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后的守棺人:白天工地干活,晚上回葬洞守着567具棺材入睡

在夜深人静的贵州省平坝区,一位67岁的老人,正打着手电筒,独自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此时已接近晚上九点,夜晚的深山显得格外空旷萧索,除了老人,这片山林似乎再也没有活人的气息。

来到山路的尽头,老人熟稔地打开了一道铁门,眼前便出现了一个幽深宽阔的洞穴。他把手电筒的光调到最大,映入眼帘的是一具具棺木……

千年葬洞

2010年,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桃花村,因为一个神奇的所在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只因为它的名字,叫做棺材洞。

常言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土葬是中华民族沿用千年的安葬形式,哪怕走得再远,也总要落叶归根。

但有些少数民族却存在着迥异的安葬习俗。藏族习惯天葬,把尸体喂给秃鹫;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习惯悬棺葬,将棺木置于悬崖边。

在贵州某些地区,苗族村民们则坚守着洞葬的传统。洞葬,顾名思义就是把尸体和棺木葬在洞里,并不进行掩埋和焚烧。

按照当地习俗,当亲人死去后,家属们便要为洞葬做准备。他们为死去的亲人敛容,郑重地将死者放入棺材里面,静静等待夜晚的降临。

当月亮升起时,家属和请来的年轻人会合力抬起棺材,老人们在前面引路。这支送棺的队伍,将在夜色下向着终点棺材洞前进,沿途不会有村民来打搅。

山路难走,因此抬棺者多为青年。费尽力气把棺材抬进洞里,按照规矩摆好后他们便要离开,不能在这里停留。

这种奇特的安葬形式,苗族人民已经坚守千年。而贵州省内的棺材洞,也并非只有桃花村的这一处。据统计,贵州大约有十几个县仍然存在着棺材洞,直到2020年,依然有死去的苗族人被葬在棺材洞中。

桃花村的棺材洞,历史极其悠久。整个洞穴占地约一千平方米,看起来挺大,但高低不平,有些地方是没办法存放棺木的。

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一眼望去,却尽是排放得错落有致的棺材,数量达到了567具,视觉效果极其强烈。

早在上个世纪,桃花村的棺材洞就吸引了考古人员前来考古。刚到这里时考古人员就被洞穴里的棺木震惊了。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洞穴里的棺木形制不一,有普棺、方棺、船棺、圆木棺等六种。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虽然洞里有这么多棺材,但并没有明显的腐败气味,这也让他们很是好奇。当地村民悄悄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先祖德行高尚,死后自然也不会有腐烂恶臭的味道。

考古人员没有相信这种听起来不太科学的说辞,经过勘查后,他们发现棺材洞通风较好,环境又比较干燥,棺材底下又都垫着石头,这些都延缓了尸体的腐败,因此洞内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味。

根据当地村民所说,桃花村的棺材洞占地也是有讲究的。棺材洞的外形,就像一张张开的血盆大口,当地人认为这是“狮子口”。如果把棺材葬在“狮子口”,那祖先便能保佑下一代。

因此,千年以前,居住在此地的刘氏先祖就看上了这个洞穴,把它当做刘氏专用的葬洞。后来,刘氏繁衍壮大,又形成了几个村庄,放入洞中的棺木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持棺材洞的秩序,大家默契地按照血脉、所属村庄摆放棺材。虽然已经堆放了五百多具棺材,有些甚至层层叠叠堆在一起,看起来散乱不堪,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

家属被葬在洞里后,每年都会有亲人来吊唁祭拜。但近些年,附近的村庄逐渐破败,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棺材洞也逐渐被人遗忘了……

最后的守棺人

在棺材洞的洞口,有一口特殊的棺材。这里摆放的大多数棺材都是东西向摆放,而这一口,却是南北摆放,这有什么象征意味吗?

经过打听,原来这口棺材的主人生前是个武林高手,身强力健。他死后,大家把他的棺材放到洞口横着摆放,是为了让它守护这个神圣的地方,让它守棺。

千百年来,这口棺材一直镇守着棺材洞,成了刘氏家族墓地的门神。而这些年,门神却在逐渐失去作用。

棺材洞本来有上千口棺材,但中途发生过几次火灾,有许多棺材被烧毁了。火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山林失火,有的则是人为造成的。

棺材洞内常有蜜蜂等昆虫筑巢,当地有些村民为了取蜂蜜,就会用火把去熏蜜蜂,有时便意外造成了火灾。

为了保护棺材洞,当地文物局开始加强对棺材洞的管理,对外招聘管理人员充当守棺人。这份工作可谓是钱少事多,每个月只有三百块工资,却要和棺材接触,经常和死人打交道。

没想到,公告刚刚发布立刻就有村民前来咨询。他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守棺人,但白天没时间只能晚上看守,文物局答应了。

这位村民67岁的刘朝先。为什么他会自告奋勇来看守棺材洞,愿意和死人打交道呢?

