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间谍有多猖狂?5000名间谍潜伏中国40年,书院学生为侵华帮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日本间谍有多猖狂?5000多名间谍潜伏中国40余年,大肆窃取中国机密,为侵华日军提供情报,东亚同文书院就是日军在华的间谍培训基地,实为侵华日军的帮凶!

虽然日军战败,但几十年来,日本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的渗透,他们无孔不入,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猖狂,具体细节细思极恐。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有着86岁高龄的日本间谍阿尾博政,他年少时期就从事间谍工作,潜伏中国几十年,窃取大量机密,居然一直未被发现,可见手段之隐蔽。

那么,他是如何暴露身份的呢?

高龄老人落网,揭露日本间谍冰山一角

在外人看来,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对中国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每次到中国来,他都要到处走走看看,甚至还要请一些向导来带他往大山里头钻。

阿尾博政

黄土过肩的年纪,他仍然在中日两国间来回奔波。

2016年,86岁高龄的阿尾博政再次来到中国。

他的目的地是我国西南某处的飞机制造厂,之前他已经和当地的工作人员讲好了,把他带到那边参观参观,拍点照片留念。

但没想到,这次他等来的不是送他的班车,而是国安局的警车!

车上下来的办案人员立刻掏出了手铐和证件,将他抓捕归案,而抓他的理由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他是日本自卫队派来的间谍!

他年少时期便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加入军队后便进入了日本情报部门工作,随后伪装成经济学家,混入中国台湾刺探情报,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他又得到了前往中国大陆的机会。

阿尾博政

利用自己的学者身份,加上当时的政治机缘,他进到了军营里,以与干部士兵合照为由,取得了当时我国高端战车的第一手图片资料,随后传回日本,又如法炮制,先后秘密向日本政府传递了150份报告。

这期间,中国政府虽有所察觉,也曾经将他提起审问,但无奈证据不足,只能把他放走。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越发猖狂,2009年的时候,他出版了一部书,在书中洋洋得意地展示自己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经历。

阿尾博政

2016年,阿尾博政还想在入土前再次“发光发热”,于是又在网上撺掇起了飞机制造厂的工作人员,以丰厚的报酬换取制造厂的机密情报。

而这次,国安部早已盯上了他,在搜集了足够充足的证据后,在七月末将他抓捕归案。

然而可怕的是,像阿尾博政这样的日本间谍,在中国并不算少数。

试想,就连这样高龄的老头,都有可能是日本情报机构派来的间谍,光是他一人,给我国造成的损失便不可估量。

那么,在中国长居的十几万日本人里,又有多少人心怀不轨?日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安插间谍的?

抗战史上最大的间谍窝

日本,弹丸之地,资源稀缺,也正是如此,在对外扩张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消耗最少,成事最多的办法进行侵略。

先派出少而精的先头部队,掌握目标国家的具体情报,再举兵起事,往往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间谍渗透,就是他们最惯用的手段。

东亚同文书院

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养出了大量的情报人员,他们从事间谍活动,为日本的侵略决策出了不少力气,东亚同文书院便是其中最大的间谍窝。

从1901年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东亚同文书院以教书育人为名,培养出了五千多名间谍。

日本人设立这所书院的目的实在太过露骨,就连远在西北红军中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斯诺都有所耳闻。

在《西行漫记》中,他是这样写的: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教给学生怎么当奸细,学成后,再将他们分到各处机关,又或者直接送到老百姓身边,当一辈子奸细。

