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拿手术刀的手感,辅助诊断多动症,这些正在复旦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实现

类脑智能计算与交互,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10月16日下午,作为复旦大学文化校历系列活动之一,由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微纳系统中心主办的“智能交互平台开放日”活动在江湾校区二号学科交叉楼举行。

如何去除人的颞骨的脓肿病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手术仿真模拟系统上进行了体验。屏幕上,绿色表示的是脓肿部位,可直接用一支“笔”在上面刮除。记者手握着“笔”,顿时有了“手术刀”的触感,但毕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个中力道还真不好掌握,一不小心用力过度,刮破了颞骨。据悉,这一手术仿真模拟系统利用姿态传感器模拟手术时手与手术刀的姿态,可用来训练医学生,让他们有更好的“手感”。

手术仿真模拟系统。

一直以来,人们需要往返医院做康复训练,比较枯燥乏味,也没有什么“奖赏机制”。记者眼前的一体式人机交互康复系统,更像是一台游戏机,比如手腕需要康复训练,就让手腕的动作来操控一架飞行器穿越各种障碍,如果表现得好,周围还会传来“欢呼声”以示鼓励。同样是这些康复动作,体验者沉浸其中,反而觉得有趣。“这个康复系统融合了类脑计算和姿态识别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病人的康复过程更加高效和愉悦。”复旦大学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工程师郑帅介绍。

人机交互康复系统。

当下,对于多动症的诊断更多的是通过量表来定性,不乏一定的主观性。能否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辅助诊断系统?现场展示的脑认知评估与训练系统勾勒出了未来的一个应用场景。它依然像是一台游戏机,受试者戴上VR头盔后,会身临其境地进入到“教室”等场景,当接收到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指示后,系统会不时出现一些干扰项,比如有孩子在走廊奔跑、突然打雷下雨等,此时受试者哪怕再细小的动作,都会被脑电帽和眼动仪记录下来,供医生进行定量分析。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卓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一智能交互平台以复旦大学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为载体开展教学和研究,实验室近年来在低功耗神经形态芯片、高能效边缘计算、分布式协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上进行了系统突破,同时与中国航天、中国移动、博世集团、新氦智能等多家创新企业开展应用研究,相关技术已进入算法验证或应用验证阶段。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中图片由黄海华拍摄

来源:作者:黄海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手术刀   解放日报   颞骨   复旦大学   复旦   智能   脓肿   系统   新闻记者   手感   姿态   实验室   手术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