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赌进强国之列,而最后一次的国运之赌,日本为何失败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日本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边缘,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和落后的状态。

然而,在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日本却经历了惊人的转变,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开放强大的能够与列强掰腕子瓜分殖民成果的国家。

这样的转变的背后,是日本几次赌国运之战的结果。

然而,凭借赌国运迎来的风光却没能持久,所谓久赌必输,日本也没能逃过这个铁律。

在最后一场国运赌博中,日本一朝惨败,重新跌落深渊,成为二战战败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至今没能摆脱美国傀儡的地位。

那么,日本为何能够在之前的“赌国运”中获得那样惊人的胜利?又为何在最后一次国运之赌中惨败?

日本赌性浓重

通常,国家政府在制定发展政策的时候,都会强调“可持续性”,就是给自己留出政策失败的余地。

然而,纵观日本近代史,我们却会惊讶地发现,日本政府从来没有给自己留出失败的空间。

不止是最后给日本招致灭顶之灾的二战,此前令日本强大起来的两个重要节点,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其实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丝毫余地。

(甲午海战)

在甲午战争中,从纸面实力来看,清政府的赢面其实更大。

打仗就是打经济,清政府虽然没落了,但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其经济总量在1890年前后已经回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在军事方面,当时的清政府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装备,自身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提升,拥有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舰队。

这支海军装备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在当时是世界顶尖水平的舰船,即使在如今看来,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而北洋海军的服役人员,尤其是舰队军官,更是大多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国家军校的培养,军事素质获得了西方的认可。

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凭借明治维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清王朝相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日俄战争)

至于日俄战争,更是从一开始就没人看好日本。

沙俄是老牌资本主义列强之一,虽然现代化的程度与英法这样的一流列强有差距,但是凭借人口优势,英法也不敢小视。

陆军方面,当时的沙俄有105万常备军和375万的预备役,几乎是日本可动员力量的两倍,其装备水平也高于日本。

海军方面,沙俄海军有各种舰艇361艘,总吨位达80多万吨,而日本舰船不足沙俄一半,总吨位更是不到沙俄舰队的三分之一。

然而,日本政府却敢于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发动战争,并且为了战争倾尽了国之力,一旦战败,日本政府必然面临破产。

(东亚儒家文化)

这种赌博,在普遍主张老成持重的东亚儒家文化圈里显然是一个异类。

那么,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异类,有这样严重的赌性呢?

这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的地理因素相关。

日本是一个坐落在地震带上的岛国,资源贫乏,岛内还有一座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缺乏生存的空间,所以他们对于安全的土地有着极为深切的渴求。

然而,外面的土地都已经有了主,想要得到只能去抢,国内实力不足,只能透支未来,尝试以小博大。

两次赌博为何能赢

不过,客观地说,最初的日本虽然赌性浓重,但是他们的高层还有理智的。

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当时外界都不看好日本获胜,然而后世的我们,从客观角度分析,却能够发现,日本的胜利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说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北洋舰队曾经号称亚洲第一舰队,但是那都是它初建时的荣光了,在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日本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超越了清王朝的。

自1890年琅威理撤旗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海员骤减,军纪也顿时废弛,战斗力被大幅削弱。

(琅威理)

随后,在1891年,清政府竟然以近些年来海疆未发生战争为理由,削减了北洋水师的经费,两年内不再拨款购进新的船只,甚至枪炮。

在甲午海战之时,甚至大量舰只舰炮未曾齐备,炮弹也只能使用李鸿章以天津兵工厂自产的炮弹。

由于技术问题,这些炮弹都是实心弹,威力严重不足,其中不少还会出现尺寸不和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而日本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日本对于这场战争,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在1987年就制定了所谓“大陆政策”,其核心就是侵略中国。

(日本在军队建设上投入大量经费)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日本政府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军事建设当中,甲午战前,日本在军队建设上的花销长期超过30%。

到了1893年,由于国内经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高层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更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

政府在国内大肆渲染战争氛围,天皇带头捐赠30万资金,全体公职人员捐出10%薪金。

在政府的鼓舞下,国内民众也纷纷购买战争债务,青壮积极参军,支持日本的战争机器运作起来。

到了开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已经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舰队的25艘军舰。

而由于日本重视海军装备,将舰炮大量替换为速射炮,日本军队的实际火力可能能够达到北洋水师的3倍。

(李鸿章)

而且,日本政府也看准了清王朝统治者软弱无能,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而北洋舰队也是被李鸿章视为个人私产和政治筹码,大概率不会被用来与日本拼力一战。

所以,他们在经过了充分地准备之后,开始了这场赌博。

在赌博开始的时候,日本政府的目标也只是朝鲜。

日本政府判断,清政府不会为了朝鲜与日本拼力决战。

然而,黄海海战的一场遭遇,让日本看清了清政府的外强中干,他们这才将甲午战争转变为针对清政府的全面战争。

结果果然不出日本人所料,在黄海海战失利之后,慈禧太后立刻启用了投降派奕訢,奕訢刚一上任,就请求英美出面“调停”中日战争。

因此,日军一直打到国内情况已经不能继续支持战场的胜利,才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英美的“调停”,并向清政府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马关条约)

而清政府急于求和,加之英美“调停国”向清政府施压,竟然同意了日本提出的苛刻条件,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凭借这场胜利,日本一朝翻身,得到了他们渴望的土地,还抹平了战争花销,尝到了甜头的日本赌性更重了。

