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陈奕迅还是爱国人士,这才几天,怎么又被人骂是过街老鼠了


陈奕迅,最近真是"新闻磁铁"。

一时间,新闻和争议纷纷扑向这位老大哥。


先是,陈奕迅在美国旧金山开演唱会,话筒一握,这家伙就开始抨击洛杉矶的大街。

直接说:大街上,全部都是屎,不知道当地的华人们是怎么在这里生活几十年的。


大家夸:陈奕迅真爱国,什么都敢说。



没几天,陈奕迅回到祖国澳门开演唱会,讲感言时,台下突然有观众大喊“讲国语”。

陈奕迅突然黑了脸,随即用英语回应:“我喜欢随心所欲地说我想说的语言”。

也许是现场太尴尬了,进而解释道,他也可以讲国语,只是希望要求的时候态度好一些,如果有人大喊“讲英语”,他态度也不会好。


现场视频流出后之后,

大家骂:陈奕迅不尊重国语,太傲慢了。


明明相隔不到一个星期,前几天陈奕迅还是敢说揭露美国现实的“爱国人士”,

这几天,陈奕迅这就又被别有用心的人贴标签成了不尊重国语,人人喊打过街老鼠了



我不知道,到底是哪批人在给陈奕迅扣帽子,但是这个帽子未免扣的也实在是太大了。


早在2015年10月9日,

陈奕迅在悉尼的演唱会,他就夹着英语,粤语,普通话,谈过了自己关于语言的看法:


我没有办法同时兼顾到所有的观众,

又要讲普通话,又要讲粤语,因为是在悉尼所以现在又要讲英语,如果现场还有泰国观众的话,我还要讲泰语。同样的一句话,要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讲三遍四遍,很辛苦

而且我刚刚才唱完,真的很累也很烦,


不会讲广东话的人,学一下广东话,不懂普通话的人,学下国语,英语不好,学英语。


我知道,学国语很不容易,你看我自己就是例子,我爸从我一岁的时候就开始跟我讲国语,但是我只能听得懂“我们”和“没有”...




因为学了国语还有粤语,长大后,我的语言系统就有“垃圾”和“乐色”,“徘回”还有“徘徊”,脑袋容易炸,尤其是学的词语越多,越不知道用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话。


我理解广东人学普通话很难,

你看我的朋友梁朝伟就不会讲普通话,他的普通话,就跟三岁的小孩子一样,听不懂....

还是要多读些书,朋友。


所以真的让我同时讲三种语言很累,

我尽力了,因此我想用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

比起我和大家闲聊的语言,

我希更望大家更能专注歌本身传递的内容。



以上的全部内容,全部保真。

不信的,大家可以去搜这场会记录。

网上都能翻到,当年的陈奕迅视频。


所以,用什么语言,我觉得陈奕迅早在2015年的悉尼演唱会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讲什么语言,一直都是自己的自由。


记得后来有一年,陈奕迅又跑去悉尼旁边的墨尔本开演唱会,全程只唱国语,说国语,前场起哄叫他讲粤语他就不,一直到结束。


他这人一直都是这样的“真性情”。

记得当年还闹出过这样的一件事...



前几年,陈奕迅在《中国好声音》做做评委,期间有个选手和他套近乎“其实我是在香港工作?(切换广东话)我们可以说广东话。” 陈奕迅直接回她:“我不会说广东话。”


那个女选手自以为挽尊说:“那你的歌是谁帮你唱的”陈奕迅也是一点面子都没给,当着摄影机面的说:“一直一直都有别人帮我唱歌的。”


陈奕迅真的不会广东话吗?怎么可能。


他之所以生气,就说因为那个不看场合说话自以为个性的选手其实本身就很不客气,

那就没必要对她客气...



