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终止北伐,什么原因?

“一打南京,二打北京”

当初洪秀全和杨秀清在金田打算起兵的时候,就喊出了“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的战略构想。对于这个构想,其实在最初也的确是符合一个政权建立的战略。

自南宋之后,中国富饶的地区基本就集中在东南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元末之后,建都在南京的明朝政权可以北伐成功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这样的战略构想,其实在太平天国建立之初,内部有很大的分歧。在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后,究竟在哪里建都,在领导集团中就曾经多次讨论。洪秀全的想法是去河南,毕竟得中原者得天下。

石达开的想法是去四川,四川是天府之国,却蜀道难,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面对这样的争议,三位创始人各持己见,毕竟都是创业的兄弟,如果太过强势容易造成内部的矛盾。最后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了,而且还是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解决的,东王杨秀清就以天父上身传达天意压住洪秀全和石达开,决定东去南京建都。

定都南京之后,石达开同罗大纲,秦日刚西征,以解决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围堵,拱卫九江和安庆。而杨秀清则决定率兵北伐,直捣北京。然而,就在杨秀清准备北伐之际,一个曾经在运河上工作的老兵对东王说,河南水小而无粮,一旦被敌人困住,则必死。杨秀清知道后,则不敢断然带兵前往,于是就派遣了林凤祥带兵北伐。

北伐真的很草率吗?

曾经有人说这次北伐,太平天国安排的有点草率,区区两万多人就敢孤军深入,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但是稍微知道一点太平天国起事的人都知道,当初在广西起兵的时候,太平军也就大概一万五千人多点,而且很多都是矿工出身,根本就没有打过仗。

可就是这样,依然穿两湖扫三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发展到五十多万人。而清军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兵,几乎都不是对手。这说明什么?说明清朝早就丧失了民心,且军队腐败。

而杨秀清的这次北伐,人数两万五千人,且全都是当年从广西一路厮杀到天京的广西老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都堪称太平军的精锐。除此之外,这次远征所带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都比当年从广西出来的时候要好的多,可是为何却失败了呢?

太平军内部的争斗。

太平军的天王虽然是洪秀全,但是此人几乎没有一点军事才能,虽然拜上帝教是他建立起来的,可是将此教传播出去并组织起来的关键人物是杨秀清。几乎可以说,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之前的所有战略方针,几乎都是出自杨秀清之手。

根据历史档案记录,对于北伐军被清军围堵,杨秀清曾经组织两次援军去救,可是无论是秦日刚还是罗大纲,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杨秀清急的在朝堂上骂,难道因为此行凶险就不管林凤祥他们了吗?显然,杨秀清对于北伐军是非常在乎和关心的,可是为啥罗大纲和洪秀全却熟视无睹,甚至多次阻扰杨秀清去救援呢?

原因很简单,这支北伐军几乎都是矿工组成,且杨秀清自己也是矿工出身。因此在洪秀全眼里,这只北伐军其实就是杨秀清的嫡系部队。而杨秀清在天京,几乎是权势滔天,且能力出众,对洪秀全的地位威胁极大。其次,罗大纲是天地会出生,杨秀清对他也是有所防范,这点从当初封王将他排除在外就能看到。而秦日刚虽然也是矿工出生,但是由于杨秀清的狂妄导侮辱了他,导致二人也反目成仇。

因此当北伐军需要援助的时候,无论是洪秀全的态度,还是秦日纲和罗大纲都是阳奉阴违走个流程,而并非真的去救北伐太平军。

没有机会了

杨秀清在主政太平天国时期,应该说是天国发展最好的阶段。杨秀清在占领天京一个月之后,就发动了北伐和西征,为太平天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人心胸狭窄,没见过世面的小气样子,也使得他最后被自己人杀害,可见做人嚣张的确是到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也因为对杨秀清的憎恨,北伐最后的机会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军   两湖   北伐军   广西   南京   矿工   北京   大纲   原因   战略   王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