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生产线计划迁出中国,算盘打得太精明,或将聪明反被聪明误?

前脚戴尔的组装厂跑了,后脚惠普也准备把工厂搬离中国越来越多外资工厂“提桶跑路”,甚至国内品牌也纷纷跑到海外设厂,中国制造这是不行了?

2023年初,有媒体传出消息,电脑大厂戴尔,已经向国内供应链和代工厂发出通知,计划于2025年前,将50%的产能撤出大陆地区,转往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谁也没能想到,戴尔的外迁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世界第二大电脑工厂惠普7月也传出消息,要离开中国转往泰国和墨西哥等地。中国制造到底怎么了?为何让外资品牌工厂这么着急跑路呢?

跑路的惠普

2023年7月,国内外多家媒体爆出消息称,全球第二大电脑制造商惠普,将数万台商用和消费型笔记本的生产制造,从中国转移到泰国和墨西哥等地。自2024年起,越南将成为惠普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组装地。

其中,惠普商用笔记本将主要在墨西哥生产,以服务于其主要的消费市场美国;而消费级笔记本将主要转移到泰国生产,后续将会向越南等地扩展

惠普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市,1939年,两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比尔·惠利特和大卫·普克德,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车库内,合资538美元创立了惠普公司,公司名字就来自两个人的姓氏合体。

后来随着惠普越做越大,这个车库也被誉为“硅谷发源地”,成为州政府指定的加州历史地标。

中国惠普的总部位于北京,在大连设置了全球呼叫中心,在重庆有规模巨大的生产工厂,在天津则设置了数据中心。

惠普离开中国之所以引发担忧,因为惠普一旦出走,并不只是代表几个组装生产线离开,而是会影响到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产业分工越来越详细的现代社会,一个组装生产线背后,上游有诸多元器件生产厂家为其服务,下游则牵扯到大量代理商和经销商。当组装生产线搬离中国后,对上下游的工作岗位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很多产业工人失业。

而在个人电脑行业,惠普并不是第一个离开中国的企业,在2023年初,世界第三大品牌戴尔,也通知供应链和代工厂,计划在2025年前,将50%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地区,准备迁往越南等地。

后来媒体还进一步挖掘出,戴尔除了迁出工厂之外,还计划在电脑产品中,减少中国元器件的使用,也就是准备进一步“去中国化”

目前而言,除了第一大品牌联想没传出类似消息外,第二、第三大厂商都计划“提桶跑路”离开中国,这背后到底是何原因呢?

惠普到底想干嘛?

国外品牌集中撤离中国,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些品牌到底想干嘛,中国制造又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何留不住外资品牌了呢?

首先,就惠普品牌自身而言,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和泰国等地区,无疑是为了获取更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作为一个电脑组装生产线,人力成本占据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而墨西哥和泰国相对于中国而言,人力成本更低,这也有助于惠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利润率

其次,优化公司的产业链布局。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大打特打之际,惠普出走中国也就不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

减少在中国的产品生产,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大力“去中国化”,既可以配合美国的打压政策,又可以避开美国加征关税和科技封锁,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三,获得当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近些年来,东南亚国家中尤其是越南,在国际上招商引资时表现得越来越活跃,趁着中国被美国打压的机会,更是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入驻。

惠普作为世界大品牌,进入泰国和越南等地自然受到当地大力支持,东南亚国家提升了形象,惠普等外资企业得到了实惠,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更接近终端市场。惠普将商业笔记本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就是为了就近服务美国市场;而把个人笔记本业务转到东南亚,也有开发当地市场的考虑。毕竟在中国,惠普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

随着中国品牌电脑迅速崛起,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好的产品,再加上国人对国货越来越强烈的支持,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越发艰难。与其留在一个市场前景越来越不明朗的地区苦苦挣扎,不如提早布局新兴市场,东南亚则是惠普未来销量的重要增长点。

惠普出走东南亚,尤其还准备在越南投入巨资大力发展,这真的能帮它实现产销量快速增长吗?

东南亚真是好去处吗?

其实,惠普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但想通过东南亚国家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量,完全可以说是白日做梦,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工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化的系统,就如一个密切配合的生产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相对于中国,东南亚地区的人力成本确实可以降低很多,但在人力成本降低的同时,其他成本将大幅提升,甚至可能超过人力成本的降幅。

工业生产不只是有人就可以了,还需要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全门类工业制造能力的国家,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配件,在中国都可以生产,不仅能生产,而且还能做到成本低精度高。

东南亚国家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一些零部件无法实现本土化生产,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不仅可能增加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生产工期,综合算下来未必比中国成本更低

另外,在中国一个国家就有可能解决零部件问题,搬到了东南亚地区,可能好几个国家合作都不一定能保证供给,抑或还得继续从中国进口

越南的能源供应也不稳定,拉闸限电势必会影响工厂生产,而越南缺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2023年夏,因为天气炎热导致用电量大幅上升,越南北部地区不得不拉闸限电。

这次限电不仅局限于生产工厂,还对居民的日常用电加以限制,40多度的高温天,没电导致居民无法使用空调,如果不是我国广西地区向越南出售电力,整个夏季可能因为高温而造成大量意外死亡

惠普选择这样一个能源都无法自给自足的国家,还准备在其中投入巨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且,东南亚国家的交通情况也堪忧,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电脑产品从工厂到码头再运往世界各国,其中花在路上的成本很可能会大幅增加,还会延长供货周期,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周转。

惠普跑去东南亚地区,看似减少了人工成本,但综合算下来,未必就真如最初设想的那样美好。

中国制造的破局之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国必须修炼好内功,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来应对各种危机。

曾经,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规模经济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低成本的人力资源

随着发展现在我国未富先老,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人力资源成本也不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面对外资企业纷纷跑路,中国制造的破局之路就在于提升自己的科技含量,以科技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以保持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的高端产业,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创新型投资,用自身的科技实力来弥补外资品牌出走留下的市场空白,给国人带来更多质优价廉的选择,让产品在国际上更有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2025”就是我国政府对制造业升级的指导性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三步走的内容,第一步是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业强国之列;第二步是到2035年时,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

第三步也就是最长远且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建国100周年时,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更加稳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主要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是从来不吹牛的,偶尔“不小心”吹了一个牛,也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路走出来,在国际大牌纷纷外迁之际,中国制造好好考虑一下构建自己的护城河,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惠普   中国   生产线   墨西哥   戴尔   聪明反被聪明误   越南   泰国   东南亚   算盘   精明   成本   计划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