这一次引发争议场合,是在澳门,


陈奕迅作为一个香港人,到澳门开演唱会,自然而然地用粤语演唱,毕竟这是他的母语,是他情感的出口,我觉得没有问题。


而且,这一次澳门演唱会的歌单也大都是冷门粤语歌,现场其实很多观众是澳门,香港,还有广东地区的人,这些人听不听得懂普通话,我觉得大概都能听懂,但大家冲着澳门这个地方的演唱会也有想听演唱会,也有希望陈奕迅能够多唱粤语版本的心思,


毕竟,任何人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手说自己当地方言的时候,还是会很开心的。如果陈奕迅是在上海,不讲普通话,那是不贴心,但是演唱会都开在了澳门,照顾了一下广东地区的朋友,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你可以说陈奕迅态度有问题,

但是像陈奕迅,出道就经常和自家粉丝对喷的以往历史,他摔脸色,太正常不过了...

只是,他大概也没想道简单的怼粉丝和对语言选择,被戴上了“辱华”的大帽子,

他只是说了他的家乡话,却被按着头在社交媒体上被公之于众,仿佛成了街头老鼠。




就事论事,无论是陈奕迅吐槽「旧金山脏乱差」,还是在澳门演唱会「不讲普通话」,

这些事就不该从「政治化」角度去看,

不应该去过度的解读。


当陈奕迅说旧金山“脏乱差”的时候,他可能就只是想表达:“哇,我踩到了屎。”

但是我们这群“特殊”的吃瓜群众,偏偏要想:“哎,他是不是在暗示这座城市的管理有问题?”或者“陈奕迅这是在挖苦美国政府吗?”


我们不要把这看作是一个人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管理层面的讽刺或评价。



再来看澳门演唱会那档子事,陈奕迅选择“不讲普通话”。也许他只是想让自己回到20年前的一个小酒吧,哼哼自己的第一首粤语歌,找找那种初出茅庐的感觉,


又或许当初觉得太累了,就一直用粤语夹着英语来说话。(没办法,粤语夹着英语说法的方式,是应该殖民时期留下的病症)。


但我们现在有很多人,非得想:“哦,他是在表达对某个政策的不满吗?”或者“他是不是要宣扬某一个地区的语言对抗呢?”

可,你见过有人因为吃了太多巧克力,就想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巧克力的供需关系吗?



为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一个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呢?难道我们真的那么害怕面对一个纯粹、没有深层次含义的事实吗?


还是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或者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分析师”,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舞台来展现自己?有时候,一个苹果,就只是一个苹果,它的背后没有任何故事,也没有任何的暗喻和讽刺。


同样地,一个艺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也只是他个人的选择和表达,不必加上那么多的“调料”。不要为了自己的某种满足感或者是某种臆想,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这世界已经足够复杂了,我们没必要再为其加料。


更何况,陈奕迅的立场也一直没有问题。




当年,新疆棉事情爆发的时候,

陈奕迅本来是阿迪达斯的全球终身代言人,但是这件事情爆发之后,陈奕迅立马跟阿迪达斯解约,并且支付了2个亿的违约赔偿金。

你要知道,这份代言——陈奕迅只需要躺着,什么都不用干,就能每年进账5000万,

但是他最后还是取消了,并且支付了赔偿金。


当然,有些人可以说他是为了内地市场,但是好歹人家是真的做了,事实上,他要不想做,完全是可以像当年的蔡依林那样全程装死。


在这种立场的问题是,把自己的态度模糊化。

你看现在蔡依林不也还是在内地开演唱会吗?


