗让他们读一读,好似那诗人就在眼前吟唱。

陕北人民的存在,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交流的缩影,他们的祖先从哪来?今天来说一说。

(陕北人)

一、陕北人的祖先

中国的面积大,民族多,年纪大,祖先是人类四大文明之一。不过我们还是要认识到,虽然古代的交通不便利,但是汉族祖先还是处于一直流动中的。

所以每个汉族人的血液中,都不只有汉族人专属的血液,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血液,陕北人也是一样。他们血液中还有一点是蒙古人的、东南亚人的和匈奴人的。

正在阅读的看客,血液中也少不了少数民族的。为什么这样?这是多民族交融的结果,而陕北人尤为深刻。

5000多年前,黄帝轩辕的部落就分散在陕北,后来逐渐大批量地向东、向南迁徙至黄河中游等地区。

(陕北人)

商朝的时候,陕北所在黄土高坡,不适合耕种,不适合生存,被称为是蛮荒之地。基本就没什么人,只有一部分“头铁”的少数民族祖先。

而这些少数民族,实际上也是当初黄帝部落的人,他们本就有被称为是“白狄”的少数民族。所以他们从血统上看,就是现在的“白种人”,是古羌族和现代羌族的祖先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白狄和赤狄在陕北地区,也就是“古雍州”陆陆续续建立了一些小政权。赤狄是红皮肤,是炎帝部落的人,也是现如今蒙古、俄罗斯的祖先之一。

(春秋时代的陕北)

春秋末期,西欧南部、贝加尔湖附近的少数民族逐渐兴起,匈奴诞生,并且向南扩张,陕北也被划入其版图。

到了秦朝的时候,匈奴人占据亚洲半壁江山,与秦朝展开了多年厮杀。为了征讨匈奴,秦朝汉人打到陕北地区,后来又大量引进劳动力修缮、建设长城,陕北被死死划进中国版图。

西汉朝,匈奴不敌,归顺大汉。汉高祖刘邦将这些匈奴人安排在和中原交界的陕北缓冲地带。至此,陕北祖先是汉人、匈奴人、白狄、赤狄人和他们的后代共同组成的。

(匈奴人)

二、多民族交融总集中在陕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和炎帝、黄帝的直系后代的混血—鲜卑族;和尧舜禹时期的少数民族“有苗”的后代—氐族,前后落脚、扩张到了陕北地区。

这些还都比较好理解,毕竟他们也不过是“炎黄子孙”。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朝鲜半岛诞生的“高句丽”也来到了陕北地区。他们就是现在朝鲜族的祖先之一。

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喜欢去陕北?

陕北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翻过黄土高坡,就是中原南方这种古代的“人间天堂”。谁不想生活在好一点的环境?但是中原政权未必愿意接纳他们,就用卡在了陕北地区。

(现在的陕北)

尤其是汉朝之后,陕北被认为是“少数民族内迁的必经之路,也是汉族出使塞在的通道。”

三国纷争结束之后,司马炎一统天下。不久,中原朝廷出现严重问题,鲜卑、羌、氐在内的少数民族以陕北、华中、西北等为根据地,纷纷趁乱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并不单单指五个少数民族,还有很多其他的小民族、小部落。

五胡乱华虽然是大乱世,但确实加强了文化、民族的交流。大混战让陕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版图内的各民族完全铺开。

(五胡乱华)

南北朝天下大乱之后,杨坚一统天下,登基坐殿改元为隋。

多年以来,匈奴等五胡几近破败,陕北地区被突厥占领。他们并非全部都是匈奴的后代,最古老的分支是和匈奴一个辈分的。

突厥大乱北境,杨坚用“远交近攻”之法,致使突厥东西分裂,并先后拿下。将突厥撤退留下的降军安排在了陕北地区。

到了这里,陕北人的祖先已经交融了大量少数民族。

(五胡乱华时期)

三、满蒙介入陕北地区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陕北变化不大,唯有从西方而来的吐谷浑融入其中。

这个民族,或者说是政权主要是从现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而来的东胡人后代和鲜卑人混血组成的,是现在汉族、藏族、土族人的祖先。

带着东胡血液的吐谷浑人融入陕北,让陕北第一次迎来了满蒙血液。

唐末五代十国,从青海一带做大做强的党项人建立政权,陕北部分地区就在其中,他们是鲜卑族但是带着西羌人的血液。

(党项人)

元朝,这个精彩的朝代,差点就统一了整个亚洲。满蒙人来到了陕北,陕北人祖先融入新的血液。

在后面的日子明朝、清朝、汉人、蒙人、满人等在陕北融入,陕北人祖先的血统定型。

四、陕北地区人口大迁徙

这里要明确两点。第一,自陕北住人之后,汉族人一直没有离开过陕北地区;第二,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不管陕北人里主要是什么民族的人,也不管他们是谁的后代,迁徙是一直动态存在的。正是迁徙,丰富了陕北人乃至中国人的文化和血液。

陕北人来回大迁徙主要发生在五代十国之后,有迫于生计出去的,也有响应国家号召进来的。

(古人迁徙)

就比如明朝,陕北地区人太少,就有响应号召从山西、河北而来的人,在那里讨生活;再比如清朝,清顺治、康熙,黄河不少大了大水,陕北人出去又回来……。

民国时期,黄河安澜,交通发达,中国东部、南部,政治形势混乱,不少人逃难到陕北。

1935年10月份,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延安地区。作为红色根据地,大量在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青年涌进陕北,丰富了陕北的血液。

其实全国各地的各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人的祖先,都有一段民族交流的历史,所以才说陕北是中国文化和民族交流的缩影。

(井冈山会师)

归根结底,陕北人还是炎黄子孙的后代,那些少数民族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炎黄后代。混来混去,所有人的血液都丰富了,所有人的血液还都是一家人,想想也确实有趣。

参考资料

徐良.陕北话中话: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六访谈录[J].地方文化研究,2021.

王春艳. 感受多民族交融历史跫音[N]. 大同日报,2021-08-12(001).

金长志,努尔巴汗,戴光宇.匈奴的族属溯源、语言及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J].云冈研究,2023,3(01):72-83.

王楠. 陕甘古雍州历史遗址考察取得新发现[N]. 中国城市报,2020-08-31(0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陕北   中原   祖先   鲜卑   突厥   匈奴   少数民族   后代   血液   民族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