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汉代画像石上神秘的九头人面兽!上古神话那些事-155

01

山东滕州黄安岭曾出土过一件东汉时期的画像石,这件画像石因上面雕刻的一个怪异神兽而备受关注,并且这个神兽的身份来历也一直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咱们今天的视频就来掰扯掰扯它的故事。本期视频的末尾大脸怪会开一个脑洞,深度剖析这个怪异神兽的源起,独家内容敬请耐心看到最后。

九头人面兽画像石

1932年,一件诞生于近两千年前的东汉画像石,在山东滕州黄安岭被发掘出土。它的画面分为上下两层,是凸面线刻的典型汉代风格。下层雕刻有虎、熊、鹿、兔、蟾蜍,此外还有羽人骑着鹿和羽人驾驶着鹿车;上层则雕刻有龙以及两条翼龙牵拉着有人乘坐的车,而在龙的前面有一个昂首阔步的神兽,它四足有尾、身体异乎寻常地修长,最怪异的是在身体上居然并排长着九个人的脑袋。

九头人面兽画像石

就是因为这个怪异的神兽,这块画像石被命名为“九头人面兽画像石”,被收藏在山东博物馆中。汉代的画像石多数出土于贵族的墓室中,是为了表现墓主人升仙归天的场景。这块画像石也不例外,下层中兔子和蟾蜍以及羽人都是汉代典型引人升仙的题材,上层的龙车更是在著名的马王堆人物御龙帛画中就出现过。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走在龙车前面、似乎身份地位不低的九头人面兽又是何方神圣呢?

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人皇”。何谓人皇?一般而言人皇指的是上古的“人皇氏”。根据《帝王世纪》中的记载:“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在这个体系中,人皇氏是与天皇氏和地皇氏并称的创世先者。

司马贞的《三皇本纪》中介绍地比较清楚,原文说:

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

《三皇本纪》

人皇氏有兄弟九个人,分管着九州,故而被称为人皇九头。“人皇九头”在汉代以降的古代文献中经常能看到,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说法。但是却有两个问题:其一,九头人面兽出现的场景是汉代升仙画像石,这与人皇创世先者的神设显然沾不上边;其二,对于人皇的神化描写只出现过蛇身九头的说法,并没有兽身的记载,这种强行联系显然缺乏说服力。

而且人皇氏本身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纷乱芜杂的疑案,它的故事我们以后单独做视频和大家掰扯。

昆仑守护者

02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兽

山海经中记载了昆仑山上的一个神兽,叫做开明兽。书中说它身形巨大很像老虎,长着九个脑袋,而且都是人的面孔,面朝东面守护在昆仑山上。

《海内西经》在记载“昆仑之虚”时,也提到了开明兽,原文说:

“昆仑之虚……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昆仑山是众神之所在,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每一面都有九道门,每道门都是这个九头人面的开明兽在守卫。

开明兽

郭璞也在《山海经图赞》中介绍过这位神兽:开明天兽,诞生于西方之气,身体象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而凶悍,始终瞪大着眼睛环视昆仑山,不让任何无关的生灵进入。很显然,这个九头兽身的开明兽,是众神之山昆仑的守护者。

晋郭璞 《山海经图赞·海内西经·开明》:“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九首,表此桀形;瞪眎昆山,威慑百灵。”

那么这个昆仑守护者有没有可能就是汉代画像石中的九头人面兽呢,那就必须要提到另一位上古的大神,我们稍后会说到。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流传于蜀地关于开明兽的离奇故事。

鳖灵拜相

说到开明二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以前讲过的古蜀神话中,开明王朝的缔造者鳖灵。那么此开明兽和彼开明帝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四川彭县的民间文学资料《鳖灵的故事》来看,他们之间不仅有关系,而且还有过一段曲折的故事。

传说古蜀王望帝杜宇在40多岁时才得到了一个儿子,但是占卜的巫师告诉杜宇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孩子。无奈之下,杜宇只好将这个孩子抛进了江水之中。然而离奇的是,婴儿并没有被淹死,反而被江中的一群鱼儿驮走后被一个渔人救起,渔人把孩子抚养长大并取名为“鳖灵”。

鳖灵长大后,首先制服的就是彭国的九头虎开明兽,并且成为了彭国的首领。此后鳖灵又先后降服了人面鱼身的吃人怪物赤鱬、以及堵塞天彭阙的孽龙,帮助望帝治理水患。

和之前讲过的版本不同,这个故事中杜宇主动让位于立下了盖世奇功的鳖灵,不过却遭到了另一个首领丹和的暗中反对。丹和企图在鳖灵祭祀祖先的时候放火烧死他,但是九头虎开明兽在火海中救出了鳖灵。死里逃生的鳖灵给了丹和一件东西,那正是当年杜宇抛弃鳖灵时包裹它的丝布,这时丹和恍然大悟:原来鳖灵就是当年杜宇扔进江水中的那个婴儿。

