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乱世终定-走向统一的大唐帝国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天下初定,还是先看看内政吧。

国民体系的完善

两个大患消灭了,头疼的封赏问题也搞完了。李渊也要抽空处理一下内政了,自隋末以来,天下就四分五裂,战乱连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困难。毕竟打天下难,守天下更不容易。何况他还没统一呢,更不能在内政上丢了分。他最先注意到的那件东西叫——货币。

国民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中有很多组成部分,但毫无疑问,货币是其中最重要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分。自货币诞生以来,它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和润滑剂。货币制度得法可以让一个王朝兴旺发达,货币制度紊乱,则可能让一个朝代顷刻覆亡。

大家都知道王莽,他之所以失败,就和货币政策搞砸有很大关系。他在位期间,前后改革了四次币制,铸造了许多新钱,但因为政策不得法,结果搞得大地主大商人资产缩水,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血本无归,从贵族到平民没有一个人对他满意,最终爆发了席卷天下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落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王莽的故事实在值得后人吸取教训,而当时的货币制度也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往远了说,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原大地上就政权更迭频繁,历朝历代发行的货币形式各异,质量、做工、样式参差不齐。

后来隋朝虽然统一,但这些周、齐、宋、齐、梁、陈等的货币也还没退出历史舞台,经商做买卖的时候仍然杂相混用,就好比你掏出美元,人家找你日元,完了之后打个折再用人民币,换算起来十分不方便。到隋末就更了不得了,杨广这家伙荒废朝政,铸造的钱币更是质量低劣、成色不足。你去菜市场买菜,掏出个真钱来,人家都以为是假的。

如果仅仅是货币质量差就罢了,更麻烦的是,在某些偏远地区,货币还极度缺乏,但是偏远地区的商品也要流通呀,小商小贩也要吃饭呀,有些人就不得不剪堆树皮或者糊张纸来当钱使。经济本来就凋敝得不行,货币又乱到这程度,那日子真是没法过了。物价飞涨、市场紊乱,不仅老百姓苦不堪言,也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有感于此,李渊打算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听取意见之后,他下令民部(后来的户部)铸造了一种新钱。这种钱大小合适、质量过硬、成色很足,做工还很精美,流通起来十分顺畅。再加上唐朝政府币制设计合理,发行控制得当,很快就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这个新钱就是著名的“开元通宝”,此后它便一直流通了下去,它流通的日子实在是有点长,一共沿用了两百九十多年,直到唐朝灭亡。

顺便说一句,“开元通宝”钱币上的四个字也很美观,写得横平竖直、苍劲有力,还带有险峻瘦硬、铁画银钩的名家风格,看起来非常漂亮。这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也不是皇帝李渊亲自书写,而是出自一位窦建德降臣的手笔。

这位降臣就是被后人称为楷书四大家、唐人楷书第一人的欧阳询。他独创的“欧体”,至今还是书法练习者们最喜欢的字体之一。我们当代非常有名的书法家,曾任硬笔书法协会会长的田英章写的就是一手漂亮的欧体字。你们练过吗?

我们前边说,李渊父子打完了唐朝版的三大战役,天下大局基本已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因为实行了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经济也在平稳运行,一片欣欣向荣、生产力恢复发展的景象。但大家不要忘了,此时的唐朝毕竟还没有真正统一,而没有统一就意味着还有麻烦。

这些麻烦可能不如王世充、窦建德来得大,但却依然难缠得很。具体来说,就是唐朝对夏国余部的处置失当了。自窦建德在虎牢关大战失败之后,夏国的统治就开始瓦解了。不过,这瓦解并不彻底,因为夏军只是在军事上败给了唐军(就一次),夏国旧境内的统治基础还没有被摧毁。被李世民遣散回家的那批人就不说了,许多夏国体制内人士也抓住机会捞取大笔国有财产,藏匿到了乡里。

