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法象理论-中医精髓

《本草问答》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也”。李时珍也说过:“ 天地赋形, 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 。

凡草木药材,皆秉天地之气而生,因天地、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象”,“ 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 。

中国古代的中医大家们,根据中药的外形、质地、颜色、气味、润燥、习性、 生成环境等物象,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应用象思维,取象比类,逐渐形成了中医特色的药性法象理论,用于阐释中药之功效及作用机理。

以形态之象推测功效

清代名医徐灵胎云:“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即通过药物形态之象( 形状、质地、入药部位、润燥等) ,采用取象比类方法来推测认知药物功效。

“以形治形” 是象思维认识药物功用的经典体现,如女贞子、沙苑子形似肾形,功能补肾;鱼腥草叶似肺形,清肺热解毒;牛膝的膨大结节形似膝关节,能强壮筋骨。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入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是治疗诸痛痒疮疡的圣药。

以皮治皮,以心治心,以骨治骨、子能明目等都是“以形治形”的体现。

花、叶、皮等质地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之品,如苏叶、蝉衣、薄荷叶、升麻、菊花等,专治上焦之疾。龙骨、牡蛎、珍珠母等矿石类、介壳类药质重沉降, 推测其有“重镇安神” “介类潜阳”之效,用于临床果然能安神定志,、平肝潜阳。

汁多之品,质地润泽,推测其长于滋润,如芦根、 麦冬能滋阴生津,知母、当归润肠通便。栀子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火。

以颜色之象推测功效

《灵枢 • 五色》认为,以五色分属五脏,其对应的关系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古人应用象思维,以药材颜色取象,五色与五行、五脏相联系,可以大致推测出药物的功效。 如:朱砂色红,入心经,而“心藏神”,用之能清心安神;桑白皮色白,入肺经,用之能清泻肺热平喘;磁石色黑,入肾经,“肾主耳”,用之能补阴聪耳;青皮色青,入肝经,用之能疏肝破气;橘皮色黄,入脾经,能理气健脾。

药物的颜色之象还与药物的四性、五味相结合,不能简单执一而论。 如:白芷、石膏均色白,入肺经,白芷性温,解表散寒;石膏性寒,清泻肺热。黄连、黄芪均色黄,入脾经,黄连性苦寒,清热燥湿,清泻胃火;黄芪甘温,补气健脾。

以生长环境之象推测功效

根据药材生长环境的特点,可推测药物功效。

“人分五脏,和于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山药得中土之专精,补太阴脾土之药,能益气健脾。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因得水气,故能滋补肾阴。芦根、泽泻等生于水中,能清热利水。 雪莲傲霜斗雪,不畏严寒,故其性温,能补肾阳,祛风湿。 植物药海藻、昆布,动物药海蛤壳、瓦楞子均生长于海中, 故具有寒凉之性,功能清热化痰。

人参之所以能够取大补元气,因为人参产于北方,北方五行属水,人参于北方得水中阳气,与人之气相化合,所以能大补元气。

再如川贝母、桑白皮、生石膏等药物产于川西最佳,西方在五行中对应金,因此药物可得金气之清,因而利肺降痰、清金去热的功效更好。

以物性之象推测功效

物性之象指药物的物性特征,即动物药的生活习性或植物药的生长特性。 应用象思维,将物性之象通过关联类推等,可阐释药物功效。

水蛭、虻虫喜吸食血液取其物性为用,能破血逐瘀。所谓“ 虫类搜风” ,指蕲蛇、地龙、全蝎等虫类善爬或飞,药性走窜而风邪致病善行数变,侵袭经络,用虫类药物能通行经络,息风定惊。

桑寄生、菟丝子均为寄生植物,而孕妇胎元附着于胞宫,取药物物性之象,关联类比病证之象,故桑寄生、菟丝子功能补肝肾安胎,治疗肝肾不足,胎动不安。 茯神抱根而生,有依守之义,故能安神,治心神不宁。