于是鳖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古蜀国的新任蜀王,为了报答开明兽的救命之恩,鳖灵就把新的国号定为“开明”。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昆仑守护者以及鳖灵的救命恩人究竟是不是画像石上的九头人面兽呢,这就要说到一位上古如雷贯耳的大神。

西王母

03

汉代,是西王母崇拜的巅峰时期,在各类的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椁画像、石棺画像中都能找到西王母高高在上的荣光形象。

原因是汉代时盛行修仙和求长生不死的主流世界观,西王母不仅是众神之所在、天帝之下都昆仑山的主神,而且她还手握独一无二的上古重器—不死之药,所以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修仙思想的最受尊崇者。到了王莽时期,王莽通过诏书的形式,直接将对西王母的崇拜进行了官方合理化,这样西王母的神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并且流传后世。

在很多汉代的画像石中,西王母傲然占据C位、高高在上,身边围绕着九尾狐、鹿、玉兔、蟾蜍等祥瑞之物,“肩生双翼”的羽人侍奉左右,灵芝仙草点缀其间。这是汉代人们心目中死后成仙的彼岸,是他们渴望到达的另一个世界。

马王堆T形帛画

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棺椁上的彩绘和T形帛画来看,升仙的大致过程是:冥界、昆仑、天界。说到这里,各位聪明的看官应该都明白了:画像石上的九头人面兽,毫无疑问就是昆仑守护者开明兽。

昆仑山每一面都有九道门,每道门都是这个九头人面的开明兽在看守,汉代人认为如果在开明兽的接引之下,升仙者就会更加顺利地到达昆仑,而昆仑是连接天与地的天梯,通过这座天梯就可以实现登天成仙的夙愿。

视频开头的画像石中,九头人面的开明兽脚踏祥云昂首阔步在前面引路,后面紧跟着三条龙牵引的龙车,龙车上的左边第一位乘坐者从发髻来看能分辨出是女性,可以推断她很可能就是昆仑之主西王母,而一同乘车的人则可能就是墓葬的主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昆仑山的守护者究竟是神话的凭空想象,抑或是另有乾坤呢?

脑洞

04

前面讲到鳖灵和开明兽的故事中,开明兽是彭国的食人怪兽,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个彭国来寻找有关开明兽起源的蛛丝马迹呢?

所谓的彭国,与上古神话中另一位著名的大神有关,传说活了八百多年的彭祖。《庸城集仙录》(卷六)中说:

“彭祖得道,不乐冲天,周游四海,居蜀多年,子孙繁重,故有彭山、天彭、彭门之名。”

古蜀著名的天彭山、天彭门,包括前面故事中的彭国都是由彭祖而来。我们都知道彭祖的封地大彭国,在徐州的彭城县,又怎么会跑到四川来了呢?原来,商朝武丁灭亡彭国以后,彭人从徐州彭国向四面八方逃散。

其中西迁的一支向西经过河南渑池县,到达陕西户水县的彭衙堡,这支中的一部分与羌戎族的戏部结合,形成了新的支系彭戏族彭人,他们继续西进抵达甘肃庆阳的彭原。甘肃庆阳的这一支彭戏族继续越过秦岭,从子午谷经陕西石泉县的彭溪,来到了四川彭州,然后又南下到彭山县,很可能就是他们建立了后来故事中的彭国。

大彭国所在的徐州一带在远古时候属于东夷的一部分,被称为徐夷,周朝时被称为徐族。徐夷是以虎为图腾崇拜,所以那里是远古虎族的主要居住地。从徐州西迁建立蜀地彭国的那一只很有可能就来自于徐夷,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够与羌戎族结合形成彭戏族,极有可能是因为羌戎族也有与他们同样的图腾崇拜——老虎。

我们在过去虎神的视频中介绍过,昆仑山上的神绝大多数都具有虎的特征,甚至包括西王母。而昆仑所在的西北地区,是以虎为图腾的羌族主要居住地,所以西王母本身甚至和羌族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西王母

彭戏族作为外来糅合产生的部族,虽然有着同样的虎崇拜,但是在大部落群体中的地位注定不高,所以他们之所以要越过秦岭来到古蜀,很可能是他们接受了一个来自大部落群体的首领,也就是“西王母”的命令,那就是戍边。而九头人面虎身兽,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图腾,九头应该是象征着九个首领、或者是九股主要的势力。彭戏族来到蜀地之后,势必与杜宇的古蜀王国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就被当地人神话成为吃人的九头虎。

也就是说九头人面兽的开明兽实则可能是来自徐夷的虎族人,与西北的羌族人融合后形成的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来自于东方的大彭国,最终被被鳖灵击败。

如果这个脑洞成立的话,也就能解释昆仑山上的开明兽为什么要“东向立昆仑上”,因为东方是他们的故乡的方向。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土开明兽画像石最多的地方,主要来自于山东苏北一带,其中很多地方就属于大彭国的覆盖范围。而大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也恰好就是徐州人。

喜欢上古神话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视频,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人面   汉代   上古   画像   昆仑山   羌族   开明   西王母   徐州   守护者   神话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