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腿”闯出一片新天地 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芯怡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202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中的八大工程建设让既有的中医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更好地结合?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用“两条腿”走出一条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给人们带来了启迪与思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探索骨伤发展之路

1983年5月27日,在周国龙医师(师承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杨天鹏教授)的带领下龙泉驿区中医骨伤科门诊成立。创立之初,科室仅有7个人,只能为群众开展一般骨伤的基础性治疗。在这间小小的出租房内,周国龙带领团队使用传统中医正骨技术,结合克氏针骨牵引治疗等技术,踏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之路。

1984年9月1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以龙泉驿区骨伤科门诊为基础,抽调区内部分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成立了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并正式挂牌服务。骨伤科医务人员也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16人,同时设立了简易的住院部,设置病床30张。

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渐改善,医务人才的培养、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与时俱进。1994年,时任科室副主任的赵军深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他带领团队开始深入学习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患者信赖。1999年,时任科室主任赵军带领团队率先在龙泉驿区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术,从此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局面。科室于2008年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016年再次通过四川省省级重点专科复评审。

从一到三,从全到专,细化骨伤专业之路

2023年4月20日,龙泉驿区中医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医疗硬件再次提档升级。“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科室发展的方向,也是学科发展的驱动力。”经过群策群力,骨伤科从原来的1个大科室,细分为创伤骨伤科、脊柱科和关节、运动医学科这3个亚专业科室。骨伤科主任张成勇说,“每个亚专业科室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方向是明确的、一致的。”张成勇介绍,创伤骨科主要以严重四肢及关节部位骨折、多发骨折、复合外伤等综合救治为主。脊柱骨科主要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关疾病。关节、运动医学科主要以开展小切口微创技术为特色优势,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中;该科还建立了“疼痛关爱病房”管理模式,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从一到五、从少到多,铺筑病员康复之路

虽然现在骨伤科搬到了新院区开设了4个特色门诊,但老院区仍然保留了一个门诊。“科室的医生在两个院区都安排了门诊,都是两边跑,我们不可能不管他们。很多老院区的患者也会跑到新院区来找他最信任的医生看病。”

7岁的鹏鹏,因为滑滑板导致右手臂骨折。前往龙泉驿区中医医院治疗前,其他医院的医生建议其进行手术。鹏鹏的家长考虑孩子年纪太小,怕手术后有影响,经多方打听后,遂前往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进行治疗。创伤骨科的值班医生在查看了鹏鹏的手臂X光片后,决定为鹏鹏采用中医传统手法及小夹板治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应治疗,鹏鹏手臂处的骨折现在已经康复了。“使用过硬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我们一定要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张成勇说得平淡而笃定。

张成勇及团队始终坚持“中医院的骨伤科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现代医疗诊疗技术的路,另一条腿走中医药特色医疗的路。”用“两条腿走路”,两腿都要硬。近年来,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不仅积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还注重落实医务人员的在岗进修培训,按计划多次派出医生护士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进修,同时,坚定不移地走中医药特色之路。

“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事实证明,龙泉驿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两条腿走路”广受患者欢迎。近几年门诊及出院人次均有所增加,就2022年统计来说,骨伤科全年门诊服务为29167人次,出院2618人次。因搬迁至新医院,医院条件改善,今年上半年是去年同期门诊服务量及出院人次的近两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龙泉驿区   新天地   中医医院   科室   中医药   门诊   关节   中西医结合   患者   中医   医生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