藤本植物攀爬速度特别快,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青风藤、海风藤等形似人体的经络关节,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善治风寒痹痛。

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认知药效,如《本草纲目》 “红见黑则止” ,中药炒炭后色黑属水,而出血病血色红属火,水能克火,故血余炭、地榆炭、藕节炭等炭类药材多能止血。

厉害的中医师观察到一些特殊情况,就能根据这些特殊现象,通过象思维推测出药物功效,比如:偶尔发现数枚山楂与老鸡同煮后鸡肉软烂,则推知山楂善消肉食积滞。

“象思维”中医用药法则

  1. 三焦病证用药法

根据上、中、下三焦病机特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了三焦病证用药原则。应用象思维,将人象、病象、药象三者统一。

上焦包括心、肺, 居于人体至高之位,上焦病证用药必须药达病所,直指上焦,因此应选如羽毛之轻灵的药性升浮发散的花、枝、皮、叶、草类药物——桑叶、菊花、竹叶、薄荷、竹茹、枇杷叶等大量质地清轻之品。如此才能达到“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之用药目的。

中焦病证用药讲究调畅、平衡中焦气机,“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因此用药必须把握药物升降浮沉的平衡,宜选用辛开苦降之品,还可升脾气、降胃气,达到脾胃气机平衡的目的,如白术配伍枳实。

下焦肝肾病证,病位在下,用药应选用药性沉降之品, 如质重之龟板、鳖甲、石决明、磁石等介类、矿物药, 或者气味浓厚之阿胶、鸡子黄,药物用量宜大、久煎, 才能沉降下行,达到“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之用药目的。

  1. 载药上行法

引经药是向导之药,能引导诸药直达病所。 引经药可以影响方中诸药升降浮沉之性,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如桔梗、甘草能引药上行,缓解药物下行之性。

《 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大黄等苦泄峻下之品,虽能清热泻火,但用之沉降下行,譬如铁石入江,桔梗、甘草可载苦寒沉降之品上达于肺。

  1. 引火下行法

火性炎上,火邪致病,气血随火热上升,常见上部火热证,既有实火,又有虚火。 《 本草备要》 记载牛膝能治疗喉痹齿痛,因其能“ 引火下行” 。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指出牛膝“善引气血下注” 。

  1. 釜底抽薪法

釜底抽薪,意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学治疗火热上攻高热、头痛、口舌生疮、咽痛、牙龈肿痛,无论有无便秘,均可使用大黄、芒硝等攻下药。

大黄苦寒沉降, 有斩关夺门、泻下攻积之功,此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既能清热泻火,又能导热下行,使邪热从大便而出。釜底抽薪既能导热下行,又能泻火以存阴,一举两得。

  1. 提壶揭盖法

提壶揭盖乃是借喻,采用象思维,以揭开壶盖, 放进空气,水从壶嘴流出的现象关联喻示中医学用药法则。提壶揭盖是援物比类灵感体现,立足于整体观念,是启上通下、通畅壅塞之气机的用药方法。


提壶揭盖法可用于治疗上焦气机壅滞,继而导致下焦气机闭塞的多种病证,包括:

①发汗宣肺治疗水肿,癃闭。 上焦肺气壅滞不通,水液潴留,则见水肿、小便不通,可采用苏叶、防风、杏仁、枇杷叶等宣发肺气,肺气宣,则水道通。

②开宣肺气治疗便秘。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若肺气壅滞,肺失肃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司,糟粕不下则便秘。 此类病证可采用苏子、 橘皮、厚朴、桔梗、杏仁等顺气导滞,升清降浊。

③吐法治疗小便不利。 《丹溪翁传》 记载:一男子小便不通,服用通利之品数日,病情反而加重,求诊于朱丹溪。 丹溪诊其脉象“ 右寸弦滑” ,判断“ 积痰在肺” , 用药催吐,患者小便通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本草   提壶   中焦   物性   桔梗   药性   质地   精髓   功效   药物   中药   中医   思维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