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死局,以“赌国运”的思维“下大棋”,岂有不败之理?

麦克阿瑟和日本的赌国运与下大棋1951年4月16日,东京大雨倾盆,离开官邸的麦克阿瑟面色凝重,他此行是要乘汽车前往机场,然后直接飞往美国。因在朝鲜半岛表现糟糕,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五星上将”被总统杜鲁门解除职务,勒令回国,这同时也标志着麦克阿瑟七年日本占领军司令的身份宣告终结。在麦克阿瑟前往机场的路上,有数百万日本民众送行,这至少证明了麦克阿瑟主导的日本战后改革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同。回到美国后,麦克阿瑟忙于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并留下了“老兵不死,只会逝去”的金句,而在一次被问及关于日本的看法时,麦克阿瑟说:日本这个民族不成熟,像个十五岁的少年。麦克阿瑟此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日本在很多问题上的表现确实显得极不成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在解决问题时,总想着以“赌国运”和“下大棋”的方式进行。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全方位改革,在各个领域上向西方列强学习,通过改革,日本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一路狂飙,并成功跻身“列强”行列。但是,日本的改革并不彻底,有明显的封建势力残余,日本的崛起过程也伴随着多次“赌国运”。因为有两次成功“赌国运”的经历,日本政客们在关键问题上习惯于“赌国运”,而在日本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后,日本一些所谓战略家们又开始热衷于“下大棋”。“赌国运”与“下大棋”成为了当时日本高层的普遍习惯,但是赌国运靠的是孤注一掷,“下大棋”靠的则是精心的计算与谋划,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日本人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式是:时时刻刻想要去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而在这盘“大棋”的几个关键节点上,要通过“赌国运”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想“下大棋”就必须计算到各种各样的局面,只有这样这盘“大棋”才能下下去,但是已经沦为赌徒的日本人为这盘“大棋”预设的前提条件是:每次赌国运都能赢。

至于“赌国运”失败时该如何面对,日本的这盘“大棋”中并没有这个预案。于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日本人在下一局令人绝望的“大棋”,只有在其对手完全按照日本的意愿去行动的时候,日本人才能赢下这盘棋。然而,对于自己“赌国运”能力有着一种谜之自信的日本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依旧相信自己会赢下这盘“大棋”。海权时代。1853年,随着美军炮舰横冲直撞地闯入日本江户湾,日本,这个与亚欧大陆一水之隔的岛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岁月,开始睁眼看世界。这一看不要紧,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差点被当时的世界格局惊掉下巴。在之前的千年里,日本这个不大不小的岛国自成体系,由于体量过小,自身发展很容易陷入天花板,于是,内卷成为了这个岛上居民的宿命,千年来,岛国的身份是锁死日本的牢笼,被困在孤岛上,是日本难以摆脱的命运。

但是,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睁眼看世界时,世界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当时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当时的世界老大是一个叫英国的家伙,而它,也是个岛国,且其地理位置与日本十分相似,区别只是它在欧亚大陆的另一边。岛国身份,在过去千年的陆权时代都是束缚日本的枷锁,而到了海权时代却可以成为日本纵横捭阖的利器,这种外部环境的转变让日本高层欣喜若狂,他们决定快速行动,加入这场列强之间的盛宴。1868年进行的明治维新为日本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此后的日本开始在学习西方(尤其是英国)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此时的日本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亚洲的大英帝国。在明治天皇的主导下,日本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国力蒸蒸日上,与国力一同增长的还有日本的野心,19世纪末期,日本将目光盯上了它的那个垂老的邻居:大而不强的大清国。第一次豪赌:大清国。

19世纪末,大却腐朽的清帝国与小但极具野心的日本国要为东亚霸主地位争个高下了。日本知道,要想成为列强,干掉面前这个虚弱的庞然大物是迟早的事,于是,日本早早向朝鲜和清帝国派遣特务,刺探情报,随着掌握情报越来越多,清帝国那腐朽虚弱的形象逐渐清晰,这给了日本勇气,与大清国这个庞然大物一较高下。但是,即便知道清帝国外强中干,内部矛盾重重,此时的日本贸然向清帝国动手仍十分冒险,毕竟,当时清帝国的人口规模和军队规模是日本的10倍,还拥有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海军,纸面实力来看,与清帝国交手,日本胜算不大。所以,在开战前,日本的海军与陆军都做了较为周密的计划,日本军方认为,与清帝国的交战胜负关键在海上,如果日本海军能够打败清帝国的北洋水师,陆军可于渤海湾登陆,直抵直隶地区;如海战双方相持不下,则日本陆军以控制朝鲜半岛为重点;如海战失败,制海权归于清帝国,则日本陆军作战重点应放在本土防御。

