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大饥荒(十一):饥饿和驱逐“帮助”爱尔兰解决了人口过剩

文 | 罗格

《食物改变历史》(上、下卷)作者


我将尝试全景梳理19世纪中叶爱尔兰大饥荒发生之前、之中、之后发生的故事。这是连载第十一篇,持续更新,您的关注、支持是我的动力。


1847年1月,伦敦终于无法再忽略来自爱尔兰的灾难。维多利亚女士本人也为爱尔兰人捐献了2000英镑。

维多利亚女王

罗素首相终于提交了他的新的救济方案,首先是开设施粥站,每个人可以免费领到一份配给,作为救济灾民的临时举措。但他重申:“把对人民供应食品的任务留给私人企业和正常贸易,将是一种更明智的做法。”所以,他更重视《济贫法》的放宽,即由爱尔兰地方济贫税来负担灾民。

1847年8月,在新一季的土豆出产前,爱尔兰《济贫法》委员会在都柏林成立。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无法从地主们那里收到税。因为根据《济贫法》,地主除了地产,还要为少于4英镑的小屋交税,避税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爱尔兰农民的小屋消失。同时,拥有四分之一英亩土地的人,也被排除在救济之外,为数不多的、饥荒前拥有一小块土地的爱尔兰小农,也彻底消失了。

大饥荒时期被遗弃的房屋

这场从1845年开始的大饥荒,实际上一直持续到1851年。1851年,英国再次进行人口普查时,爱尔兰的人口已经减少到655.2万人,相比上一次的普查数据,减少了近20%,而如果算上未纳入统计和自然增长的数字,爱尔兰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即250万人。

不列颠政府忽然发现,自己有了意外的收获:爱尔兰原有的土地制度瓦解了,小块的土地逐渐合并成大农场,终于有条件进行英国式的农业生产——从这个角度说,土豆引发的大饥荒,无疑是爱尔兰特色的“圈地运动”。

爱尔兰人移民也在大饥荒时期达到了顶峰,1841-1851年间,约37.4万侥幸活下来的爱尔兰人,走进了英国的工厂。1849年,卡迪夫的卸货和装货工资分别为每吨2.5和3便士,爱尔兰人为了免于饥饿,只要0.5便士和1便士就干了。此外,还有更多人移民到新大陆的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远离故土的廉价劳动力。

爱尔兰人离开故乡

事实上,在大饥荒期间,有许多英国人相信,这正是马尔萨斯说的,人口增长超过食物生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只有抑制人口增长,才有可能改善爱尔兰。不列颠用一场真正的实验,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

饥饿和驱逐,终于“帮助”爱尔兰解决了“人口过剩”。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爱尔兰   马尔萨斯   饥荒   不列颠   维多利亚   爱尔兰人   便士   灾民   英国   饥饿   人口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