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蒙阴煎饼-煎饼的品格就是蒙阴人的特质

大众网记者 林鹏 通讯员 张圣虎 临沂报道

时至今日,韩成荣仍能清晰地讲述当年修建云蒙湖水库的场景

随着微风吹起,平静的云蒙湖水,泛起点点涟漪。

坐在云蒙湖畔的小楼里,81岁的韩成荣老人望着湖面心潮澎湃,仿佛仍能看到17岁的自己劳作的场景。这片的水域,凝结着老人奉献青春的故事。

在云蒙明珠展览馆,一组讲述打夯场景的雕塑,引人注目。随着讲解员的讲述,修建云蒙湖打夯场景清晰地出现在来访者眼前:在水库大坝建设压实过程中,有拖拉机和人力两种方式。打夯是种大力道的活,需要几人合力抬起八九十斤重的夯,之后猛地砸向目标地。这样循环往复,每天打夯六七千下。

韩成荣,正是打夯者中的一员。“拉起来,嗷嗨!拽起来,嗷嗨!咱这个小夯很轻快,干完活回家吃煎饼卷大葱咸菜……”随着老人再次喊起当年打夯时的号子,那段波澜壮阔的劳动史诗,娓娓道来。

1959年11月,修建云蒙湖水库的战役,轰轰烈烈打响了。水库修建时正值寒冬腊月,施工大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动。

16岁那年,韩成荣参加了蒙阴岔河口水库的建设工作。修完岔河口水库,17岁那年腊月,韩成荣和乡亲们又前往云蒙湖水库修建地,准备开始新的水利“大会战”。

“俺们背着小被子,一路步行,直到现场。”韩成荣回忆说。从其他地方来的建设者们,带着自家的煎饼等口粮,加入了建设大军。

为了赶在来年丰水期前将水库建成,即使气温降至零下十八摄氏度,水库建设者们也在坚持施工。

大坝清槽内出现了数十个泉眼,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气里,施工者们一天四次下水堵泉眼,每次从水里上来,身上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经过3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最终完成了清基回填任务,夺取了腰斩汶河的决定性胜利。

除了要应对严寒的挑战,施工者们还要克服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玉米卷子配上飘着点油花的大白菜,吃不饱天又冷,喝口开水都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韩成荣唏嘘不已,“之所以打夯用煎饼卷大葱咸菜为号子,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煎饼是好口粮,能够吃上一口,感觉很幸福”。

修建水库之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煎饼成为奢谈。尽管这样,“没有工分,大家听从安排,从不叫苦,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就是凭着一股子奉献精神”!

修建水库的奉献精神,首先体现在库区移民。据史料记载,截至1960年3月,岸堤水库库区共移民70余个村庄、7670户、3.8万余人,移民一部分在蒙阴县境内安置,更多则是迁往郯城、临沂、沂南和黑龙江省等地。

安土重迁,穷家难离。纵有千般不舍,库区百姓坚决服从党和国家安排,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迁往异地。此外,另据统计,岸堤水库整个工程造价的75%都是由群众提供的。

“这就是俺们蒙阴人,就像咱蒙阴煎饼一样,虽然不起眼,但是关键时刻能顶上去!”韩成荣老人的话,令人动容。

造福后代的云蒙湖,凝聚着无数蒙阴人当年的奉献与付出(公茂栋 摄)

云蒙湖水库于1960年4月竣工,它既能在汛期拦蓄洪水,又能在旱季开闸放水,确保下游农田旱涝保收。水库的建成运行,使下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保障,160万亩农田得享灌溉之利。

去年,韩成荣的儿子还专门开车,载着母亲重温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并在云蒙湖大坝留影。随着快门的按下,记录下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珍贵瞬间。老人说,对比过去,如今的幸福日子过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蒙阴   煎饼   河口   临沂   库区   品格   湖水   水库   特质   场景   当年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