由于准备充分,日军与清军一交手,胜负的天平就开始向日军方面倾斜。清廷派去镇守平壤的万余人的部队迅速被由汉城出击的8000余名日军击溃,清军在朝鲜半岛失利,只得退守鸭绿江。但鸭绿江防线同样脆弱,在日军猛攻下土崩瓦解。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清廷开始陷入慌乱,由于十分担心日军占领沈阳,甚至威胁北京,清军在鸭绿江至沈阳、辽阳之间及山海关、天津、通州等地布有重兵,但是对于辽东半岛的防御却显得十分薄弱,这导致辽东半岛迅速落入日军之手。海战方面,战争初期,北洋水师奉行“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主要巡弋于大同江口以北和威海、旅顺之间,只负责执行一些护航任务,这等于将制海权直接让给了日本海军。但是,即便只执行护航任务,北洋水师仍不能避免与日本海军遭遇,于是,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彻底失去了制海权。

日军拿下辽东半岛后,又向山东半岛用兵,战场上连连败北的清廷决定议和,以割让台湾赔偿2亿三千万两白银为代价换来了暂时的屈辱的和平。日本方面由于打败了大清国这个传统的东亚霸主,并在战争中攫取到大量好处而陷入一种狂欢,这次成功的“赌国运”让日本尝到了甜头,也给了他们继续扩张的野心。第二次豪赌:日俄战争。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高层还算清醒,他们意识到此次胜利有侥幸的成分,日本不可能一口吃掉大清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要与大清国打交道,于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屡次向大清国示好,希望一同对付北方的俄国。但此时的清帝国被失败的屈辱冲昏了头脑,不但没有与日本加强合作,还寻求与俄国合作。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在欧洲的扩张已达极限,正将扩张的矛头转向远东地区,对于中国东北的黑土地,沙俄垂涎三尺,甚至制定了完全侵占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

此时的清帝国竟找沙俄合作,这无异于羊入虎口,沙俄政府顺水推舟,威逼利诱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与沙俄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是一步不折不扣的臭棋,清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想法有多么愚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沙皇俄国以剿灭东北义和团为借口出动大军占领东北,并得到了旅顺港,这个沙俄梦寐以求的远东不冻港。《辛丑条约》签订后,大部分列强军队皆撤出中国,唯有俄国仍在东北布有重兵,大有赖在东北不走之意。沙皇俄国的这一系列举动极大地触犯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于是,日本国内加紧扩军备战,积极准备与沙皇俄国之间的决战。同时,英国为了制衡俄国,与日本签署了英日同盟,日本获得了世界霸主的背书。在获得英国支持后,日本还取得了一个国家的暗中支持,那就是大清国,在认识到沙皇俄国的威胁比日本更大时,清帝国决定与日本秘密合作,在战争中为日本提供情报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不过,尽管有这些方面的支持,日本与沙皇俄国开战仍是一个巨大冒险,当时沙俄有1.4亿人口,国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且俄国可不是大清国,它早就步入列强行列,且是一个从未停止过扩张的野心勃勃的帝国,在体量上,足以压死日本这个刚刚完成工业化的蕞尔小国。唯一让日本感到欣慰的就是俄国的主要兵力在欧洲,在远东地区,俄罗斯帝国的陆军与海军太平洋舰队规模与日军旗鼓相当。1904年2月8日夜,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日俄战争正式打响。日本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动手,是因为此时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修建完成,一旦这条铁路修完,俄国向远东地区运兵将方便许多,此时的日本只能试图以速胜的方式击败俄军。但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日俄战争开打后,俄国一方面从欧洲向远东运兵,一方面命令波罗的海舰队赶到远东,与太平洋舰队汇合一举消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战争每拖一秒,胜利的天平就向俄国方面偏斜一分。对于日本来说,时间就是敌人,战争初期,双方陷入相持,日本快要急疯了,为了尽快打开局面,日本陆军对俄军展开不计代价的疯狂进攻,最终,日军士兵拿人命填出了战场上的优势,日军攻陷包括旅顺在内的俄军大部分要塞,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海战方面,由于俄军不断不断犯错,一系列迷幻操作后,俄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彻底打败。占领旅顺,击溃俄太平洋舰队后,战局出现根本性逆转,此时面对万里之外赶来的俄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以逸待劳。1905年5月27日,已经在海上航行一年的俄波罗的海舰队终于赶到远东,并在对马海峡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遭遇。双方开战前,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说出了日后被反复提起的一句话:皇国兴废,在此一役。东乡平八郎。

