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人生:老红军掉队后被卖为苦力,不忘身份,苦尽甘来终归队

1949年某一天,一位身穿蒙古服饰的乡亲前来拜见当时担任西宁军区军政委员会主任的廖汉生。这位乡亲不断的用手势和蒙古语向廖汉生表达,显然是试图传递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位乡亲身高一米七以上,穿戴破烂,皮肤黝黑,脸上胡须拉着,布满皱纹。

然而,大多数在场的解放军官兵并不懂蒙古语,因此紧急找来一名翻译,以便与这位蒙古乡亲进行交流。

在详细了解之后,翻译向廖汉生报告,这位乡亲自称为廖永和,曾担任红军的营长。

这一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毕竟,这位不懂中文的人竟然是红军的营长?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他是如何从红军营长的身份跌落至此?

廖永和缓慢地开始述说自己的故事。

红军营长的生平

1917年,廖永和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偏远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仅靠一块瘠薄的土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生活艰辛。

从幼年时起,廖永和就在贫困和困苦中成长。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正陷入内乱和不安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

尽管自己也在饱受困苦,年幼的廖永和怀揣着对整个社会状况改善的渴望。他在十二岁时毅然加入了少先队,这为他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两年后,廖永和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把武器,一把手枪,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那时,廖永和只有十四岁,而许多同龄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寻求温暖,但他已经穿上军装,随时准备捍卫家园和国土。

1932年,年仅十五岁的廖永和随着大军前往川北地区。在那里,他积极响应组织的召唤,展现出了少年的英勇和卓越的战斗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廖永和受到党组织的赞赏和重视。经过两年的锻炼,他成功晋升为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三六九团的营长。

成为营长后,廖永和深知自己肩负了更重要的责任。他为每一场战斗提前精心部署,带领手下的士兵英勇冲锋,毫不畏惧。

为保家卫国而用于冲锋

1936年,红军的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并决定进行西征,以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

在这个时期,廖永和多次率领他的部队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当冲锋号角响起的瞬间,他毫不犹豫地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高声呼喊着:“同志们,跟随我,一起前进!敌人并不可怕,我们要用手中的武器把他们击倒在地!”

看着营长毫不畏惧地率先冲向前线,廖永和的部下也深受鼓舞,他们振奋精神,挥舞着武器,勇敢地投入战斗,肆意横扫战场。

人们常说,战场无情,伤痛难免。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廖永和与他的战友们都不断遭受伤害,肉体的疼痛成了家常便饭。多次,廖永和几乎遭受致命伤,差一点丧命。

然而,多亏了廖永和的机智和敏捷,他总是能够灵活躲避险情,幸免于死。

每次战斗结束后,看着营长身上那些深浅不一的伤痕,士兵们都感到担忧,纷纷劝告他在战斗中要更加稳重。

每当听到士兵们善意的忠告,廖永和总是微笑着点头,他深知大家都是出于关心,但每当面对战场,他的思维都全然专注于如何击溃敌人,几乎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

尽管每次作战,廖永和都毫不保留地投入其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不可否认,战斗环境极为危险,敌人也极为狡猾。

红军到达陕北,跨越黄河后,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战斗,常常陷入劣势,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

受伤后与大部队不幸脱离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廖永和仍然不断激励士气,领导部队保持最高的战斗状态。他怀揣着期盼,希望着战局会扭转,然而,他还未等来那一刻,就因为一场意外事件而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1937年1月,廖永和率领部队在河西走廊的倪家营子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尽管在这次战斗中,廖永和依然身先士卒,表现英勇无比,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再加上险峻的地形,廖永和的部队最终战败。

更糟糕的是,廖永和在战斗中受伤,右腿中弹,严重影响了他的行动能力。

按照上级的指示,廖永和带领部队开始撤退,他们的路线要经过一个海拔超过四千米的险峻地区,即拖来南山。

在严寒的冬季和高海拔的山地,红军在转移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经历了严寒和风霜的折磨。

受伤的右腿使得廖永和行动困难,他一边依赖拐杖,一边努力追随部队,然而,行军的艰辛倍增。

渐渐地,廖永和逐渐与主力部队脱节,孤身一人在严寒的寒风中坚韧地前行。

几天后,他遇到了一群同样掉队的红军士兵。尽管他兴高采烈地以为自己已经赶上了部队,但随后才发现,这些人也是掉队的红军,他们同样身受伤,导致行进缓慢,无法跟随大部队。

于是,这些士兵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分队,总计十二人。经过商议后,他们选出廖永和担任队长,继续朝西方追随红军主力部队。

因为所有人都是伤员,再加上恶劣的条件,这一小队虽然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但仍然行进得非常缓慢。

经过数日的徒步旅行后,他们仍然眼见前方是连绵不绝的高山。许多士兵开始感到绝望,不知道按照当前的速度,何时才能赶上大部队。

察觉到众人的沮丧,廖永和坚定地对他们说:“不要气馁,只要翻越这几座山,就会看到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队长的鼓舞下,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他们望向前方,内心坚信只要不放弃,再高的山峰也终将踏在脚下,胜利的曙光一定会照亮他们的前路。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粮食。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补给,带着出发的干粮已经完全用尽,只剩下几斤青稞面。几位士兵都愿意把这有限的食物留到最后,以供给最需要的人。

