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富察氏家族究竟多厉害?皇后贵妃重臣频出,与大清有始有终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延禧攻略》中那个温良贤淑、知书达理、孝顺太后、与乾隆琴瑟和鸣、母仪天下的富察皇后—富察.容音吗?

剧中这位“白月光”皇后,就是出自于满清八大勋贵家族之一——富察氏一族。

富察容音从一开始出场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嫡长子永琏病逝后,容音一直心情郁结,认定乾隆并不在乎这个夭折的儿子,所以对乾隆越来越冷淡,连后宫之事都不管不顾,只一心沉浸在失子之痛中。

不管身边人如何劝说,容音就是走不出来。

直到有一天,容音的弟弟傅恒拿着乾隆很早之前写下的传位诏书给姐姐容音看,容音才知道自己误会了乾隆,诏书中很明确地写着:将皇次子永琏立为皇太子。

终于,容音决定与乾隆重修旧好,并且一番梳妆打扮后重新掌管后宫。

容音不仅有乾隆的宠爱,还有太后的尊重。

这都在于容音不仅孝顺而且知书达理,虽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勋贵家族的女儿,但很节俭。不管是妃嫔还是宫女,都非常敬服容音。

确实容音是一位非常合格的皇后,但其实她的内心非常渴望自由。

只可惜宝亲王嫡福晋、乾隆皇后的身份捆绑着她,让她不得不将内心的渴望深埋在心里。

就这样一位最合适做皇后的贵女,在接连失去两个儿子后,彻底崩溃,开始神志不清。没成想昔日身边的大宫女、如今的弟媳尔晴雪上加霜,将乾隆宠幸自己的事情直接告诉了容音。

容音没想到自己的丈夫、弟媳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终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晚上一个人走上城墙,直接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禁锢没有自由的一生。

容音死后,乾隆悲痛欲绝厚葬了皇后,追谥为孝贤皇后;并且因容音的死大做文章,将朝中很多大臣、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做了一次洗牌。将容音最后的价值,也充分的利用。

当然这只是剧中的富察皇后,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是病逝的。不过剧中有两点是对的:一是孝贤皇后确实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二是孝贤皇后确实如剧中那般温良贤淑、生性节俭,与乾隆的感情很好。

但你们知道富察氏,为何会被选为乾隆的发妻、未来的皇后人选吗?

01

了解雍正的人应该知道,雍正经过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坐到了皇位上。雍正之所以能坐上皇位,也是因为好儿子弘历的存在。

康熙六十一年,已经12岁的弘历第一次见自己的皇祖康熙,就这一次见面康熙便看中了孙儿弘历,并且将弘历接入宫中抚养,祖孙二人朝夕相处了长达半年的时间。

就这样,康熙病逝后,雍正继承皇位。

雍正深知手足相残的残酷,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再经历一番,所以便确立了“秘密立储”的皇位继承制度。雍正元年,雍正便秘密立储,将传位昭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传位昭书中,所写的皇子便是皇四子弘历。

为了能让弘历顺利继承皇位,并且彻底坐稳皇后,雍正决定给弘历找一位最合适的嫡福晋,此人便是富察氏。雍正看中的不仅仅是富察氏的知书达礼,毕竟勋贵家族中从不缺少知书达礼的女子。雍正看中的是富察氏的娘家——整个富察氏一族的势力。

雍正是想让富察氏一族,能够帮助弘历顺利登基,并且尽快坐稳皇位。

毕竟皇帝即便是顺利登基,也不一定意味着能坐得稳皇位。雍正便是最好的证明,因为雍正继位后,九王夺嫡的主要宿敌仍在,比如廉亲王允禩、十四弟允祯、十弟允䄉、九弟允塘等人,雍正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彻底将这些宿敌除掉。

除了九王夺嫡的敌人们,还有功高震主的两位:隆科多与年羹尧。

这两位虽然是拥护雍正登基的功臣,但是二人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雍正自然不能容忍,必须要除掉。

而乾隆呢?

相对而言确实比父皇雍正登基的阻碍小,坐稳皇位的阻碍也小;但是雍正作为皇帝,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子筹谋,提前给儿子安排好外戚势力,助力儿子尽快坐稳皇位。

02

可能有人会问:雍正为何会选择富察氏一族呢?

