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结果可能和您想的不一样

前言

当今社会,高铁数小时即达,飞机只需一日,长途跋涉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可我们的祖先们呢?没有先进交通工具的辅助,他们又会花费多少时间完成这样漫长的旅程?

一、一日千里,不过夸张修辞

“骐骥一日而千里”,这样的说法我们似乎从古已有之。然而,这一日千里的速度,真的可以实现吗?

孙大娘是村里为人最老实的大娘,她听说王五要从老家广州去北京打工,不禁感叹道:“王五啊,北京离咱老家可远了,最快的马也要好几十天才能赶到,你可要做好准备,路上小心些。”

王五倒是满不在乎:“孙大娘您说笑了,我听人说过,好马一日可跑千里,我骑着快马加急赶路,十来天就可以到北京了。”

孙大娘听了摇头:“那是古书上虚拟出来的说法,夸大其词,实际上哪有那么快的马呢?”

的确,“一日千里”这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骐骥一日而千里”,意思是说好马的速度很快,一天可以奔驰千里。但我们不能等同看待,这主要是庄子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渲染马的迅捷。实际上,即使是体力极好的赛马,一整天也无法持续奔驰1000里,这已经超过马的负重极限。

再者,古代“一里”和今天不同,以战国时期的计量来看,一里约合今天的300-500米。所以庄子所说的“一日千里”,换成今天的单位约为500公里左右,这对马的体力还是过高的要求。

所以,“一日千里”代表的更多是一种希望,它透露出人们渴望拥有超乎常人的速度进行长途跋涉的心理,但实际上很难实现。

二、八百里加急,只为传递紧迫信息

“八百里加急”这个成语大家可能更加熟悉,它代表的速度更快吗?

村里张大爷是老实朴实的农夫,听说王五要赶赴北京,他也来劝导道:“我看王五你别抱太大希望,就算八百里加急,骑马也要十多天才能到北京。你还是做好心理准备,旅途不会太轻松的。”

王五依然不以为然:“人说八百里加急很快的,这点时间!”

张大爷笑了:“八百里加急不是你想的那样,加急不是让马超速奔跑,而是不间断换马传信的意思。”

原来,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特急消息的方式,它强调的是不间断传递。具体做法是,骑马的信使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未疲惫的马继续前进,有时甚至会更换信使,这样就保证了马匹和人的体力状态始终优良,消息传递的速度最快。

这种方式非常耗费资源,只有紧急军情需要传递时才会使用,普通民众是无权利用的。它不代表马可以持续800里高速奔跑,而是在多人多马的合作下达到800里不间断的效果。

所以,八百里加急的实质也不是马的极速,而是在古代条件下传递信息的特殊手段。

三、步行数月,骑马需一月有余

经过上述讨论,我们知道古人出行不像导演夸张地拍出“一日千里”的场景。实际上,古人的速度远不如今人。那么,真实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走着走着,王五来到了孙铁杆的小饭馆,他坐下来歇脚,跟孙铁杆说起了自己北上打工的计划。

“北京离咱广州远得很,得走一个月才能到。”王五感慨道。

孙铁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是走路去还是骑马去?这两者时间可差不少。”

王五思索了一下:“单是走路去肯定不现实,得骑马才快些。”

孙铁杆点点头:“走路的话,你得赶路一个月有余,连休息的时间都算上,步行太花时间了,不过也最省钱。骑马的话,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到了,这才合理。”

王五吃惊道:“哪有那么慢!骑马一个月能到北京?”

“你且听我慢慢道来......”孙铁杆拉过王五,给他算起了账来。

广州到北京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普通人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左右,即使不休息,24小时不停歇步行,也需要17天。而实际上人是需要休息的,按照一天行走8小时来算,一个月需走25天,才能从广州 simply walk 到北京。这还没有考虑天气等意外因素。

骑马的话,马的时速约在25-40公里,如果选择速度较快的马,每天行进10个小时,每个月计算25天,每天可以走250-400公里不等。那么从广州到北京,预计需要20-30天。同样要考虑到马的体力需要调配,不能每天全速奔波。

所以,步行要花1个多月,骑马也需1个月左右,这才是真实的行程时间。

四、轿舆渐行,马车颠簸前行

除了步行和骑马,古人还有哪些出行方式呢?

村里的红娘是个热心肠的大妈,听说王五要上路,她忙拉着王五的手劝道:“北京那么远,单骑马太辛苦了,不如你坐我们村里的马车去吧,可以躺在车厢里睡觉,轻松多了。”

王五笑着说:“马车不还是要马拉着走吗,又慢又颠簸,天天被颠得头晕眼花,骑马直接多了。再说,我也付不起马车的车费。”

红娘解释道:“马车确实要慢一些,而且颠簸也比较严重,不过有车厢可以遮风挡雨,总归要舒服一些。当然,马车的车费不便宜,要比骑马贵上好几倍,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负担得起,所以还是自行骑马经济实惠。”

除了马车,古人出行还会选择驴车、牛车等等,原理大同小异。这些交通工具可以利用动物力量拉着人乘坐,比步行轻松,但由于要承载乘客和车厢自身重量,速度不快,且颠簸严重。

此外,古代贵族会乘坐轿子或步辇。轿子是有顶盖的轿厢,步辇是开放式的,需要人力抬着,这两种方式速度不快,但尊贵舒适。常见于皇室大内和富人使用。

结语

数千里路,踏上漫漫征途;日月如梭,于久远岁月留下脚印。曾几何时,一弯新月,一壶清茶,便可历尽千帆;今时今日,纵横神州,弹指一挥间便可实现。先哲云:“国无百年,其运衰矣;家无七代,其道微矣。”岁月流逝,看似未变的山水,实则早已面目全非。

我们躺在飞机与高铁的软椅上,数小时便跨过祖先几个月的路程,只能感叹古人的艰辛,庆幸今日的发达与便利。而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都只是过客,进者换代,境遇各异,但都在感受生命的精彩。珍惜当下,感恩生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也不忘记历史的沧桑,这样才能让生命的旅途变得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广州   北京   大娘   颠簸   马车   村里   古人   古代   速度   小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