因此,他们在这冰天雪地、茫茫荒野中,迫切需要寻找其他食物,才有希望找到大部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廖永和带着众人努力寻找野菜根、捡猎人留下的动物骨头,以制作充饥的汤。依靠坚强的意志和仅能填肚子的食物,他们艰难地继续前行。

然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小山洞,决定在那里休息一夜后再继续前行。

然而,半夜他们遭到了土匪的埋伏,不仅失去了身上的武器,廖永和还受到了突袭,头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当廖永和从昏迷中苏醒时,他才了解到队友们已经在那里停留了数日,为了照顾他。他现在受伤沉重,行动更加困难,如果继续跟随小分队,只会拖累其他人的前进。

无奈之下,廖永和告诉队友,不要再顾及他,继续前行。尽管大家都不愿离开队长,但面对廖永和的坚决,他们不得不含泪出发。

从那刻起,廖永和又一次成为了孤身一人,而他将要面对更加意想不到的困难。

遭遇歹人,被贩卖至蒙古族

"赶走"战友后,廖永和躺在寒冷的山洞中,感受着新伤和旧伤的疼痛,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他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告诉自己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不能自暴自弃。

正当廖永和犹豫不决,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洞口。原来,这是小战士火娃子,他不忍心把廖永和一个人留下,所以折返回来照顾他。

尽管火娃子只有十四岁,但已经有两年的战斗经验,对待战友充满情感和义气。尽管廖永和劝说无果,他坚决决定留下来陪伴队长。

在火娃子的照顾下,廖永和的伤势有所缓解,但情况依然危险。他们面临着严寒、食物短缺、敌人的追捕和艰难的地形等一系列困难。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火娃子成了廖永和的生死相依的伙伴,两人互相鼓励,共同面对无尽的艰难。他们艰难地挪动,循着星星的方向,寻找前进的道路。

一天,当他们正准备外出寻找食物时,发现了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走向他们。这两人身穿蒙古服饰,看到廖永和和火娃子后,露出友好的微笑,然后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打招呼。

女人自我介绍为江西力,男孩则是她的儿子。 廖永和也简单地介绍了他们目前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江西力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提供食物,还邀请他们前往她家休养。

本来,廖永和打算拒绝,但江西力的热情让他难以拒绝,所以最终同意了。 他们来到江西力所住的蒙古包,第二天,江西力找了个借口把火娃子带走,由另一个蒙古人接手照顾。 最终,廖永和才明白,他和火娃子早已成为别人的猎物,被视为免费的劳动力的理想选项。

原来,江西力这位善良的女性有一个十分残暴的丈夫。当他看到妻子带回了两个男人,他的心里早就策划好要让他们成为免费的劳动力。 从那时起,他开始肆意地命令廖永和,尽管廖永和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江西力的丈夫每天天还没亮就命令他去山上放羊。

在寒风刺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廖永和没有精力管理这么多羊群。几天下来,他们失去了好几只羊。 江西力的丈夫一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毫不人道地拿起鞭子毒打了廖永和。

然而,这段黑暗的日子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江西力把廖永和视为卑微的奴隶,命令他做各种脏活累活。如果做得不如他的意,就会遭到毒打,有时甚至被剥夺了吃饭的权利。

廖永和曾有逃跑的念头,然而,蒙古部落实行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次,他刚刚尝试逃跑不久就被发现,结果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番殴打和谩骂。

经过四年的煎熬,一次哈萨克人的袭击为廖永和带来了意外的机会,他趁乱逃离了蒙古部落,结束了这段非人的生活。

随后,他艰难地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在那里,他谋生的方式是修补靴子,勉强维持生计。在这个新的生活中,他还找到了一位妻子,组建了家庭,生了孩子,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尽管廖永和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自己曾经是红军的一员。他一直期待着接到大部队的消息,然而,漫漫的等待时间长达六年。

归队与晚年生活

他激动地找到西宁军区政委,想要说明自己的身份,但由于在蒙古部落生活了将近十年,他的日常交流用语已经变成了蒙古语,竟然忘记了汉语该如何表达。 好在解放军找来了翻译,才让双方能够无障碍交流。

部队接收了这位老红军,恢复了他曾经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廖永和渐渐进入了老年。尽管他的体力逐渐下降,但他的思想和情感依然充满活力。

在退休后,他经常坐在村头的长凳上,与村民们闲聊,分享他曾经的军旅经历,也传授一些军事技能和红军精神。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激励他们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此外,廖永和也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贫困地区捐赠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一直坚信,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够改善社会,改善世界。


老陈的上下五千年

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蒙古语   蒙古   老红军   娃子   营长   苦尽甘来   江西   苦力   乡亲   红军   部队   艰难   食物   身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