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购买

文|冯律讲法

文章由冯律讲法头条首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董自然也是多不胜数,价格昂贵的不在少数。

所以国内的文物收藏产业十分红火,这就催生了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在古董鉴定专家当中也是良莠不齐,不乏很多专业水平不高的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是因为某些鉴定专家不专业,导致故宫博物院多花了上千万收购了一幅古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汉携带传家宝进行鉴定,却被认定是赝品

1992年的一天,一个年迈的老汉来到了北京,这位老汉一看就是个饱经风霜的庄稼人,打扮得十分朴素。

老汉来到北京自然不是来旅游的,而是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汉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筒四处寻找北京文物局。这个竹筒当中装着老汉的传家宝,所以老汉格外谨慎。

老汉的这个传家宝是祖上留下来的,是一幅古画,叫做《十咏图》。这次老汉来到北京就是希望将这幅画出售,换取一笔可观的收入。

他知道在老家这幅画是卖不上多高的价格的,于是便费尽周折的来到了北京,并找到了北京文物局。

在老汉看来,文物局多的是专家,他们一定能看出这幅画的价值,然后给自己一个不错的价格。

可北京文物局的专家进行鉴定之后却告诉老汉,这幅古画并不是真迹,所以只肯出一万元来购买这幅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工人工资水平都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一万块也算是不小的数目了。

专家们以为老汉能答应。但老汉清楚的知道这幅画的来历,他确认这幅画是真迹,所以他根本不听这帮专家忽悠,气愤的带着画离开了。

《十咏图》的由来

要说这老汉手中的传家宝可真不是一般的古董。这幅《十咏图》,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张先的作品。

对于张先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要知道张先生活的时代,可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之一,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是与张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张先的名字就显得不那么耳熟能详了。但在当时的文坛,张先可是非常有名的,他的词写的非常好,就连当时北宋的宰相晏殊都非常欣赏张先的才华。

张先自小读书,才华斐然,但一直到四十岁才高中进士,进入朝堂做官。值得一提的是张先与欧阳修是同科进士。

当时的欧阳修只有二十出头。即便两人年龄相差很大,却不妨碍两位大才子惺惺相惜,结为挚友。

张先这个人个性豁达开朗,在官场之上没有太大的得失心,这也使得他能够结交诸多的文坛好友。

还记得苏轼写的那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吗?其实就是苏轼写给张先的。因为张先在80岁的时候迎娶了一位妙龄少女做妾,苏轼在恭贺时便写了这样有些嘲笑意味的诗句。

张先对于好友苏轼的嘲讽并不恼怒,或许也正是因为张先心胸豁达,他才能得高寿,张先到了89岁才去世。这在医学水平不算高的古代,绝对算是高寿了。

张先最有名的是他的词,在外界看来他是个写诗填词的大文豪,很少有人知道张先的书法绘画水平也很高。

可惜张先留下的书法绘画作品并不多,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格外珍贵。所以老汉手中的《十咏图》如果是真的,那绝对算的上是国宝级文物。

《十咏图》是张先八十多岁时所画的作品,画中有山水、亭台楼阁、人物等等,描绘的是吴兴风物。不仅艺术价值很高,对于了解北宋时期的风物人情也很有价值。

《十咏图》创作于北宋宋神宗在位时期,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宰相贾似道便将其收藏,可见这幅画在两宋时期就极为珍贵,更不用说现在了。

之后这幅画曾经在多位文学家、书画家手中收藏,他们曾为此画题诗盖印,使得其价值不断增加。到了明清时期,这幅画便被收入了宫廷。

《十咏图》从宫廷流入民间

一幅收藏在皇宫里的古画怎么会流落到一个农民老汉之手呢?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逐渐沦为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对象,一百多年,国家动荡不安。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文物都在这百年动荡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好在,故宫中收藏的许多文物侥幸躲过一劫。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大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年幼的皇帝溥仪不得不宣布退位,帝制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

当时,为了让溥仪能够顺利退位,袁世凯答应厚待清朝皇室。民国政府建立之后允许溥仪等人继续在皇宫居住,每年还会拿出大量的资金给溥仪等人生活。

但是清朝的皇室成员们习惯了奢侈的生活,即便是有民国政府给予的资金,溥仪等人还是会偷偷将皇宫中珍藏的宝物运到宫外变卖,就连溥仪身边伺候他的宫人也会悄悄私带宝贝出宫。

就这样大量的故宫珍宝流落在外,其中就包括这幅《十咏图》。溥仪曾经借着赏赐别人的名义将这幅《十咏图》运到了宫外珍藏起来。

1924年军阀冯玉祥进了北京城,他将在皇宫生活多年的溥仪赶出了皇宫,不得已,溥仪只能去往天津生活。

再后来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了东三省,他们将溥仪接到了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溥仪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溥仪在伪满政权做皇帝时,居住在长春的伪满皇宫,溥仪来到长春时携带了不少的古玩字画,《十咏图》也被他悄悄带了来。

