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为何给废了自己太子之位的代宗平反,恢复其帝位还修整陵墓

前言

明朝中期,蒙古残余势力仍时常袭扰边境,国力已非洪武盛世可比。在这动荡不堪的年代,皇室内斗频繁,皇位换手多次。其中最令人唏嘘的,便是明英宗与其弟明代宗兄弟之间起起落落的恩怨纠葛。

1449年,英宗在战乱中被俘,代宗急召入京,继位为帝。面对危机,代宗展现出极为果断与英明的统治风格,最终击退来犯之敌,使明朝走出阴霾。

然而就在明朝国势渐趋鼎盛之时,被俘多年的英宗终于归来,代宗被软禁,不久病逝。英宗复辟后,对代宗诸多否定,夺其谥号,可见复仇心切。终于,在英宗驾崩后,其子宪宗即位,努力为代宗平反昭雪。


宪宗之举,展现出稀世的胸襟与品格,堪称明君。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也不禁为代宗的命运起伏感叹——他明明曾扭转大势,却还是难逃被废的悲剧。本文拟回顾这段历史,析论宪宗平反的缘由,感悟人生的无常。

一、英宗被俘,代宗挽狂澜

1449年,也就是明正统十四年,蒙古残余势力瓦剌部兴起,其首领也先念睹袭击大同,明英宗亲征,不想中了埋伏,军队溃败,英宗本人也被俘虏。此一大狼狈直接导致京城政局的混乱,也使敌人坐大,势如破竹般杀入京畿。


当时正值夏季,蒸腾的热浪迎面拂来,京中的百姓都紧闭门窗,不敢踏出一步。到处弥漫着一片惶恐与绝望。此时,英宗之弟朱祁钰被皇室族人急召入京,即位为帝,就是后来的明代宗。

而面对京城危在旦夕的局面,新登基的代宗展现出超越其年轻皇帝身份的非凡胆识与政治手腕。

他第一时间拒绝了一些朝中大臣建议迁都南京避难的提议。“迁都之举,必将使百姓离乡背井,动摇人心。”代宗谕旨道,“朕必当亲自坐驾军中,以克敌靖难。”


于是,代宗亲自率军出现在城头,这给京城卫戍军和百姓极大鼓舞。与此同时,他积极启用有才干的大臣,如于谦等人,亲自与之商议军机。

“谨遵圣谕,臣等定当誓死保卫京师。”于谦等人도士气高昂。在英明君主和忠心苗士的共同努力下,明军渐渐重整旗鼓,并在京城周边与来犯的瓦剌军打出几场漂亮的仗,终于将其击退。

此战可谓是建文以来的一次最大危机,而明代宗的临危不惧、亲督军务、任用英才,无疑扭转了这一危局,为明朝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寻常一位皇帝,若非有极强的胆识与政治手腕,恐怕早就举家南迁,任由北方沦陷。明代宗挽狂澜于既倒之时的决断与魄力,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二、景泰治世,明朝再鼎盛

京城保卫战大捷之后,明代宗又积极恢复经济与民生。他大力铲除英宗时期的弊政积弊,清查腐败,使明朝的政治生态得以净化。并减轻赋役,修治水利,使百姓们渐渐富裕。

此时的京城已是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群。街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接连售罄,处处洋溢着繁荣的气息。


代宗时期的“景泰蓝”更是备受国内外追捧。可以说,在代宗的精心经营下,明朝国力已恢复到鼎盛状态。

与此同时,代宗也关注提升科技与文化力量。他修订历法,兴建及时雨司,充实农事水利知识,并大力资助图书刊印事业,使明朝的学术水准得以提高。他还组织编纂了巨著《寰宇通志》,系统总结了明朝的地理知识。

正是在代宗的努力下,大明这艘巨轮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寻常一个明君,要使一个内忧外患环生的国家,在短短八年之间恢复昔日雄风,实在难能可贵。

明代宗扎实的治国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让明朝的国势再度起来,实为千古一绝。


三、英宗复辟,代宗承受之痛

然而,好景不长。1457年,在被俘近十年后,明英宗终于凯旋归来。朝野上下均希冀英宗退位为太上皇,让位给代宗,两兄弟分享天下。但英宗性格刚烈,对当年丢脸一事也颇有仇恨,回京后很快就展现出要报复的心切。

他先是软禁代宗于宫中,不再允许代宗过问政事。代宗这些年来治国有方,英宗自然看不顺眼,但也明白强行废黜代宗会激起朝野愤慨。于是他先是迫使代宗退位,然后加紧诛杀代宗在位时的心腹官员,狠狠打击了代宗的势力。


面对这一切,代宗心中无疑万分痛苦。他明白,自己这些年来的心血都将付之东流,英宗必然会对自己穷凶极恶。但是,他还是忍辱负重,表面上对英宗礼遇有加,甚至在英宗面前谦卑求饶,希望能够缓和两人关系,不再激化矛盾。

因为身为一个明君,代宗比任何人都清楚,皇室内斗会给百姓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尽管内心痛苦,他还是选择屈服,希望英宗不要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操,可见一斑。

但可惜英宗丝毫不顾及这层关系,依然我行我素。他废黜了代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再一次重创了代宗。


1464年,病中的代宗终于没有熬过英宗的折磨,于某个雨夜悄然辞世。而英宗更是骤然露出兽性,夺去了代宗的谥号与皇帝身份,只以亲王之礼草草安葬。代宗生前的心血与汗水,尽数化为乌有。

四、宪宗登基,为叔父平反

1487年,英宗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其子朱见深以宪宗之名继位。值得一提的是,宪宗登基后,迅速平反了先前被英宗错杀的大臣,并为其叔父代宗恢复皇帝名位与礼遇。


这有以下几层考量:

首先,宪宗明白,代宗当年挽救大明的危局,对朝廷贡献不容抹煞。正是因代宗的决断与才干,明朝才得以在危难时刻重新焕发生机。作为明君,宪宗有责任捍卫代宗的历史功绩。

其次,宪宗也看到,代宗当年对英宗父子并非穷凶极恶。他没有趁机害英宗,反而将其迎回京城,给予“太上皇”名号。这已属仁至义尽。英宗却未报答代宗的知遇之恩,实属不义。


再则,宪宗要纠正英宗一朝的弊政,稳定朝局。英宗在位期间大肆诛杀,激起朝野愤慨。平反代宗,正可表明宪宗大度与正义,以安抚人心,显示自己与英宗政风不同。

可以说,宪宗看清了历史的真相。他昭雪代宗,表现出开阔的胸襟与高瞻远瞩的视野,使得明朝政局渐趋稳定,百姓得以喘息。一个明君,就应有如此登峰造极的气量与见识。


结语

明代宗与明宪宗,两位明君均在其位时救治过大明的危难,均以超常的胆识与手腕扭转乾坤。人生的无常令明代宗从登峰造极跌入谷底,但其扬善抑恶、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仍令后人敬佩。

宪宗则以远超其时代的气量,为叔父昭冤平反,展现出了难见的胸襟。虽然历史无情,但有了宪宗的伸张正义,还是给这段过往画上了一个公正的句号。

当我们细细品读这段历史,自然能够感悟到人生际遇的无常,也能学会宪宗那般广阔的胸怀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大明   明朝   京城   帝位   叔父   陵墓   胆识   胸襟   皇室   明代   太子   百姓   历史   宗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