满清勋贵家族那么多,比如:

佟佳氏一族

钮祜禄氏家族

赫舍里氏家族

瓜尔佳氏一族

......

都是满勋贵族,为何单单选择选择富察氏一族呢?

在孝贤皇后之前,大清还出过一位皇帝正妻也是富察氏,而且跟孝贤皇后一样都是出自于沙济富察氏,整个富察氏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这位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富察.衮代,衮代是二婚嫁给的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四位大妃中在大妃位上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30余年的时间。衮代还为努尔哈赤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十子德格类、皇三女莽古济。

努尔哈赤不仅非常宠爱衮代,而且还将后宫之事、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是财政支出都交到衮代来处理,可以说衮代是努尔哈赤身边非常精明能干的贤内助。

就这样衮代在太祖身边伺候三十余年的时间,最可惜最终因为得罪太祖而被废。

在清太宗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之前,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是称大汗,而大汗的正妻都是被称为大妃。皇太极登基称帝后,将自己的生母孟古哲哲追封为皇后,这是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慈高皇后。

而衮代并非皇太极生母,再加上早就被废,自然不可能被追封为皇后,只是与努尔哈赤另外两位正妻哈哈那扎青佟佳氏、阿巴亥乌拉那拉氏一样都被称为大妃。

其实乾隆的孝贤皇后与富察衮代,若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话,还是一个先祖富察.檀都。

富察.檀都的子孙后代主要分成两支:

一支是莽色都朱乎,是檀都的长子,明朝末年最后一位建州右卫都督就是莽色都朱乎的长子阿古巴彦。而富察衮代便是阿古巴彦的亲妹妹,而且还是最小的妹妹。

只不过莽色都朱乎因为背叛明廷而被围剿,这一支便消失了。

而衮代因为得罪太祖而被休,儿子女儿自然也受到连累,后世子孙凋零。

另外一支便是孝贤皇后的先祖旺吉努,明朝末年,旺吉努背叛明廷而投奔了清太祖努尔哈赤,旺吉努得到太祖的重用,其子孙后代更是世袭权贵门楣,成为整个沙济富察氏一族中发展最好的一支。

可以这样说:整个富察氏族发展最好的是沙济富察氏,而旺吉努的后代又是沙济富察氏族中后世子孙最为繁盛的一支,也是整个大清最不忽视的一支。

从旺吉努开始,孝贤皇后的祖上便开始在朝中任职,而且个个都是朝廷重臣:

孝贤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是旺吉努的孙子,在跟随祖父旺吉努投降后金以后,被授予佐领一职,一开始属于满洲正蓝旗,太宗皇帝皇太极继任大汗之位后,将哈什屯改为镶黄旗,并将其擢升为礼部参政。

崇德三年,皇太极重新定官制后,将其改任为礼部副理事官。

崇德六年,后金军围剿锦州时,哈什屯受伤后仍旧坚持力战,最终击退敌人。

皇太极病逝后,顺治帝继位,哈什屯被擢升为内大臣。

六年后,哈什屯已经位列议政大臣之位。虽然因为不肯依附多尔衮而短暂降职,但是顺治帝亲政后便恢复了哈什屯原职,并且晋封为一等男爵。

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衔,次年退休。

孝贤皇后的祖父米思翰,与父亲哈什屯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康熙早期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米思翰作为哈什屯长子,不仅在父亲哈什屯去世后承袭世职,而且被授予内务府总管一职。

康熙六年,康熙皇帝在辅政大臣索尼等人的运作下,正式亲政;康熙很清楚米思翰为官清廉,便授予米思翰礼部侍郎一职。近两年后,米思翰擢升为吏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之列。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提出裁撤三藩,但是朝中大部分大臣都反对。米思翰是为数不多支持康熙撤藩的大臣之一,也正因为有米思翰的极力支持,康熙才下定决心撤藩。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米思翰彻底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

康熙提出撤藩后不久,三藩之乱彻底爆发,清廷也开始了长达八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

米思翰确确实实也是一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忠臣,尽自己所能帮助朝廷筹措粮草,康熙对此非常满意,对米思翰大加赞赏,并且加太子太保衔。