在很小的时候,刘朝先就目睹过多次老人去世,棺木被送往棺材洞的情况。那时他就问母亲:“妈妈,为什么他们要把老爷爷运到洞里呢?”

妈妈告诉他:老人去世前,家人会问他是想“进城”还是“下乡”,进城就是把他的棺材送进洞里,死后转世去大城市过好日子;下乡就是不舍得离开,还要呆在这儿,那就要土葬。

刘朝先那时年纪还小,便对妈妈说:“那我也要进城!我们一起进城好不好?”

妈妈听了哭笑不得,连忙捂住他的嘴,让他别乌鸦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刘朝先认识的老人一个个去世,他们都选择了“进城”。

当文物局招人的公告刚刚发出时,刘朝先的内心一动,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便去了咨询。

成为守棺人后,刘朝先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白天,刘朝先早早地起床洗漱吃早饭,然后去工地干活。晚上回家后,吃了晚饭略作休息,就要换身衣服,带上手电筒去守棺了。

他的工作说起来也简单,只要确保棺材的“安全”即可,先数一数棺材的数量,再看看它们有没有危险即可。做完这些后,刘朝先会在洞口静静地坐一会儿,权当是祭拜先祖。

做完这些后,刘朝先就在洞里找到自己的“床铺”,安安静静地睡去。第二天一早,他便回到家中,准备去工地上班。数十年来,寒来暑往,刘朝先没有请过一次假。

守棺人和守望者

棺材洞的事情传开后,有记者来采访刘朝先。当被问及刘朝先是否后悔时,老人严肃地摇了摇头:“我做的是一件永远不会后悔的事。”

担任守棺人这么多年,刘朝先目睹了一口又一口棺材进入棺材洞,其中,就有他的爷爷、太爷爷。当死者们的家属告别逝者时,他们也会对刘朝先报以感激与信任,那眼神是刘朝先永远忘不了的。

为了加强保护,刘朝先后来向文物局提出加装铁门的要求,文物局也同意了。自从刘朝先担任守棺人以来,棺材洞还没有发生过丢失棺材、意外着火的情况。

2013年,桃花村棺材洞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政府出资修建了围墙和全新的步道,有些地方还安装了摄像头。刘朝先的压力也小了很多,不再需要彻夜守在洞里了。

老母亲劝说刘朝先辞了守棺人的工作,三百块一个月也不顶什么用了,不如好好休息。但刘朝先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干了,那未来更不可能会有人来接替他。就这样,刘朝先依旧夜夜在这里守望,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他。

2020年,刘朝先的母亲去世,刘朝先亲自送母亲“进城”。那一夜,他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再次睡在洞里,为母亲守灵。

对于刘朝先来说,守在洞里这么多年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保护这个刘氏祖地,防止外来因素破坏这里的宁静;二是为了和死去的亲人相聚,这个地方埋葬着他所有的亲族,未来他肯定也是要“进城”的。

当了这么多年守棺人,刘朝先对洞里的一切都已了如指掌。记者来采访时,他指着一口棺材说:“这就是415号,当年考古队就是在这口棺材发现了宋朝的裙子。”记者知道,当年裙子出土的时候,居然还没有腐烂,保存得非常完整。

“你再看这里。”刘朝先指向角落的两具棺材,一大一小。“这具小的棺材,它的主人是个小孩,得了不治之症,小小年纪就身亡了。旁边大的是他妈妈的。小孩死了没几年,妈妈也跟着去了。”

记者发现,刘朝先在讲述这些棺材的故事时没有一丝的害怕。正是因为他在这洞里待了这么多年,见多了人和事,才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高的敬意。

当地的村民对刘朝先也很尊重,他们对这位数十年如一日守望在棺材洞,为他们的亲人先祖守棺的长者敬佩不已。

其实,这些年也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刘朝先:他死后,村子里有谁会来接替他呢?或许文物局仍旧会加强保护,但再也不会有像刘朝先这样的守棺人了。

未来,刘朝先的棺木也会进入棺材洞,那时守望在这里的又会是谁呢?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棺材   苗族   棺木   先祖   贵州   工地   家属   村民   文物局   桃花   白天   老人   晚上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