1945日本战败,伪满政权也不复存在,溥仪只能离开了伪满皇宫,但许多珍宝都没来得及带走。

于是溥仪身边的侍卫们便趁乱将伪满皇宫中的珍宝偷走。一个姓李的侍卫也悄悄偷走了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十咏图》。

但是他并没有将这幅画卖掉,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子孙保管,并嘱咐后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千万不能将这幅画售卖。

而老汉就是这位姓李的侍卫的后人,正因为老汉知道这幅画是从末代皇帝溥仪处流落到民间的,所以他才有信心确定这幅画绝对是真迹。

故宫博物院天价收购《十咏图》

这幅画被老汉珍藏了多年,一直没有出售。但身为普通农民的他,家庭条件实在是不好,家里孩子多,开销很大,而全家务农为生,收入实在是太少。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老汉一咬牙便拿出了这份传家宝来到北京,希望卖个好价钱。

但他也没想到被北京的那些专家们结结实实的浇了一盆冷水。在这些专家眼里自己的传家宝只值一万块,可在老汉眼中这可是价值八百万的宝贝。

就这样老汉离开北京回到了老家,没想到几年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劝说老汉去北京找一个人,他是文物鉴定方面的行家,一定能看出这幅画的价值。

于是老汉再次来到了北京,找到了一家文物公司。在这家文物公司中有一位十分有名的文物鉴定专家,他就是秦公。

当老汉将带来的《十咏图》在秦公面前徐徐展开之时,秦公都惊呆了,没想到丢失了几十年的国宝竟然重现人间。

秦公经过一番鉴定之后,初步断定这幅画是真迹。上面不仅有南宋宰相贾似道的印鉴,还有乾隆、嘉庆皇帝的印鉴。秦公很有信心,这幅画是真迹。

因为《十咏图》太过珍贵,秦公想要将这幅画留下,一来,他想多找几位专家一起鉴定一下,判定一下这件宝贝的价值,二来,一个老汉整日拿着这么贵重的画卷到处行走,万一出点意外那就麻烦了。

老汉自然是不会轻易将画留下的,他将画带走了。在秦公看来这幅《十咏图》是国宝,如果卖到国外去,那就是国家的损失。

秦公与相关文物专家曾经找到老汉,希望低价买下他手中的《十咏图》,然后上交给故宫博物院。

老汉当然不会同意,他只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卖一个好价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老汉的家人们经过商量,愿意将这幅画以八百万的价格卖给秦公的文物公司。

秦公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只能给了老汉两百万元作为押金,由自己的公司代为拍卖。

《十咏图》再现人间,这件事很快便在北京的文玩界传开了,因为是文物拍卖,所以这幅画必须经过权威专家的鉴定才可以。

为了鉴定这幅画的真伪,一个多位专家组成了鉴定小组。他们认为这幅画就是真迹,而且还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国家。

专家们希望由故宫博物院买下这幅画,毕竟,这可是国宝级文物。

为了买下这幅画,国家文物局在审批拍卖事宜时特地规定,个人不得参与拍卖。而故宫博物院也得到了一大笔经费,专门用于购买这幅画。

1995年的秋天,万众瞩目的《十咏图》被带到了拍卖场进行拍卖,当天拍卖场内,人头攒动,文化界不少名人纷纷前来观看拍卖。

因为个人不得参与拍卖,所以前来竞拍的多是一些企业以及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大家都想得到这幅罕见的画作。

《十咏图》起拍价为六百万,价格随着竞拍者一次次地举牌而不断升高,这让故宫博物院一方的代表很是紧张。

他们志在必得,所以不管谁出价,他们都会出一个更高的价格,估计连他们也没有预料到会遭遇这么激烈的竞争。

最终这幅《十咏图》以1800万的价格被故宫博物院拍的,按照拍卖行的规矩,需要上缴百分之十的佣金,所以故宫博物院将这幅画购回,共计花费了1980万,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简直就是天价。

《十咏图》自故宫流出,兜兜转转几十年再次回到了故宫,虽然故宫博物院为此花费了庞大的资金,但总算是没有使得国宝流落海外,这也算是一种欣慰了。

其实在老汉心里这幅画价值在八百万,如果第一次进北京时能有个能力强的专家鉴定出是真迹,拿八百万买走也不是不可能的。

结果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国家只能拿出更多的钱将画买回来,说起来也真是够讽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传家宝   老汉   故宫   伪满   古画   真迹   会后   宝物   皇宫   北京   文物   鉴定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