这次海战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完全胜利而告终,至此,俄海军三大舰队三去其二,不可能再对日本海军产生威胁,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日本又一次赌赢了国运。总结:麦克阿瑟和日本的赌国运与下大棋成为了日本高层的普遍习惯。从日本战后改革到与大清国和沙俄的战争,日本通过赌国运和下大棋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然而,这种赌博的方式并非没有风险,事实上,日本在赌国运和下大棋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尽管如此,日本在一些关键时刻取得了胜利,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自信,甚至在面对异常困难的局面时依然相信自己能够获胜。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赌国运和下大棋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选择。它们依赖于运气和特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并不能始终如一地存在。当日本的赌注失败时,他们往往没有准备好应对失败的后果,这使得他们的战略变得脆弱和不可持续。因此,我认为日本需要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战略选择。

他们应该放弃赌国运和下大棋的冒险方式,而是更加注重计划和战略的制定。只有这样,日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最后,我想问读者们一个问题:你认为赌国运和下大棋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选择吗?为什么?欢迎留下你的评论和观点。日本的“大棋”:赌国运与侵略的悲剧自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来,日本依靠“赌国运”的策略成功跻身列强之列。然而,他们的胜利幻象很快被现实打破。面对经济困境和与老牌列强的竞争,日本选择了军国主义之路。然而,他们忽略了侵略战争的风险与代价。本文将回顾日本崛起背后的两次赌局,并探讨他们在与中国和美国的战争中的“大棋”计划。最终,这些冒险只带来了悲剧和失败。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次成功地以弱胜强,成为列强之一。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让日本误以为他们掌握了“赌国运”的窍门:只要大喊“皇国兴废,在此一役”,然后不顾一切地前进,就能赢得胜利。

然而,他们忽视了这两场战争都是有限战争,对手没有拼上国家的命运。一旦遇到不死不休的战争,他们的赌局就不再奏效。日本在崛起为列强后面临着新的问题。老牌列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日本则选择了军国主义道路。他们意识到控制中国是实现争霸的关键。然而,日本在控制中国方面的策略存在分歧。一些温和派政客主张通过经济、政治和外交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而军方则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然而,他们都低估了中国对日本侵略的坚决抵抗。日本最初在侵华战争中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占领了北平、天津、上海甚至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然而,他们期待与国民政府和谈的希望却一直落空。随着武汉会战的爆发,日本的战争准备金耗尽,他们陷入了物资紧缺的困境。而中国政府始终坚决抗战,拒绝和谈。日本意识到他们之前的赌局策略在这里已经不再奏效。然而,日本已经中了“赌国运”的毒。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美国。日本与美国的矛盾不断升级。

日本是个岛国,对钢铁、石油等物资高度依赖美国进口。虽然一开始,美国对日本的出口没有限制,但随着战局的变化,美国开始采取限制措施。由于物资紧缺,日本决定通过侵略东南亚来获得更多资源。他们希望通过偷袭珍珠港和一系列海战,击败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占领东南亚,威胁美国西海岸,迫使美国重新卖给他们战略物资。然而,日本的“大棋”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日本海军的优势被彻底打破。美国在工业生产能力的支持下,一路推进到日本本土,最终以原子弹报复了珍珠港袭击。日本的赌局失败了。他们只是考虑了有限战争的思维,却没有意识到与美国的战争已经成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日本的“大棋”最终以悲剧收场。那些自认为是“大棋”的执棋者们或者被绞刑架上,或者侥幸活了下来。然而,他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呢?

在发动侵略战争时,他们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当成随意宰杀的羔羊,忽视了这些人同样是人,同样会拥有悲伤、痛苦和愤怒,同样会反抗。日本高层将日本民众视为工具和手段,而非人类。然而,这些家伙们忽略了一点:一群疯子带领一群炮灰,或许能打赢一次战役,但却无法打赢一场战争。总之,日本通过赌国运和侵略战争的“大棋”,最终以失败和悲剧告终。他们忽视了战争的风险和代价,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视为可随意牺牲的弃子。然而,他们无法预料到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同样具有反抗的决心。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赌博和侵略只会带来毁灭和悲伤。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尊重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权益。你认为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有哪些教训?你对赌国运和侵略行为有何看法?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国运   沙俄   日本   麦克阿瑟   俄国   死局   帝国   列强   美国   日军   不败   思维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