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路过金山寺,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听懂了也许就不会死

前言

1127年,在金国铁骑的步步紧逼下,北宋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一年,金兵直搗汴京,挟持二帝北去,北宋正式灭亡。金兵肆意焚掠,掠夺了北宋的国库财富和宫廷美女。两位北宋皇帝也被金人软禁在北方苦寒之地,遭受凌辱和折磨。

这场突如其来的靖康之变震慑了全国上下。原本富庶的北方中原沦陷,百姓涂炭,士民悲愤难忍。

一、北宋的靖康之变,岳飞志在光复

在河南汤阴一个普通农家,一位神童岳飞诞生了。他天资聪慧,力大无穷,从小显露出军事天赋。11岁能将《孙子兵法》了如指掌,看遍各类兵书。他有着坚定的理想——长大当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光复被金人占领的河山;讨回两位被金人凌辱的皇帝,重建大宋江山。

1127年,16岁的岳飞志愿从军,投奔南宋高宗赵构麾下。这时,赵构已经在江南建立起了南宋王朝,自称高宗皇帝。他口头上号召收复中原,实则早已习惯了江南太平日子,并不真心想收回两位北宋皇帝。

岳飞为人耿直,多次直言劝谏高宗,主张 最优先为北上收复两京。他语重心长地分析当前的国家局势,陈述收复中原的重要意义。

岳飞指出,两位北宋皇帝现在被金人囚禁在北方,遭受凌辱,南宋有责任并有义务将他们救出。如果两京不收回,只会让人心动荡,金人志得意,不利于南宋的发展壮大。

可是高宗并不想听从年轻的岳飞的建议。他已经习惯了南方的安逸日子,一心想长期据守江南之地偏安一隅。如果两位北宋皇帝回来了,自己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所以对岳飞的北伐主张,高宗是抵触的。

岳飞看出高宗不想发动北伐收复故土的真正原因,内心非常失望。他认为天下兴亡、民族气节比个人地位和权力重要得多,高宗这样自私自利会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岳飞劝说了多次仍无法打动高宗,终于只能离开高宗手下,转投宗泽帐下。

在宗泽手下,岳飞获得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他在宗泽麾下,学习训练军队,熟悉军事策略。结识了许多有志之士,比如文天祥等人。几年下来,岳飞已经成长为一名可倚重大任的统帅。

1134年,金兵大举南下进犯。岳飞率领仅三百人,在滑州大败金军两万人。这场大捷让岳飞一战成名,宗泽也开始重用他这位年轻的猛将。岳飞在宗泽手下渐渐成熟,1136年他离开创立自己的岳家军。一个让金人恐惧的军事集团自此诞生。

二、收复江山 抗金英雄

离开宗泽后,岳飞如愿以偿创建了自己的军队——岳家军。这支编制严密、训练有素的新军,打破了当时南军不堪一击的印象,很快在战场上树立起威名。岳飞亲自训练岳家军,将之打造成一支作风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

在岳家军的率领下,岳飞打了一场场漂亮的仗。他先后攻占襄阳、郾城等地,击退金军的多次进攻。1140年,在岳飞等将领的努力下,南宋已经收复了河南、陕西等地的广大失地。

这些战功让岳飞声名鹊起,人称“岳武穆”,成为抗金的旗手和希望。民间更是盛传天助英雄,必能收复中原。一时间,岳飞的威名远扬四方,传为佳话。

与此同时,金国使者频频向南宋施压,要求速速除掉岳飞这个心腹大患。他们看到岳飞的北伐如日中天,心中既忌惮又害怕。金国多次向高宗发出最后通牒,要高宗立即处置岳飞,否则就北伐南宋。

面对金国的压力,高宗内心十分惶恐。他也注意到岳飞的声望已高过自己,若不除之,自己的地位必受威胁。于是暗地里准备除去岳飞这个心腹大患。

1141年农历正月,当岳飞陷入围攻襄阳的战事之中时,高宗突然发出诏书,多次召他回京。当时形势对岳家军极为有利,围城已经取得进展。岳飞对皇帝的诏书感到诧异。然而面对君命,他也只能带兵返京。

