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前编辑马立诚: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日本无罪不必道歉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波波百谈

编辑丨波波百谈

日本侵华这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然而曾作为人民日报主编马立诚,却发表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言论,不但公然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存在,还专门谴责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感。这番言论的背后显然存在着对历史真相的严重歪曲,身为中国人马立诚为何能做到不正视历史?他又是如何从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沦为精日的“舔狗”?

1946年出生于南京的马立诚,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但在耳濡目染之下自是能知道当年日军侵略做下的种种恶行。在家里和学校的双重教育下,马立诚靠着他的一股勤奋劲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可能因为从小听得多,他的文笔非常优秀。

二十岁之后,马立诚本该继续攻读大学,结果当时的环境让他也无书可读,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一生才华,他决定到学校任教,在这些年里,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读书重任,直到高考制度恢复,马立诚不愿意像之前一样碌碌无为,所以他决定参加高考。

进入到武汉大学历史系的马立诚,一下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为了能多汲取一些知识,食堂、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距离成为他每天固定的线路。在他日复一日的求学生涯中,马立诚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为了中国青年报的一名编辑。

那时候看报基本上是大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马立诚独特的文笔立马就成为报社里的佼佼者,这也很快吸引到人民日报的注意,随后他就被调到人民日报社担任评论部主任编辑。尤其是随着《交锋三十年》这本书的发行,马立诚一下子成为万众关注的一个人,看着他犀利的观点和绝妙的文笔,单位有意选择让他到日本交流学习。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次交流让马立诚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国之后,马立诚发表了各种亲日言论,对于当年的南京大屠杀,提出对死亡人数的质疑,从他嘴里说出的话反倒将我们认定为胡言乱语,蓄意编造。他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各种辩护,甚至觉得日本早已经投降,所以并不需要再做相关的赔偿或者道歉。

作为权威报纸的编辑,他竟然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伤害国民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想要中国人民放下仇恨,增大两国的沟通交流,不断地将历史一再篡改,他出生在南京,却可以将曾经的历史忘却,所以他的立场直接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

因此一时间对马立诚的声讨此起彼伏,没了工作的他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断跳槽到一些公开场合,继续发表自己的错误言论,在国内无路可走的他,只能将眼光再次投向日本,成为北海道大学的一名教授。在2004年,他发表了《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书,再次为日本人做辩解,他也彻底成为人民公敌。

马立诚生长的年代,其实见证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曲折进程。1972年中日建交,关系逐渐趋于缓和,但是在2002年中日30周年建交的关键日子,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却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战中国权威,中日原本缓和的关系再次面临崩盘。

但是为了考虑大局,中日两国关系并没有降到冰点,而马立诚也在这时被派到日本进行交流,原以为他能为中日交流做一些贡献,可他却遭到了日本的洗脑,我国为他几十年的付出也付诸东流。在马立诚眼中,始终觉得中日关系陷入僵局就是中国的过错,面对那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马立诚和众多日本右翼分子一样,不愿意正面承认。

为了将那段历史抹掉,日本多次对历史教材进行修改,企图从根源上销毁他们曾经的罪行。他们始终觉得我们就是咬着这段历史不放,可他们却从没有选择正视过这一段历史,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国民也不愿再赔礼道歉,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歪曲编造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日本右翼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开始不断鼓吹日本国民,甚至愿意在这些事情上动辄大量金钱,给很多人进行洗脑,所以马立诚在日本的那段时间,若是没有受到一些思想影响,他怎么会这么容易的就发生态度转变。回国之后的他,似乎已经完全被日本俘获,尤其是2002年他发表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一书中的观点,令广大人民直呼不可思议。

在他眼中,并未对日本的侵华行为进行谴责,反而充当起了日本的发言人,为其做各种辩护,因此对于他的表述,大家不明白一个中国人为何会反过来质疑自己的国民。

甚至他还对钓鱼岛事件发表出自己的观点,众所周知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一直被世界各国关注,日本却执意想要侵占钓鱼岛,中日两国也因此一直僵持不下。但是马立诚却觉得中日两国一直这样下去并不能赢得双赢,只有适时和解才能缓解这种境地,尤其是中国硬抓着不放的话,肯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看见马立诚这样说,大家显然已经对其失望至极,他就是在故意降低中国姿态,尤其是在领土问题上让步,这对于我国来讲根本不可能,更何况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何来让出去一说。

而马立诚的亲日言论并没有就此终结,反而开始愈演愈烈。当他发表完《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书后,他告诉大家自己翻查了大量资料,他声称因为南京大屠杀死亡的国民并没有那么多,当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面对这种信口开河的人,大家对他已经恨之入骨,尤其他还是一个南京人,面对曾经发生的历史竟然能随意编造。

所以马立诚的说法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尤其是恶意曲解历史的做法,也让他彻底失去了曾经光荣的工作。无路可走的马立诚决定奔赴香港,但他曾经犯下的过错,又岂能让他顺利度过后半生。

来到香港之后,马立诚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继续在公开场合发表着自己的错误言论,但当地的爱国人士可没打算就这样放过他,直接选择将其一顿痛殴让他长教训。在舆论形势的压制下,他本以为报警就可以为自己伸张正义,可是谁不知道他的亲日言论早就让大家深恶痛绝。

面对这种情况,马立诚觉得中国已经没了他的立足之地,索性他又赶到日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庇佑,日本早已预料到马立诚的举动,所以立即将其安排为一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教授,让马立诚感觉到了日本的重视,因此日本不废吹灰之力就让马立诚站在了自己国家的对立面。

被人当枪使的他,继续向外公开自己的见解,但是国人早已经了解了他的本性,对他的关注度也变的越来越少,日本看着马立诚能发挥的作用已经逐渐减少,所以这颗棋子也到了求气的时候,没有了日本的关照,马立诚的生活可谓是举步维艰。无处可去的他只能再次只身回到香港,可他这种蛀虫又怎么会有他的容身之所。

南京大屠杀,如同一块铁板,将惨烈的历史印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无法被篡改。在那个充满煎熬的时刻,南京城被敌人蹂躏,大家原有的生活被打乱。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忍的杀戮者,无辜的人们死在那些日本人的刀下,这段历史不容大家遗忘。

马立诚的言论无疑伤害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尤其是南京人的心。他作为抗日土地上的人,他的言论触犯了民众的敏感点,可能引发受众的痛苦回忆或心理创伤。这种言论能从他的口中说出,还能有谁能同情他理解他,他所做的已经不是一个中国人可以做出来的事。

其实像马立诚一样思想上出现了重大错误的人绝不止一个,他们生活在祖国的国土上,受着祖国带来的各种福利恩惠,却吃里扒外,对着别的国家疯狂示好,像这样的人都不配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子。对于这种人,他们一直会觉得历史对他们并不重要,所以他们根本认识不到现在的生活,都是牺牲了无数人才换来的结果。

“勿忘国耻”,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必须牢记的,历史的、血的教训。那种数典忘祖、媚日卖国的无耻之徒,像马立诚之流,是不配被称作中国人的。或许日本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抹掉自己曾经在历史上犯下的过错,但是每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应该选择牢记历史。

所以在当代,应该继续加强爱国教育,让每个人充分认清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先辈的浴血奋战,对于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更应该严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日本   钓鱼岛   人民日报   南京   无罪   中国   中日   国民   言论   中国人   错误   编辑   历史   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