只可惜如此忠臣能臣干吏,因为过度劳累,于康熙十三年死在了任上,年仅44岁而已。

米思翰的死,让康熙非常悲痛,感到很是惋惜,下旨厚葬米思翰。

米思翰一共有四个儿子:马齐、马武、马斯喀与李荣保。

而孝贤皇后的父亲便是米思翰最小的儿子李荣保,米思翰的四个儿子均在朝中任职,而李荣保并非是米思翰四个儿子发展最好的一个,只是做到了察哈尔总管的位置,因为兄长马齐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而受到牵连,被革除察哈尔总管一职,康熙六十一年病逝。

米思翰四个儿子发展最好的一个就是马齐,孝贤皇后的大伯父。

马齐在18岁的时候以满洲贵族“荫生”的方式进入仕途,在国子监读书毕业后被授予工部员外郎一职,康熙二十三年,擢升为侍读学士;

康熙二十六年之前,马齐先后任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等职。

康熙二十六年受直隶巡抚于成龙的推荐,得到康熙的重用,被擢升为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九年,马齐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位列议政大臣之列,十一月马齐署理兵部尚书兼理藩院尚书等职,一直到康熙三十七年之前,马齐几乎都是平调,先后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三十七年这一年,马齐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之位。

可以说富察氏一族为官的子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齐的父亲米思翰与祖父哈什屯都是位列议政大臣行列,而马齐更厉害,直接被拜相。富察氏一族,因此也是更上一层楼。

虽然马齐因为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而被革职,但是仅被康熙冷落两年的时间再次被启用。并且于康熙五十五年,再次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之位。

值得一提的是马齐虽然曾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但在雍正登基后不仅没有被雍正清算,反而得到了重用,被人直接任命为总管事务王大臣,同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尚书隆科多三人一起处理朝中大事,并且将马齐被削去的世职全部恢复,并且世袭罔替。

雍正元年,马齐被改任为保和殿大学士,晋封为太保。

雍正五年,雍正下旨皇四子弘历迎娶马齐的侄女、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为嫡福晋。

弘历在雍正元年便已经被内定为皇储,可见雍正为弘历挑选的不仅仅是嫡福晋人选,更是未来的皇后人选。

到了雍正一朝时,旺吉努的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实实在在位列满勋贵族行列,而且在朝为官者不在少数,尤其是马齐位列大学士之位,可谓是位极人臣。

此时的沙济富察氏一族,与清朝初年相比,势力更为强盛,更加不容忽视。

在孝贤皇后之前,旺吉努后代中并无位居皇后者,可见时机还不够成熟,毕竟在此之前做大清皇后不是赫舍里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就是佟佳氏、等几个满洲旧勋家族出身,另外还有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清太宗皇太极两位大妃,一位是钮祜禄氏,一位是乌拉那拉氏;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

清世祖顺治帝三位皇后,前两位都是博尔济吉特氏,第三位是佟佳氏;

康熙皇帝三位亲封的皇后:一是赫舍里氏,一位钮祜禄氏,一位佟佳氏;

雍正皇帝唯一的皇后是:乌拉那拉氏

富察氏与这几个家族相比确实还逊色不少,但是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沙济富察氏便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沙济富察氏。

所以雍正为弘历挑选富察氏为嫡福晋,恰到好处,也最合适。

沙济富察氏一族确实也没有让雍正失望,对弘历的帮助确实非常大。

03

从孝贤皇后开始,沙济富察氏一族正式达到了顶峰时期。人都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按理说从这个孝贤皇后病逝后,富察氏一族理应没落,但是出乎人的意料,在孝贤皇后的兄弟、侄子们的努力下,让富察氏一族更加繁盛。乾隆一朝是最值得一提的富察氏一族的重臣便有五位:

富察.傅清:傅恒的二哥,乾隆登基后被擢升为天津镇总兵,后来任驻藏大臣,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只可惜在乾隆十五年,因为西藏郡王叛乱而被围困,选择了自杀。若是傅清去世没有那么早的话,或许便能跟弟弟傅恒一样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只可惜他去世的太早,没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被我们忽略了。