因此,在沙俄逼迫日本吐出了他们的战利品辽东的时候,日本从上到下都对俄国充满了不满,时刻准备向沙俄发起挑战。

这场挑战在后世看来也是疯狂的,日本和沙俄的实力差距是切实存在的,但是日本高层此时做出这样的觉得,并非丧失了理智。

日本高层断定,沙俄的关注重点在欧洲地区,他们绝不会大幅从欧洲抽调兵力。

(沙俄的重点城市多在欧洲)

而如果只对比亚洲的军事实力的话,日本自认是有优势的。

在远东,沙俄只有9.8万陆军和2.4万警备队,军队只有148门炮、8挺机枪,而日本则可以将全国的实力都压上赌局。

然而,日本高层还有一个担忧,就是在舰队力量方面,日本与沙俄差距过大,一旦沙俄调黑海舰队前来支援,日本恐怕会很快战败。

因此,日本高层理智地先想好了解决沙俄舰队的方法——找同盟。

日本抓住同样与沙俄有矛盾的英国,并且有意通过自己攫取亚洲利益的机会,于1902年与英国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

(英日同盟条约)

在战争开始之后,英国果然如约给日本提供了不少支持。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沙俄抽调欧洲舰队去支援亚洲战场的时候,英国以沙俄军舰击沉了一艘英国商船为借口,要求中立国也不能为沙俄舰队提供任何方便。

如此一来,沙俄舰队在到达战场之前,已经经历了不少非战斗减员,士兵士气低落,战力大受影响。

日本舰队以逸待劳,又拥有情报优势,竟然赢得了海战的胜利。

在寄予厚望的海军援军也没能取得战果,反而是被日军打得损失惨重之后,沙俄内部矛盾爆发,沙皇无力关注外战,选择在美国的调停下与日本议和,让出了大量东亚利益。

注定到来的惨败

两次国运之赌,日本都赢了,翻身进入了列强的行列当中,这给了日本极大地信心,以为自己能够迅速占领中国,完成“大东亚共荣”的计划。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以为,他们能够速战速决,中国政府不会进行激烈地抵抗,就像“九一八”事变时,中国轻易地放弃了东北一样。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

中国政府方面,蒋介石知道,只有国家在,他才是民国的总统,所以坚决要抗日,而曾经与中央有矛盾的军阀,也在亡国压力下团结起来,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抵抗顽强;

而在民间层面,中国共产党组织民众在敌后战场不断骚扰日本军队,给日本统治区的“治安”造成了极大压力。

仗打了一年,日本就开始感到乏力,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此时的日本十分急切,他们国内的资源不足以支持他们进行长期战争,中国战场无法推进,他们只能从其他方面再做打算。

他们起初把目光放在了曾经被他们打败过的俄国身上,然而俄国此时已经不是那个腐朽的沙俄,而是新生的苏联。

朱可夫元帅率领第一集团军把日本打得损失惨重,日本只能放弃了北上计划。

北上不成,那就只好南下寻找资源,可是中国的南边,东南亚诸国当时主要是都已经成为了列强的殖民地。

日本起初也有过犹豫,但是这个时候,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的胜利给日本壮了胆。

(二战初期德国战果丰硕)

他们以为,老牌列强已经衰弱,日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从他们手中抢夺利益。

然而,欧洲列强确实是自顾不暇,但是美国可不是,看自己利益可能受损,美国立刻对日本提出了警告:1940年9月,日本把兵锋转向越南,美国立刻对日本实施了“废钢铁禁运”。

美国是希望日本把目光转回中国和苏联,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他们的国内形势并不能够支持他们在这两个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可能得到回报的战场上死磕。

因此,日本顶着美国的警告,继续在东南亚战场上发力,日军于1941年7月推进到了法属印支半岛的南部。

美国一看这不行,于是对日本实行了全面禁运,包括最为重要的石油禁运。

日本没有石油,在当时也没能从侵略占领的领土上找到石油(大庆油田石油埋藏较深,日本没能发现),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美国进口。

(日本石油依赖美国)

美国石油禁运一出,日本顿时慌了神,他们不想放弃战争成果,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逼美国解除禁令,二是找到新的石油供应。

然而,两种解决的方法都面临着同一个结局,那就是和美国正面对上。

第一个方法,如果不能让美国吃个大亏,以至于因为害怕战争而与日本谈判,美国绝不会坐视日本用自己的石油侵害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

而第二种方法,纵观周边,好打的石油产地就只有印度尼西亚,然而日本想打印度尼西亚,就必然要经过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

日本此时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再度以国运做赌注,偷袭美国珍珠港,期望能够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成功了,然而也失败了。

美国确实因为缺乏防备损失惨重,失去了太平洋舰队这个拦路虎,日本很快横扫东南亚,凭借东南亚的资源又续了一波命。

然而,日本也彻底得惹怒了美国。

美国的工业实力不是日本能比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传回国内后,美国的工业机器立刻全速开动,飞机、军舰被迅速生产出来武装到军队,用于对抗日本。

日本无论资源、人力还是技术,都无法与美国相抗衡,还要在中国战场投入大量兵力维持“战果”,很快力不从心,最终迎来了早已注定的失败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国运   沙俄   日本   北洋   甲午   列强   美国   舰队   强国   清政府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