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其国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看官点个“关注”,方便您讨论和分享,提升您的参与感对此我们会持续更新精彩文章,各位看官千万不要错过哦~

文/拳

编辑/拳


前言

提起李鸿章,为清朝末期争议最大的官员,而大家对他印象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卖国贼”这一称号,且李鸿章的墓碑在后期也遭到了揭开,尸骨无存

实际原因其实就是李鸿章签署了将近三十条不平等合约,直到现在,人们在提起李鸿章这个名字后依然争论不停,一部分人认为李鸿章功大于过,另一批人则认为他过大于公。

在马关条约签署期间,李鸿章发言称“日本人野心无法喂饱,要不留后患,只能先灭其国”日本在当时究竟有何行为呢?

面对威胁

晚清时期的中国国内动荡不安,国家非常衰败,这样的衰败也引起了多多少少的起义行动,人民对清政府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恨,怒斥清政府的腐败。

动荡期间,国内最著名的运动可谓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而这些动荡也导致了国内政局的进一步分裂,当时的日本也是看到了我国社会混乱,便想趁火打劫

清政府在海战上吃了大亏,完全不敌日本,日本在侵略到中国国内后便开始吞噬我国的国土,而且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国内经济和各种物资尽数都被日本所侵占。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急切的想要和中国建立外交,不过日本的想法并不是为了和中国建交,而是想让中国给予对西方列强的待遇,在双方进行外交交涉之时,李鸿章就代表了清政府前往谈判。

不过日本的要求显然是狮子大开口,他认为中国的外交上要将日本和列强区分,以此便可以确保日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和赔偿

日本还强调了和中国签订的并不是条约,而是条规,很显然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和进行太过分的赔偿和割地等,双方在那场会议上也是互相保持平等的趋势

李鸿章在当时的谈判上也保持了正面形象,他强调了日本的天皇称号不应该出现在书本当中,而且还规定限制了日本人包括日本的商业等在中国国内的各种特权,这也可以进一步削弱日本在国内的特殊地位。

不过当时的日本在得到中国的一部分领土和赔偿后,便开始了得寸进尺,李鸿章也是完全看在眼里,他在谈判当中明确了自己的立场,维护了清政府的利益。

日本在当时也没办法让李鸿章妥协,只能选择接受,而当时的李鸿章早已经看透日本人的作风,称如果不铲除这个豺狼国家,必定会给中国带来灾难。

愈加失控

即使是李鸿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在当时坚定了维护国家的思想,可是在中国国内政治的管辖下。

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当时的清政府正是慈禧太后一手管理,而慈禧太后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昏君,他为了私利,完全不顾天下人民的灾苦

在国家公款上,她也表现的非常吝啬,不惜将所有的公款挪用提供给自己用来享受,当时的李鸿章一方面无法改变慈禧太后的命令,另一方面也无法解决清政府的动荡,显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而李鸿章在当时的政策处理上也表示了国家联合的态度,他的目的就是要和日本先建立一个平等发展的利益关系,从而让自己的国家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不过日本在国内就已经遭到了很大的经济问题,国内的产量完全转化不成利益,国内物资也愈发匮乏,领土也限制了日本产业的持续发展,当时我国领土非常大,日本垂涎已久。

终于在1884年日本发动了对清政府的第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就是耳熟能详的甲午中日战争,不过最终以清政府的战败而收场。

这场战争的战败不仅揭示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还揭穿了当时清政府武器装备的落后,而日方在这场战争当中早已蓄谋已久,当时更是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资助。

在日本战胜清政府后,中国就一度的陷入了困境当中,李鸿章带着慈禧太后的指示只能向日本进行求和谈判,其次也是想要和日本共同建造合作关系,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李鸿章和日本合作的想法也是无奈而有有作用的方法。

在谈判桌上,日本明列要求中国不仅需要割舍天津等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还要中国向日本进行高达三亿两作为双方战争的赔款,李鸿章在听后便坚定的表示“割地赔款完全不可能!”

面对清政府坚定的表现,日本也没有任何表现,双方的谈判也没有达成合作,不过后期在经过长期谈判后。

不得不割舍台湾岛以及澎湖群岛给予日本,虽然谈判的最终还是割舍了这些地区,不过想法比较之前,损伤也完全变小了。

辛丑条约

在清政府委曲求全的作用下,迎来的并不是和日本的合作,反而遭到了列强的小看,在不久以后八国联军便展开了侵华战争

而当时的八国联军在侵华后依旧声称是为了帮助清政府铲除后患,不过知情人士也看得出来,他们的目标其实就是清政府的权威。

就在1900年的六月,清政府由于顶不住压力,向八国联军直接宣战,不过宣战后清政府整体依旧非常被动,完全没有占据战争的主导权,所以清政府一边作战,另一边还在寻求和解的方法。

就在战争完全倾倒在八国联军一方后,慈禧太后立即将李鸿章任命为对外议和的最大官员,清政府在当时没有任何人愿意担任这个责任,只有李鸿章接下了这一份责任。

而当时的清政府早已经被八国联军打的溃不成军,不得不签署一系列的割地赔款,虽然年过半百的李鸿章接下了这份责任,不过他还是以他的身躯为清政府争取了一丝机会。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李鸿章病逝于战乱的年代,他从出生就经历了清朝的成败,在面对国家问题上也尽心尽力。

梁启超曾经评价李鸿章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或许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李鸿章的做法会被后人谩骂,但是他依旧是晚清四大功臣之一。

虽然李鸿章在做法上并不明智,行为上也有着很多负面的事迹,不过他在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当中依旧给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他不可否认的功绩

而李鸿章的预测也非常准确,日本在后期也是展开了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袭击侵,其中受伤最严重的就是中国,这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总结

李鸿章身为清政府的大臣,他一生当中拥有着很多的负面的消息,在后人的认知里,不论是认为他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都不算偏执思想

而他同样有着很大的功绩,在晚清期间他也做到了尽力的维护,可能真的正如梁启超所讲的那样,李鸿章是真的生不逢时吧。

最后,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的理解和见解,在点击关注之后,请在评论区以爱国理智的角度发表言论,一起探讨,谢谢配合!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中国   后患   晚清   列强   日本人   日本   联军   后人   清政府   战争   国家   国内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