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有多强?测试农业物联网,检验多功能供电系统

前言

针对农业物联网终端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的能源提供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农业物联网多功能供电系统,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充电保护控制、输出电压显示和电能存储等基本功能,为用户提供5 V和12 V直流电压,另外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交流220 V供电、自动逐日循迹、防盗报警等扩展功能

通过实验测量,在使用30 W光伏板、内部采用12 V、7 AH铅锌蓄电池容量作为供电电源,外部接12 V直流负载,在3 A放电电流条件下,全天24 h供电最低储电量为36%、最高为100%,充放电次数达到500次以上。

实际产品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模块化设计等特点,适合于农业物联网等不便于连接外部电源等工作环境。

太阳能发电系统介绍

太阳能发电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逐日云台、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电源转换模块、电源输出组块、电压监测与显示模块和主控制器等部件构成基本部分。

在此基础上可选择增加按键输入、振动检测、通信模块和报警输出模块等组件,并且在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在太阳能电池板功率、蓄电池容量、输出电压选择等方面提供不同参数的套件,实现根据要求灵活匹配的目的。

系统功能介绍

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农业物联网智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自动逐日追踪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源转换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工作识别系统,各部分功能及实现如下:

2.1自动逐日追踪系统

2.1.1光伏板安装角度与光伏板发电效率的关系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光伏板对太阳的跟踪精度直接影响到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太阳跟踪控制策略有被动式跟踪和主动跟踪两大类。实验证明,采用太阳跟踪的方式所产生的发电效能较固定式太阳能发电在效率上高出35%以上。

被动跟踪系统适合于大型太阳能发电设备,需要根据太阳运动轨迹进行计算,驱动执行机构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实现追踪的功能。

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多采用主动式跟踪方式,即在光伏板设备的支撑处安装调节机构,并在光伏板上添加照度传感器,根据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寻找最大值,用以驱动调节机构运动,实现逐日的功能。

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是直接辐射,相对于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而言,直接辐射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最大。

上式中投影因子A的计算已有分析,直接参考分析结果可得对ag和bg的约束值如公式

0≤ag≤(2)

-≤bg≤(3)

在设计中考虑到自动逐日系统的便捷性,采用水平方向跟踪的设计方法,即ag角度固定,通过云台电机驱动光伏板移动,改变bg的数值,实现自动逐日功能。

2.1.2太阳能板安装角度与光伏利用率实验

设计实验寻求ag在不同角度下光伏板的转换效能并加以计量,寻找到光伏板适合的安装角度。以北纬46.59度为例,在4月上旬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从上午7时至下午5时,记录蓄电池充电量并对光伏板安装倾角进行计量。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在表的数据基础上,分析并建立光伏板安装角度与发电效率之间的拟合方程,如图所示。

图3光伏板安装角度与发电效率实验数据分析图

图中可见数据整体呈抛物线形状,建立其二次拟合方程:

y=10.000 152 x2+0.173 x+0.351 5(4)

对拟合方程的判定系数R2进行计算后得R2=0.990 4,可认为二次拟合曲线较为接近真实状态下的数据变化规律。另二次拟合方程的一阶导数为0:

y′=10.000 304 x+0.017 3=0(5)

求出发电效率最高的光伏板安装角度为x=56.9。,该条件下最大发电效率为y=84.37%。同时推荐光伏板倾角应在当地纬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0。~20。

设计中计算所得光伏板夹角与该地区纬度之间差值为10.31。

2.1.3自动逐日功能

自动逐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光接收器外壳、光敏元件、光伏板支架、可调节接头、水平方向驱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自动逐日系统中光伏板支架与驱动机构立轴之间呈固定的56.9,驱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从0~180。旋转,实现逐日的功能。

光敏元件安装在光接收器外壳内部,并垂直安装于光伏板表面,用以感知阳光所在位置,当光敏元件接收到太阳光照时,驱动机构静止不动,随着地球移动,当光敏元件无法接收太阳光照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根据预定轨迹自东向西转过一定角度,直至光敏元件重新接收到太阳光照射,系统实现自动逐日的功能。

1.太阳能电池板2.光接收器外壳3.光敏元件4.光伏板支架 5.可调节接头6.平方向驱动机构

2.2充电控制系统

为使太阳能较好地符合充电要求,DC-DC变换电路选用F3205型N沟道场效应管作为主控制开关,F3205芯片耐压值50 V,最大过电流90 A,最大耗散功率200 W,导通电阻8 mΩ,工作温度在-55℃至+175℃之间。

在充电系统工作时,主控制器采集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电压和F3205输出电压,通过PWM控制器发出脉冲信号控制F3205输出电压为13.7 V,用于铅酸蓄电池充电。

2.3电源转换系统

针对现有多数传感器和移动式工作系统对电源的要求,系统可提供直流12 V、直流5 V和交流220 V供电电压,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2.4防盗报警系统

设计属可移动式安装,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包括防盗、防震、防破坏等功能。系统采用SW-18015P型震动传感器作为非正常状态检测开关,其外观如图。

