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传记 - 梁启超:在历史洪流中追寻“前路之光”

身处历史洪流,个体往往很难感知时代潮水的方向,是在无可奈何中被卷入汹涌潮流,在持久的困顿中迷茫挣扎,还是在世事浮沉中重新发现自己,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弄潮前行,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和必须要做的选择。许知远的《梁启超:亡命(1898—1903)》写的是站在新旧世界交替之间的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他亡命海外,克服了变法失败后的创痛和内疚,在清朝政府的追捕和死亡威胁下继续前行,于新思想新浪潮的冲击中寻找变革出路,最终重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

历史的转盘悄然转动,时代的印记会被镌刻到“弄潮者”的人生道路里。作为一部反映历史人物生命历程的传记,《梁启超:亡命(1898—1903)》不仅以史学的眼光去解读梁启超,并且“别具只眼”,沿着梁启超走向世界舞台的行进路线,感悟蛰伏在大历史深处的梁启超的音容思想和情感起伏。接续《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与老师康有为逃往日本,开始流亡生涯。作为传统士子,他的思想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经历过变法失败的反思后,梁启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了解更为深刻,而亲自游历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后,他更直观了解了西方思想和政治,经历过巨变时代层层叠叠而来的“新思想”浪潮的洗礼,梁启超从学术思想到政治领域都悄然发生着改变,沿着他所著的《新民说》《自由书》等名篇的时间轴,似可厘清他在这一阶段思想转变的脉络。

在作者许知远看来,“远行使梁启超重新认识中国与自己”,而且“把整个世界变成舞台”,他所想呈现的不仅是中国史上的梁启超,更是世界史中的梁启超。许知远既不逃避宏大叙事的困难,也不埋没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嬗变,他一路追寻梁启超的脚步,还原梁启超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在回望中深思,于剖解中追问,细细感悟梁启超流亡过程中的挣扎、震颤、失落和转变,呈现出梁启超血肉丰满的流亡人生。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梁启超以如椽大笔、澎湃文风,著述1400多万字,为“过渡时代”的中国思想界掀起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走进梁启超人生中的惊魂时刻,无疑是进入近代中国历史现场、见到今日中国来路的绝佳路径。许知远以梁启超为桥梁,牵引出冀望拯救中国命运的维新同仁、革命党人以及牵挂祖国、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等,观望他们的热忱、困境和挣扎,加之帝国主义列强对待中国的态度,勾画出百年前动荡时代的世界风云画卷。

在逃亡的时间里,梁启超的足迹遍及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是一场专属他自己的人生旅行,也是梁启超诸多新学术新思想萌芽的时段。在日本,他“在学习东学、效仿明治和结交日本等方面,都堪称近代中国人的代表”;西方革命思想的广泛吸收,令梁启超思想上更加成熟,也让他认识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在美洲,他观察和思考政治意识觉醒的海外华人群体,他们被区别对待的境遇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一度选择与孙中山合作,逐渐倾向武装革命,却在欧美游历考察后转身成为反对革命的改良主义者;他与康有为保持师生之名,却在思想上渐行渐远……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都折射出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

“每一代的苦痛与喜悦,希望与焦灼,亦不无相通。”25岁的梁启超与世界中的每一个人一样,在前路难测的时代潮流中挣扎前行,未曾想过逃离眼下的生活,而是在历史洪流中重新发现自己。他屡屡经受挫折,又次次奋起前行,从未放弃对“前路之光”的追寻,他在新旧过渡中看到时代带来的机会,也没有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处在当下的我们,从梁启超的经历中能获取怎样奔赴远方的启示?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者:李钊 编辑:徐征 校对:李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士子   洪流   历史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日本   前路   中国   传记   书评   思想   人生   时代   梁启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