客观地说,这其中有些人还是渴望天下安定的,夏国没了就没了吧,原先的官儿不做就不做吧,整点小钱儿,舒舒服服度过下半生就可以了。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安定。他们对夏国还有很深的感情,自然不甘心它的灭亡,自然也对唐朝十分不服,期待着找个机会再练练。

而且,许多人早年纵横沙场也都习惯了,回到老家之后,还是改不掉那一身行伍习气,一闲下来就喜欢惹事儿,时不时还要违个法、乱个纪。这样一来,就让唐朝的官员抓到了把柄。他们本来就对这些敌国余部十分讨厌,现在又有人不服管束,怎么可能放过这个修理他们的机会?于是马上展开了大规模并迅速扩大化的搜捕运动。往往抓住了还要狠揍一顿,羞辱一番(唐官吏以法绳之,或加捶挞),无辜被牵连的也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唐朝官员和当地百姓的关系也有些隔阂。他们多数是从西北来的,而夏国这里则是河北,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不要说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了,连彼此口音都听不懂,干群关系怎么可能好得了?而且,因为他们是胜利者、征服者,对这些被征服的敌国百姓,也不可能像对老家的父老乡亲那么友善,而是经常肆无忌惮地欺凌压迫、敲诈勒索。

此时的夏国故地就像一堆埋着火种的草灰,只要一有人煽风点火,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就在这时,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宣布征召一批夏国旧将入朝。其中高雅贤、范愿、董康买、曹湛、王小胡等人都在名单之上。


朝廷为什么要征召他们入朝?是真的要给他们官儿做,还是要借机斩尽杀绝?从唐朝中央到地方的所作所为来看,毫无疑问是后者。因为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眼前。王世充投降了,死了。窦建德被俘了,死了。段达、单雄信等人被抓了,也死了。至于地方官是怎么对待夏国旧将的,就更不用说了。

朝廷的征召明显只是一个圈套,去了肯定是死路一条。高雅贤等人怎么能坐以待毙?他们毕竟曾是名震天下的夏王部将,纵横河北的豪杰,他们十年前就敢拿起武器跨上马反抗不可一世的大隋帝国,现在又为何不敢反抗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十八日,距窦建德之死仅仅过去了七天。高雅贤和战友王小胡逃到了贝州(今河北清河),在一间破旧简陋的小屋里,他俩召集了许多从前的战友范愿、董康买、曹湛等,一起商量如何造反。

范愿慷慨陈词道:“王世充都已经投降了,段达、单雄信却全部被杀。我们去了长安,一定不会幸免的。况且,夏王对淮安王那么好,而唐朝抓到夏王就杀掉了。不为夏王报仇,我们的良心怎安?”范愿停顿了一下,发现在座的各位将士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他们一起说道:“吾属自十年以来,身经百战,当死久矣,今何惜馀生,不以之立事。”

这句话已经彻底表达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些人不过是战场上的幸存者罢了,早就是该死的人了,多活一天就赚一天,现在又何须在乎余生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干吧,打死那帮唐朝的官员!但在干活之前,还是要确定一个带头人。不管什么工作,这都是一个最重要的、必须要履行的程序。只有排好了座次,有了名分,做起事来才会顺手。

鉴于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还不是很完善,高雅贤等人也不懂什么科学知识,他们只能采用一种最古老、最神秘的办法来推举带头人——大家一起算了一卦。卦辞上说“以刘氏为主吉”。可是在座的各位却没有姓刘的,那我们是没人能带头了,就出去找吧。于是众人按照上天的意思,来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刘姓将领家里。


但他却拒绝了。“天下刚刚安定,我要待在家里种田,不想再起兵了!”(天下适安定,吾将老于耕桑,不愿复起兵!)众人大怒,窦建德英明一世怎么就带出了你这个软骨头!平时人模狗样的,到了关键时刻居然贪生怕死!

你既不想加入我们,我们也很为难呀。于是他们杀掉了他。这个被杀的人叫做刘雅,他就在史书上以如此简短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王莽   通宝   开元   欧体   大唐   帝国   河北   内政   唐朝   乱世   安定   货币   走向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