图5 SW-18015P型震动传感器

SW-18015P型震动传感器工作电压3.3~5 V,采用数字开关量输出。使用时将DO输出端口接于单片机检测端口,接通Vcc和GND,初始状态下电源指示灯点亮,调节传感器上蓝色电位器,直至板上开关指示灯点亮后,反方向微调电位器,让板上开关指示灯熄灭。

通过外力震动传感器模块,此时开关指示灯会继续点亮,同时在DO端发出高电平信号,用于检测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否受到外力的移动。主控制器在系统启动后随时监听震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当发现有震动信号后,驱动专用的输出端口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5工作识别系统

工作识别系统是指为防止非操作人员误操作而设置的保护性装置。在主控制器端口中增加红外接口,负责接收小型红外键盘发出的信号,当接收到的信息符合预设值时,工作指示灯点亮,主控制器发出信号驱动输出继电器吸合,此时太阳能发电装置输出接口通电。

下图为红外接收电路原理图,主接收模块采用HL-A838K光电二极管,工作电压2.7~5.5 V,有效接收距离≤22 m。

图6红外接收电路

3系统设计

3.1硬件设计

主控制器选用STC12C5A60S2单片机,设计功能主要包括①输出电压检测、控制;②振动检测;③太阳跟踪;④红外接收;⑤系统日期时间控制;⑥显示输出;⑦报警输出;⑧数据通信等功能,具体引脚分配及功能设定如表所示。

图7主控制器电路图

系统功能分配表

3.2软件设计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所示。系统初始化包括AD输入端口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中断源初始化等内容,初始化完成后检测光伏板板输出电压值,当光伏板电压在15~18 V之间时,系统启动充电功能,向蓄电池充电。

下一步检测光传感器是否有输出,由于光传感器的功能是使光伏板面向太阳,在没有输出的情况下需要启动云台控制电机转动,使光伏板旋转一定的角度,直到光伏板面对太阳位置。

系统中需要时刻监测震动传感器输出情况,如在工作时发生震动,一般认为可能存在异常情况,通过报警器输出报警信号。

在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等待键盘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包含工作密码、输出类型设定、更改密码等功能。在对输入信号解读后,系统执行相关的操作,并返回到光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的状态检测上。

图8主控制器软件流程图

现场试验

设备安装调试后进行现场试验,具体试验参数如下:

试验时间:在2019年5月2日至5月10日

试验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农业信息化试验大棚。

试验对象:BYND-2型建三江种业公司水稻育秧棚信息化控制设备,标准供电电压直流12 V,工作电流0.3 A(待机)~8.5 A(瞬时最大),控制箱所包含设备和数量如表所示。

试验方案:设计两项实验方案,一是通过光伏板

和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试验,二是在外接负载条件下进行放电试验。

方案一:将12 V 7 AH铅酸蓄电池放电至储电量为20%,在日照充足条件下,通过遮挡光伏板表面方式,测量在不同条件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充电速度。

外接30 W太阳能电池板,调整光伏板角度为56.9度,试验期间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18时每隔1 h用DY12型全保护智能蓄电池检测仪对电池储电量进行测量,记录电池剩余电量,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见,光伏板在被遮挡时其发电效能受到较大影响,遮挡面积与光伏板发电效率和充电速度之间呈反比关系,遮挡面积越大,充电速度越慢,试验中选择最高遮挡光伏板70%表面积,经过1 d时间充电后,蓄电池储电量达到89%,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图9光伏板在不同遮挡条件下对蓄电池的充电速度

试验二:测试系统的放电性能。试验设备和现场如图所示。试验时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对负载进行不间断供电,测试其供电效果。

试验前将12 V 7 AH蓄电池的储电量充至100%,负载工作电压12 V,工作电流0.3 A(待机)~8.5 A(瞬时最大),平均工作电流3 A,在1 d 24 h中每间隔1 h对蓄电池储电量进行检测并记录。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

试验期间,监测的日出时间为4:30,日落时间为19:40。

由图可见,在直流12 V输出电压、3 A输出电流条件下,采用30 W光伏板作为电源,辅以12 V 7 AH蓄电池条件下,系统最低储电量出现在日出前5:00左右,最低储电量为36%,14:00时蓄电池储电量达到100%。

恒定负载下发电系统储电量变化曲线

图中蓄电池储电量在日出前到达最低值,随后储电量逐渐增加,正午过后达到峰值,随着午后阳光辐射量降低,由光伏板供电已不能满足负载需求,电能从蓄电池向负载移动,蓄电池储电量呈下降趋势。

结论

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农业物联网太阳能供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光能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为农业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提供便捷、高效的供电电源,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单元的独立供电。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快速进行产品定制。

装置可以通过云台实时寻踪太阳高度,自动转换太阳能电池板角度。

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损耗,起到绿色环保节能的作用。

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物联网系统进行单点供电,下一步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开发远信模块和软件,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参考文献:

[1]罗松,续合元.物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和技术创新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8(4):4-8.

[2]黄静.物联网综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32(6):21-26.

[3]路宁.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J].中国新通信,2018,18:27-27.

[4]王金平,王军,冯炜,等.槽式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45-52.

[5]张莹,李明,季旭,等.槽式太阳能系统聚光镜面参数对聚光特性的影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4):14-1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电池板   供电系统   电量   条件下   蓄电池   传感器   电压   太阳能   功能   测试   农业   工作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