东亚同文书院的师生合影

首先,这所书院开在中国上海,却只招日本学生,中国人不得入内;第二,他们除了正常的科目教学之外,更有着一门名叫“大旅行”的实践。

“大旅行”说白了,就是书院将这些日本学生派往中国各地,让他们沿途研究当地的山川河流,矿藏矿脉,风土人情,将所见所闻整理成详尽可靠的情报。

五千多名学生如同一张蛛网铺开,又如铆钉似的打入中国各地,他们将这些重要情报一一整理成册,作为研究报告传回日本。

而这些详尽的调研报告,则会递交到军队参谋本部的桌上,最后变成侵略中国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事实证明,这些情报的内容之详尽,甚至远超旧中国历代政府的自查,有些地图甚至连某处有几户人家几间房,都标得明明白白,这给侵华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开始日本在中国侵略如此飞快迅猛,与这些准确情报有着很大关系。

而这些经过“大旅行”的学生毕业后,由于已经对中国了如指掌,于是纷纷选择呆在中国,继续为侵华日军效力。

第二期学生林出贤次郎,在“大旅行”时一路西行,直抵中俄边界,将新疆伊犁探了个遍,顺便还获取了俄国的布防情报。

溥仪

在旅行结束后,他又一路高升成为了溥仪的贴身翻译,继续为日本刺探情报。

侵华战争开始之后,东亚同文书院更是连装都懒得装了,他们直接让学生充当随军翻译,为情报机关服务,对华领事馆也是布满了该书院的学生。

直到抗战胜利,东亚同文书院才被勒令关闭,在华人员被统统遣返。

日本间谍的全新攻势

然而,时过境迁,日本不能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地让学生到处采风,刺探情报,但他们也有全新的谍报手段。

除了培养本国间谍,日本更喜欢用收买,策反等方式,从国内人员的嘴里撬出军事机密,因此他们的对象也趋向于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

于是各路日本机构,朝着高等学府迈进,各类赞助奖学金层出不穷,真金白银实打实地往里砸,表面上看,是想求收买人心,让那些拿人手短的知识分子替日本说点好话。

实际上,这些人便可更进一步,要么成为替日方说话的喉舌,要么直接将重要情报送到日本间谍的手上。

自然地,一些高校的思想浮动的学者成了他们重点关照的对象。

马立诚

所以我们更不难看见,一些专家学者,如马立诚、曹树基之流,称中国人必须向日本学习,而日本人的战争罪行已经翻篇,犯不着道歉,或者干脆直接帮他们洗白,声称惨绝人寰的屠杀和细菌战都是杜撰,根本不存在。

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竟出自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之口,而大家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专家学者,书读得越多,却越往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站。

《光明日报》副主任董郁玉更是如此,身为北大的毕业生,又身居官媒的核心岗位,能掌握国内外的第一手资讯,如此重要的人物,居然还能被日本间谍直接策反。

董郁玉

在今年四月份,他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与日本的“外交官”交换情报,结果被国安人员现场抓获,人赃并获。

而更让人心悸的是,回顾完东亚同文书院,再看看现在的中日交流,有些地方真的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位于上海、大连等地的日本人学校,同样地开在中国的土地上,也从不招收中国学生,就连老师都没有中国人,而且实施全封闭管理,中国人不许进。

这不是跟当年的东亚同文书院一模一样么?

这些日本人学校声称是希望在华的日本小孩能有地方读书,又担心日本的学生融入不了中国文化,所以开办了这样一所日本文化浓厚的学校。

可是中国在外的留学生也很多,怎么不见我们特地在国外办所只讲普通话,只招中国老师的学校,再把院墙栅栏一设,把外国人都拦在外面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日本在这之前已经用过相同的手段对付我们。

如今在上海又出现了这样一所学校,又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管理,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结语

在看不到的暗面,我国与日本在间谍与反间谍的斗争上还没结束。

国家心里有数,在爆出来的消息里,已经有不少日本间谍都落了网。

而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做的便是提高警惕,对间谍行为该举报就举报,不要轻信了对方的谗言,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处就迷了心窍,坚守本心。

百年前的屈辱,中国人已经不想再尝第二遍了。


本文由“青史浩然”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日本   间谍   中国   书院   东亚   学生   帮凶   日本人   猖狂   高龄   情报   手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