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滨铁路的“不堪往事”

京哈铁路长滨段,位于吉林省的长春市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之间。

京哈铁路长滨段,原为“中东铁路”南支线的北段,“伪满”时期称京滨线,“中国长春铁路”时期称哈大线北段,现为京哈线的一部分。

1935年3月23日,苏联与伪满洲国就出售中东铁路私下达成协议,苏联同意以1.4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伪满洲国,实际是日本。当时的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接收了中东铁路。哈尔滨至宽城子被定名为京滨线(长春至哈尔滨),满洲里至哈尔滨定名为滨州线,哈尔滨至绥芬河定名为滨绥线。“满铁”为了密切配合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把原中东铁路1524毫米的宽轨,全部更换为与当时的东北地区铁路相同的1435毫米的标准轨。

1945年2月11日,苏、英、美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在雅尔塔签订,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苏联提出的条件之一,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同年8月9日,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条约》对日宣战,苏联百万大军出兵我国东北,伊尔四型轰炸机连续对长春和哈尔滨进行了三天三夜的轰炸。算是为了兑现《雅尔塔条约》,8月14日,民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第一条:日本军队驱除东三省以后,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包括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统一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共同所有”。“协定”中还明确了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设在长春”。这也就是“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的由来,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东铁路。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先后被沙俄统治、日伪霸占、中苏合营,持续了五十六年的中东铁路,在几经风雨沧桑、战火摧残后,最终回到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

建国后,国家对原有线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现标准为:国铁l级、双线、电力牵引、设计时速160公里。

京哈线长滨段,线路全长240公里,设站20个,主要有:长春南、长春、长春北、一间堡、米沙子、沃皮、布海、达家沟、姚家、陶赖昭、扶余、五家、王岗、哈尔滨西和哈尔滨。

京哈线长滨段在长春直接或通过连接线分别与长图铁路(长春至图们)、长双烟白铁路(长春至双阳至烟筒山至长白山)、长白乌铁路(长春至白城至乌兰浩特)、长辽铁路(长春至辽阳)互联互通;在陶赖昭直接或通过连接线分别与陶榆铁路(陶赖昭至榆树)、松陶铁路(松原至陶赖昭)互联互通;在哈尔滨直接或通过连接线分别与滨北铁路(哈尔滨至北安)、哈牡铁路(哈尔滨至牡丹江)、拉滨铁路(拉法至哈尔滨)、王万连接线(王岗至万乐)、滨洲铁路(哈尔滨至满洲里)互联互通。

“中东铁路”是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丁字型”铁路,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旅顺口。是上世纪初的1896至1903年间,沙皇俄国为了掠夺中国资源,进一步控制远东,在未经中方同意的前提下,强迫中国劳工,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一条殖民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绥芬河   满洲里   京哈线   雅尔塔   苏联   铁路   中东   长春   哈尔滨   中国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