富察.傅恒: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是李荣保四个儿子中发展最好的一个。年仅24岁便任军机处行走,26岁任户部尚书一职,27岁就已经被拜为保和殿大学士,比伯父马齐还要厉害。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傅恒能够平步青云确确实实是因为姐姐孝贤皇后的缘故,对于乾隆而言,孝贤皇后就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即便是孝贤皇后在乾隆十三年病逝,乾隆仍旧缅怀。而且并没有因为孝贤皇后去世,而冷落了富察氏一族,反而对傅恒更加重用。

不过从乾隆十一年开始,傅恒的尊荣便是自己争取的了。先后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准葛尔叛乱、缅甸,凭着赫赫战功不仅被封为一等忠勇公,而且位列紫光阁画像的首位。

只可惜,傅恒在征讨缅甸时不幸染上恶疾,在回京的路上便病逝了。

傅恒去世后,乾隆将其称为“社稷臣”。嘉庆元年,乾隆推恩授予傅恒郡王衔,并配享太庙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傅恒的四个儿子个个能干:

福灵安:傅恒长子,多罗额驸。因多次立下战功,而被擢升为永北镇总兵,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只可惜因病早早便去世了,福灵安因去世的早,所以是傅恒四个儿子中存在感最低的。

福隆安:傅恒次子,和硕额驸。《还珠格格》中福尔康的历史原型,迎娶乾隆的女儿和硕和嘉公主。先后任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内务府大臣、步兵统领、太子太保、满洲镶黄旗都统、国史院政总裁等职。

并且参与了大小金川之战,立下战功,其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之中,最终的爵位是公爵。

福康安:福康安是傅恒四个儿子中最能干的一个,从小便被乾隆接入宫中跟皇子们一起读书,乾隆将其视为亲儿子一般对待。年仅24岁便担任吉林将军一职,因为乾隆对福康安格外的恩宠,所以其擢升的速度比父亲傅恒还要快,很快便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当然这也跟福康安的战功有关系,福康安先后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回部新教徒起义、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战等,立下赫赫战功,凭借战功而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之位,并且其画像位列紫光阁第一位。

乾隆甚至不顾群臣反对,而将福康安封为贝子。

嘉庆元年,福康安死在了任上,乾隆将其追封为郡王。

就这样,福康安成为整个大清唯一一位非爱新觉罗家族出身而被封郡王的人。

福长安:福长安是傅恒最小的儿子,在乾隆朝时期最高坐到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嘉庆帝继位后,因福长安与和珅是同党被下狱夺爵。虽然之后有被授予满洲副都统的职位,但是再没有得到重用,一生中最高的爵位是侯爵。

傅恒父子五人两位郡王、一位公爵、一位侯爵、一位轻车都尉,可以说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04

另外乾隆皇帝的晋妃,是孝贤皇后的侄孙女,嘉庆登基后,将其选为乾隆皇帝的贵人,后被晋封为晋妃。还有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是孝贤皇后马齐的七世孙女。原本慈禧想要将其直接封为皇后,奈何有慈安太后在,并未成行。同治帝大婚后,慈禧故意提高其地位,将其封为仅次于皇后的慧妃,之后晋封为皇贵妃。慈禧非常偏爱淑慎皇贵妃,但可惜一生无宠。

除了皇妃外,乾隆朝开始富察氏一族还除了很多朝廷重臣,比如:

明瑞:傅恒的侄子,因为征讨缅甸有功,而被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只可惜在被缅甸军包围后,自缢而死。

明亮:傅恒的侄子,多罗额驸,迎娶康熙第十二子和硕履亲王允裪的女儿为嫡福晋。

在嘉庆朝最高坐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的位置上,并被封为侯爵。道光二年去世,谥号“文襄”,入贤良祠。

奎林:傅恒的侄子,乾隆朝最高坐到乐福建水师提督、成都将军等职。

景涛:咸丰帝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固伦额驸,迎娶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承袭一等诚嘉毅勇公的爵位,最高坐到参赞政务王大臣一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朝廷重臣都是出自于沙济富察氏一族,而且还是旺吉努的后代。

古语有言“富不过三代”,旺吉努的后代能够在大清繁盛将近300年的历史,与大清有始有终,而且在每一位大清皇帝时,都有富察氏一族的子弟在朝中为重臣,实属难得。

#讲好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努尔哈赤   满洲   雍正   皇后   乾隆   太极   重臣   皇位   有始有终   贵妃   大臣   清朝   康熙   厉害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