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刚刚走出草地,就有人送来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是谁给的?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前言:

1935年,红军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松潘草地。别看这是一片草原,这片地区可谓凶险异常,红军战士们的补给在经过这里时已经所剩无几。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有人向红军战士捐赠了足足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

40万斤粮食在当年几乎相当于是1000亩地一整年的收成,除了大量的粮食和盐,这位大善人还送给了红军不少军靴等物资。那么到底是谁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冒着极大的风险为红军雪中送炭呢?

松潘草地万分凶险


松潘草地现在虽然是少数民族的农物耕作区,但是当年可是整整一大片未经开发,人迹罕至的草原,或者说是山原更为准确些,它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除了高海拔,还由于四周隆起导致排水不良从而形成了大片沼泽,沼泽下也有水草,可以说人一旦陷进去了基本上就出不来了。

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出征前就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导致物资短缺,尤其是粮食方面。

民国政府指使手下的军阀威胁各地百姓不许给红军提供任何支援和任何形式的援助,因此红军的长征之路不仅艰险异常,甚至没有什么补给。


由于在步入草地前,红军战士们的补给本就不多,所以在进入松潘草地后仅仅几天粮食就亏空了。

当时松潘草地还未开发,别看全都是草地,但却荒无人烟,并没有牧民放羊放牛,因此红军战士们不得不把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粮食整合起来,计划分配。

这些粮食也很快就没有了,红军战士们只能通过寻找野菜,挖草根来果腹。

至于饮用水更是十分短缺,别看松潘草原有大量水洼和沼泽,这些水洼和沼泽中的水里布满了细菌和寄生虫。如果喝了就会导致发烧和腹泻,严重了就会危及生命,


这在强度如此之高的长征中缺水可是十分致命的。

当时正值雨季,因此在3500米高度的草原上十分寒冷,下雨的时候更是让许多战士不停打颤连路都走不稳,但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休息的时候大家就紧紧贴在一起取暖,仍然是无法避免战士生病。

当时,我们的红军队伍也极度缺少各类药品,许多战士生病后无药可医,永远的留在了这片草地。

终于在1935年八月底,我们的红一方面军走出了这片凶险异常的草地,一起进入松潘草地的2万名战士只有1.3万人走了出来。


正是在红军最需要帮助时,有人为红军战士送来了能够扭转颓势的物资,

可以说这位恩人赠予红军的物资对后来红军的胜利会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卓尼土司杨积庆

在关键时刻帮助红军的,就是藏族卓尼土司杨积庆,他本是奉蒋介石的命令和鲁大昌一起围堵中国工农红军。

但他在任职土司的这些年间一直在为藏族同胞谋福祉,也见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与残暴,听说了红军的英勇事迹和优良作风,因此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杨积庆1889年生人,藏名是罗桑丹增南杰道吉,在他13岁时就继承了卓尼土司的职位,麾下有藏兵数十万!


他虽然是一名土司,但思想十分开明,他知道现在国难当头,各方势力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也知道红军才是那支真正能成大事的部队,

因此在蒋介石命令他即刻出击截杀红军时,他断然拒绝。

杨积庆所管辖的区域是当地最为辽阔,也是各类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因此他的势力在当地是最为强大的。

加上他对国民党军队的鄙视,他从来不管不顾鲁大昌对他提出的要求,要不是还不想与蒋介石撕破脸,他都不会在红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防线。


当红军走出草地,途经杨积庆所管辖的藏区时,杨积庆命令所有藏兵不准对红军发起进攻,所有藏民也不许在背后放黑枪。他还让沿途的所有藏兵为红军让路,撤下防线。

在看到红军战士们一个个饿的骨瘦如柴后,杨积庆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人打开粮仓,让红军战士们排着队到粮仓门口领取粮食,每一位红军战士都分到了不少粮食。

据统计,杨积庆总共赠予了红军战士约40万斤粮食。

看到有红军战士生病,杨积庆还从周围召集了许多医生,并嘱咐他们带上一些军靴等物资过来。


这些医生在到达红军的驻地后立刻开始为生病的红军战士治病,并留下了一些应急药物,这些药物和物资也对之后的关键战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大昌在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立刻增派重兵把守前方唯一的出口——腊子口,同时也计划派兵前往腊子口前方阻截红军。

不过

为时已晚,杨积庆已经派出经验丰富的藏军老兵秘密带领红军抵达了腊子口,所以双方不得不直接在腊子口直接开战。

腊子口大战

由于后方有国民党军队追击,且正在逐渐逼近我方位置,绕路已经来不及了,红军战士必须强行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真真正正的“一线天”,两侧都是全崖峭壁,山口仅有30米宽,而唯一的通路就是腊子沟上的一座木桥。

本次进攻任务交给了红4团团长黄开湘以及红4团政委杨成武。杨成武经过多次侦查发现,虽然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强大且在此处建有碉堡,但是对方的碉堡没有顶部火力点,碉堡内的机枪射界有限,大多没有房顶。

他还发现对方的正面火力强大,侧翼火力薄弱,因此他决定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

这时候就得考虑一个问题,两侧都是悬崖,该怎样迂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位“开路先锋”爬上峭壁,从上方放下绳索,再挑选一些善于攀登的战士顺着绳索上去。


就在杨成武准备向战士们传达这一信息时,一名来自云南的战士主动站了出来,说自己曾经常上山采药,可以完成任务。

杨成武便将这名战士任命为“先锋”,崖壁十分陡峭,但这位战士的攀爬速度却非常快。

虽然看起来这位战士应对这样的崖壁游刃有余,但是大家还是在下面大气也不敢喘,杨成武更是紧张至极握紧了双拳。

这位战士也不负众望,很快地到达崖顶并放下了绳索,其余战士接二连三地顺着绳索爬上了峭壁。

当晚,战士们从国民党守军背后发动突击,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由于碉堡没有顶棚,也很快被接二连三地端掉。负责正面牵制的红军战士见状立刻抡起大刀进行冲锋,国民党军队以极快的速度溃败下去。


最终腊子口的防御工事彻底被我军突破,打开了万里长征继续北上的通路。除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卓尼土司杨积庆对红军的帮助也至关重要。

杨积庆遭遇不测

由于杨积庆的帮助,我们的红军战士顺利脱险,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出国民党特务挑拨杨积庆部下与杨积庆的关系。

最终1937年8月26日,这位帮助过红军的正直土司被自己的部下杀害。

杨积庆的儿子杨复兴继承了杨积庆的土司职位,成为了最后一位卓尼土司。1949年8月,杨复兴率领部下起义,协助我党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951年杨复兴成为了卓尼县的县长,并于1956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深受人民的爱戴。

结语

现在杨复兴的子女们也都在各自从事的行业中发光发热,杨积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慷慨相助将被人们永记于心。在万里长征中,无数战士倒在了自己追求祖国复兴的道路上,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也将被人民永远铭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多亏了这些革命先烈和无私帮助红军战士的义士,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在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上,同样有人在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发展做着贡献,向这些可爱又无私的英雄致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松潘   红军   草地   粮食   卓尼   子口   碉堡   土司   战士   物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