因此,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

场下喊了三个字,场上反馈三段话,

场外解读三千篇,帽子搞起三亿顶



通过这些事件,我也相信一些聪明的人也看到了,我们的社会里有一股潮水在涌动。

那些上千年的书籍和诗句所描述的‘温文尔雅’已经逐渐脱离现实了。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时代的潮水,它似乎要把一些隐藏在深处的思维冲到表面上来。

自古到今,大家都在说:“哎呀,中国人真的是太和善了,太温柔了。”如今,这种“和善”好像正在变味,融入了一些“火药味”。

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我们变得有了点“脾气”,像是一个青春期少女突然发现自己的魅力,开始对外界散发魅力,一个从幼年时期突然长大的男孩,开始向外展现肌肉。



想象一下,一位总是低着头、话不多、身体略显瘦弱的学生,某天突然发胖、开始锻炼、学会了自我表达,然后再也不低头了。


是的,这是当前中国人的状态,或者说,正在变成的状态。这种改变,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当然,有了钱,人会更有底气,更有自信,但这还不够。


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维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我们了。


那种过去的“遇事先反思,反驳都不敢太大声”的日子,也许正在变成历史的注脚。


现如今,我们不再那么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们”,而是更多地考虑“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这也是一种进步,是不是?


这种转变,其实并不意外。


毕竟,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怎么可能一直都是那个低着头的孩子?


经过这么多年的沉默,是时候喊出来了。





所以我觉得那个喊“讲国语的人”没有错,陈奕迅的“拒绝和说话被打断生气”也没问题。

他们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心理的想法,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都可以自圆其说。


我相信,如果放在90年代,你不会看到有观众回去喊“讲国语/普通话”,现在我们看到有观众在底下去喊“讲国语”了,这是好事。

因为这说明,在我们的民族崛起之后,我们已经有去呐喊和争取自己的权益了。

而陈奕迅的“拒绝和生气”也没有错,


因为他不需要带上面具,去刻意的迎合人,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拒绝,而不是需要畏畏缩缩的打太极,他也可以去伸张自己的权益。


尽管,站在内娱的角度来说,陈奕迅的艺德跟大家想象到的香港偶像完全不一样,尤其是跟刘德华那种非常完美的偶像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只要陈奕迅的立场没有问题,脾气和态度问题,这就是粉丝和偶像自己的问题。

没有完美的偶像,也没有完美的粉丝。

社会应该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透过这件事外面,我觉得非常值得探讨的是:现在,我们文化与政治似乎已经变得难以分割,艺人们往往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却经常被置于放大镜之下。

他们的言行,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可能被解读为对政治和文化的挑战或批判。

所以陈奕迅简单地粤语唱歌或对一个城市发表评论,但他的言行很快就被放在了放大镜下,被解读为隐晦的政治立场或文化挑衅。


这种对话语审查其实反映出一个更为深刻的全球性社会的现象:权力的焦虑与对单一话语的渴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和语言都被视为某个社群的身份标识。

一旦这些身份标识偏离了主流,

就可能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威胁。



可有一个问题,这些身份标识如果偏离了主流,真的会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威胁吗?


我觉得有一部分肯定是的,但有一部分并不是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一部分是,就全部打死他们,我们不能被既定的话语体系所禁锢,以至于看不到那些跳脱框架的的真实。


因此,我一直觉得,那些人将身份标识高挂嘴边,本质上是在让我们看不到框架外的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在信息茧房里。


所以我说把身份标识经常挂在嘴边的人才是最坏的,因为人的身份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的这么多年搞开发,搞一带一路的建设,就是在努力全球化。


在打破封锁,就是在试图打破了现在有的权力和单一话语,去探索一个更大的世界。


那些动不动上价值观,然后给你扣上一顶3000斤帽子的人,动不动口里就喊着要打倒谁,而不去解决问题的人,这种人才是最坏的。


因为他们这群动不动扣帽子的学者,社评人,专家跟太平洋对岸的那批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只想把你拉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同质化,单一化文化的旋涡里....



抛开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我是真的希望——那些喊着“讲国语”的观众们,和“因为感觉到被触犯而生气并拒绝”的陈奕迅们,


这样的人越来越远好...


面对诉求和回应,不要打太极,大家都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才是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旧金山   悉尼   粤语   过街老鼠   爱国人士   澳门   英语   普通话   国语   演唱会   观众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