在回京的路上,岳飞路过曾经藏身修行的金山寺,特地去看望老友禅师道月。道月禅师见他回来,内心充满不安。他预感这次回京,岳飞必遭陷害。为了救他性命,道月禅师留下了一首警示的诗:

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涛旁。可惜岳飞没有看出诗句中的深意,还是踏上了去京的路途。

三、风波亭下 英雄走向末路

回到临安后,岳飞立即受到高宗的冷遇。他被剥夺兵权,软禁在府中。接下来,奸相秦桧等人对岳飞发动了数轮诬陷。

秦桧歪曲事实,诬告岳飞“坐事燕京”,意图谋反。他们煽动高宗对岳飞处以极刑,以绝后患。高宗素来忌惮岳飞,这下子更加想除之而后快。最终,他批准秦桧的建议,准备杀害岳飞。

1142年初,岳飞在临安风波亭遭秦桧害死,时年仅32岁。他至死都没有想明白,一个忠心报国的大将军,怎会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

风波亭,正是道月所说的地方。那句“风波亭下水滔滔”如今想来,已成为一个不祥的预言。岳飞之死震惊朝野。民间更是痛心疾首,无数人为这位爱国英雄的悲剧命运痛哭流涕、悲愤填膺。

岳飞生前收复的城池多达四十余座,如果不是被奸相所害,以他的勇武才能,收复河山指日可待。只因他终究未看穿朝廷的险恶用心,这一统一祖国的壮志也成为泡影。

如今,岳飞那种为国捐躯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历史终将证明,正义的事业虽遭挫折,但它像种子一样,终会在适当的时机破土而出,绽放出垂青的花朵。

四、悲剧英雄 岳飞之死让国人痛心

岳飞殒难的噩耗一传开,立刻在全国掀起了一片悲痛的波澜。民间仰慕岳飞的琴瑟和鼓,无不为这位民族英雄的悲惨命运而痛心疾首。百姓们争相前来吊唁,抚今追昔,不胜哀恸。

士大夫们也都默默流泪,为国家的昏庸无能而叹息。在他们看来,一个忠心爱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就这么莫名其妙被昏君害死,实在使人扼腕痛悔。

岳飞生前严明军纪,训练有素的岳家军更是让百姓们格外钦佩。民间盛传天将借他之手收复河山,没想到一场浩大的梦想就这样被阴暗的朝堂势力给葬送了。

有识之士纷纷感叹,如果没有奸相之祸,以岳飞的才能,收复中原早已指日可待。现在却只能任由金人长驱直入,中原沦丧。岳飞的死,不仅让北伐夙愿难圆,也将严重影响南宋的国力和民心。岳飞生前与道月禅师的言语,现在回想起来,已成为一个个动人的佳话在民间流传。

道月曾预见岳飞去京必遭不测,在诗中啼血提示,可惜岳飞终究未能识破其中深意。道月禅师在得知弟子死讯后,潸然泪下,为之撕心裂肺。一个民族的英雄,一个监国的良相,就这么在黑暗的朝堂政治中落得这个悲惨的结局。

结语

岳飞死后,抗金派一蹶不振,投降主和的声音占了上风。不久,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此后数十年间,南宋承认自己为金国的“南倭”,每年向其进贡大量金银丝绸等物资,以此换取北方的和平。

如此耻辱的协议使早已衰落的南宋王朝更加一蹶不振。北方的故土任由金人践踏,南宋国内也愈发的腐朽黑暗。这都是岳飞殒难后,南宋朝政日益堕落的结果。岳飞之死,直接导致抗金事业一蹶不振,也让南宋朝野再无豪杰。

岳飞虽身死风波亭,但他那种热血报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历史终有公断,正义的事业终将开花结果。未来的中华民族必将实现强盛复兴,岳飞收复河山的遗愿也终将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禅师   金山寺   靖康   岳家   中原   河山   南宋   北宋   风波   皇帝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