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说哥哥失踪18年,说了名字立马送司令部

前言

1947年刘邓挺进大别山,京冀鲁豫野战军的第6纵队来到了红安县,由于是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的走哪也不知道,并且半天了连个人影也没有,这可让他们犯了难。

好在上天眷顾他们,路上走过来一个农民,纵队长连忙走上前拦住了他,希望他能够给解放军部队带条路。

这个农民也是十分的热情,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农民在前面走,解放军在后面跟着。

走了很长一段路后,农民停下了脚步说道:“俺只能送到这里了,你们再走一会也就到地方了,我现在得回去照顾俺娘了。”

纵队长也不想为难农民,但是前面是一片树林子也不知道怎么走,便恳求让农民再带着他们走一段。

面对纵队长的再三请求,农民只好带着他们再走一段,农民也是实在无聊便与其聊起自己失踪的哥哥。

然而,就在纵队长二人在听到他哥的名字时都震惊在了当场,便立马将其带回了司令部中。

那么他哥究竟是谁呢?纵队长二人听到他哥的名字又为何如此震惊呢?

加入红军

1915年1月14日,湖北红安县的一户贫困人家中,父亲十分开心的看着自己怀中的儿子,一边用手逗着自己儿子一边为儿子起名为—陈锡联。

陈锡联的父母靠着帮地主家干活来维持生计,但是这家地主也不是什么好人,像只貔貅一样只进不出,已经拖欠了陈锡联家好几年的工钱。

为了能够糊口,陈锡联的父母就每天从地主家中偷一些小麦来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没过多久地主发现了陈锡联父母偷东西的事情,地主便找来一群地痞流氓,在夜里对陈锡联父母进行了殴打。自此,陈锡联恨透了地主。

于是便在1929年加入了家乡的游击队中,之后在一声声“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游击队推翻了当地的地主。

由于,在此期间陈锡联所处的游击队表现优秀,便在同年秋季编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

1930年,陈锡联加入到了共青团中,并在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在红四军担任政治指导员,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3年起,先后担任了红30军第88师263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位,参加了开辟川陕苏区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便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抗日战争中。

参加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任命陈锡联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

1937年,由于八路军没有防空能力,日军的轰炸机又给八路军部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于是上级命令陈锡联带领部队对阳明堡机场发起偷袭。

于是在当天夜里,陈锡联便带着部队提前埋伏在了阳明堡机场的周边,等到深夜大部分驻守的日军都已入睡后。

随着陈锡联的一声枪响这场夜袭彻底打响,很多睡梦中的日军还没来得及有反应就被歼灭,同时,在这场夜袭中日军共有24架敌机被摧毁

这场夜袭不仅极大的削弱了日军对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还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嘉奖。

这次战斗后,陈锡联还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

1940年,陈锡联率领129师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展开的战斗中,以腹地开花和内外结合的战术,顺利地将南关镇的日军歼灭

在狮垴山上,陈锡联率部队顽强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同时,也牵制住了大量的日伪军,为129师在正太路上的破袭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3年,陈锡联回到了延安进入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陈锡联毕业后,抗日战争也已结束,陈锡联也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随着蒋介石公然撕毁和平条约后,解放战争就此打响,陈锡联也在这之后见到了自己许久未见的母亲。

与母亲相见

1947年,陈锡联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战役。陈锡联率领着第3纵队,跨越了陇海路,穿过了黄泛区,采取了交替前进的部署。

陈锡联不仅率先指挥部队成功地抢渡了淮河,到达了大别山北麓。还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解放了宛西地区的9个县城和大片地区,为宛西地区的新局面打开了大门。

由于刘邓大军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便让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到处走走勘探一下地形。

但是在这里走着走着让第6纵队的战士也犯了难,好在上天眷顾,让他们碰见一个农民,第6纵队长便拦住村民希望他能够给他们带条路,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农民答应他们再走一段后,无聊便讲起了自己的哥哥“俺有个哥哥叫陈锡联,在俺出生前就离开了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18年了也没回过家。”

“俺哥这一消失都给俺娘都急出病了,俺娘便让俺每天都出来看看俺哥回来没有。”

听到这里6纵队长便向他确认了他哥的名字,确认无误后,便将其请到了司令部中。

回到司令部后,6纵队长便急忙找到陈锡联将农民的事情跟陈锡联讲了一遍,对此陈锡联异常震惊。

于是便,赶紧见了那个自称是陈锡联弟弟的人,在与其反复确认后才知道真的是自己的母亲。

随后就赶紧跟着自己的弟弟回到了家中,见到自己的母亲后,陈锡联直接跪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哭着说道:“娘,是孩儿不孝,18年都没能回来看看您。”

母亲看着眼前的陈锡联也红了眼眶,摸着陈锡联的脸说道:“只要你健健康康就好。”

听到母亲这句话陈锡联哭的更厉害了,在哭过一会后,陈锡联眼神坚定的说道:“娘,等中国解放,我就回来孝敬您”。听到这句话后母亲开心的点了点头。

然而,陈锡联的母亲也没能等到新中国的解放就离开了人世,没能对母亲尽孝成为了陈锡联最大的遗憾

结语

陈锡联经历了艰苦的童年,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并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和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让人们敬佩不已。

然而,在战争中,陈锡联也有着自己的遗憾。他虽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却未能尽孝,直到新中国的解放。这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痛楚。

陈锡联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牺牲,但他的奋斗和付出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成为了革命事业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司令部   红安县   大别山   晋冀鲁豫   农民   野战军   纵队   日军   地主   解放军   哥哥   母亲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