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汉代就有厨房神器了!蒸煮烧,一个灶全搞定

蒸、煮、烧

三口锅,同时开工

一个灶,轻松搞定

这件三火眼灶,来自汉代

堪称厨师的“战斗神器”

今天是世界厨师日

给大厨们推荐一件汉代厨房必备好物

龙首青铜灶

01

大厨必备好物!

三火眼灶“火力全开”

造型像是一艘船,载着一口锅

船头,一条龙正在昂首嘶吼

船底,四个兽蹄足相互对称

这件文物造型奇特

却功能强大、设计精巧

它是汉代灶具的微缩品

作为随葬品

在内蒙古一处中原先民聚居区墓葬中被发现

灶面有三个釜,一大二小

可以同时放三个锅

让厨师“左右开弓”

大釜上有甑(zèng)

甑,就是汉代的“蒸锅”

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

两个小釜上

可以放炒锅、汤锅、炖锅等

三口锅“齐齐上阵”

蒸饼、煮汤、烧水

一个灶全搞定!

灶身长、灶门窄、龙形烟囱高

这些设计,看似平平无奇

实则暗藏“心机”

都有利于吸风拔火

从而提高火力,出烟效果更好

做饭时,往灶门里加炭

炭燃烧,黑烟从龙嘴吐出

三火眼灶“火力全开”

还能不受油烟困扰

从造型、设计、形制上

都可以看出当时金属冶炼术的高超

汉代人对“灶”非常尊敬、重视

《汉书·五行志》中写道

“灶者,生养之本”

民间有祭灶神、打扫灶舍等习俗

这件灶也是内蒙古出土的青铜灶中

体量最大、级别最高的随葬品

02

行军做饭好物!
可拆装结构的移动灶

龙首青铜灶

在内蒙古地区的墓葬出土

却是典型的中原文化产物

它的可拆装结构

非常适用于行军或游牧

饿了?搭个三火眼灶,高效做饭

行军?拆开六个组件,快速带走

同一墓葬中出土的

双耳三足青铜行军锅

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

用于汉代军事生活的复合型炊具

可拆装,专为部队行军作战设计

功能齐全,煎炒煮炖均可兼任

整套器物可以依次叠装组合于主锅之内

便于行军携带

△双耳三足青铜行军锅,其中有主锅(釜)1件、套锅(釜)2件、甑1件、盆1件、笼箅1件

它们出土的墓葬不远处就是八拜古城

战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最早的骑兵训练场所就是在这

△彩绘胡服骑射俑,汉代,藏于上海观复博物馆。

汉代曾在内蒙古地区实行郡县制管理

营建了大大小小40余座边疆城镇

八拜古城是汉代原阳县县治所在

(注:汉朝的原阳隶属云中

云中位于现在的呼和浩特一带

并非现在的河南省原阳县)

由此可见

当时的内蒙古地区,尤其呼和浩特地区

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早在大约两千年前

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

就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

03

篝火→火眼灶→燃气灶

逐渐“高科技”的灶

灶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一堆堆篝火

火的运用让先民们进入到熟食时代

促使了炊具和灶具的出现

大约商周后

灶具才在住宅中有固定位置

到了秦汉时期

人们对灶更加重视

既有固定式垒砌灶

也有可移动式小型金属灶

还有单火眼灶、多火眼灶等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

汉代大厨烤串、烧水、做饭

各类型的灶功劳不小

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拓片局部)

汉代大厨们在大型固定式垒砌灶

一边烧火、一边做饭

灶台上的一道道菜

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饮食文化

那是人间烟火

也是家国情怀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林琦

技术丨蔡子旭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内蒙古博物院 总台内蒙古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张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原阳县   汉代   大厨   火眼   中原   墓葬   内蒙古   拆装   灶具   神器   青铜   日历   厨房   文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