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工人捡到旧印章,同事发现后报警,警察派3辆卡车搜查

在1964年的春天,江西铜鼓县公安局的接待室内,坐着一位看起来老实本分的男子郭桃仁,他是当地林场检坑作业队的队长。然而,他被警察叫来并非因为犯罪,而是因为他的会议笔记本上有一个印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印章。这枚印章在革命时期象征着最高权力,即便在和平年代,它也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笔记本上呢?经过警察的询问,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郭桃仁出生在湖南平江,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苦。由于家里的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郭桃仁决定离家去外面打工挣钱。然而,没有技能的他不知道该去哪里工作。

直到1958年秋天,他听说江西有个林场需要年轻有力的劳动力,工资也相对较高,于是他报名去了那里。在林场工作的第一天,他就意识到工资与工作量成正比,非常辛苦。尽管如此,郭桃仁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每天都认真工作,从不偷懒。正因为如此,郭桃仁深受上司的赏识,后来还被任命为铜鼓县检坑作业队队长。

成为“官”后,郭桃仁觉得时机到了,他写信让弟弟郭兴仁来到他的工作地点做伐木工。郭兴仁很快适应了林场的工作,而在一次工作中,他偶然发现了一枚印章。那是在1963年10月,当天工作特别忙碌,郭兴仁突然感到腹痛,赶紧告诉郭桃仁后去上厕所。他们工作的林场位于一座大山中,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木。

郭兴仁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蹲下来解决生理需要。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道阳光照射到他的眼睛,他用手遮挡,然后顺着光线看到了一个金灿灿的物体。这个发现让郭兴仁心跳加速,他小心翼翼地将树叶掀开,发现一个埋在土里的箱子。打开箱子后,他发现里面有一些写满字的纸张和一个印章。

虽然不识字,但郭兴仁能感觉到这枚印章的重量和珍贵。于是,他将印章放在怀里,准备下班后拿给哥哥看。晚上,郭桃仁和郭兴仁一起研究这枚印章,但他们不识字,只能将印章用印泥印在笔记本上琢磨。两兄弟决定先将印章藏好,以后找懂字的人问问。然而,当郭桃仁参加林业工作会议时,同事看到了印章。

尽管郭桃仁对印章毫无所知,但他作为会议记录者,将印章印在笔记本上以备会后查看。这个举动在同事眼中引起了注意,他们觉得这枚印章非比寻常,于是立即报警。公安局非常重视这个情况,派出了3辆卡车的警察前往发现印章的小树林进行搜查,希望找到更多线索。他们找到了这枚珍贵的印章,但大家都对它为何出现在深山老林中感到好奇。

原来,这枚印章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印章。在1927年4月12日的南昌起义后,中共在中国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为了便于管理,中央建立了湘鄂赣省委,并选址于湖南平江。为了保证印章的独一无二,它被打造成纯银材质,因为银与黄金不同,容易磨损,这使得印章更具防伪性。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第五次“围剿”中,中央决定主力红军进行突围转移。为了保护机密文件和印章,五位同志决定将它们埋藏在地底下。然而,他们最终被敌人发现并杀害。他们为了组织的托付,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意志力和忠诚令人震撼。

这枚珍贵的印章最终被收藏在湘鄂赣省革命纪念馆中。尽管它已经失去了光泽,但每当人们看到它时,都会想起那个艰难的年代,无数革命者为了信仰和和平的未来而战斗。他们不怕流血,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枚印章是他们坚守信仰和英勇牺牲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苏维埃   印章   平江   湘鄂赣   铜鼓县   发现   桃仁   江西   林场   卡车   工人   同事   警察   笔记本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