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完董卓之后,再看王允是什么行为,才会明白王允的毒辣

前言:

东汉末年,朝局动荡,群雄逐鹿,董卓这个来历不明的外来军阀一时间独揽大权,令群臣众叛亲离,蔡邕这样德高望重的名士也难逃被其利用的命运。

在董卓死后,众人都以为汉室已经看到曙光,却不想才过了两个月,汉室的命运又一次岌岌可危。这其中,与当时掌权的王允的作为与不作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东汉腐败衰颓,董卓专权乱政

东汉王朝自景帝、宣帝时期达到鼎盛后,政治日渐腐败,宦官与外戚掌握实权,朝纲败坏,社会矛盾尖锐。在汉灵帝时期,政治更是黑暗,宦官与外戚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焉息。而汉灵帝本人则迷恋奢靡享乐,政事全部交给宦官和外戚处理,任由他们肆意]_为,不闻不问。

百姓在此期间,苦不堪言,经济瘫痪,生计日益困难。而朝中腐败的气息也充斥各个角落,官场上钱财交易,司法领域刑讼钦夺,司空虚设,勾当成风。百姓对腐朽的朝廷越来越失望,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在这种内忧外患丛生的背景下,当时任大将军的何进看不下去朝政混乱的局面,决心清除外戚和宦官的势力,重整朝纲。他联合当时刚从西域带兵归来的军阀董卓,借助董卓在军中的影响力,诛杀宦官,驱逐外戚。

没想到,趁机入主朝廷的董卓很快就露出了野心和家暴的本性。他不断威胁年幼的汉献帝,击毙忠直谏臣,横征暴敛,权倾朝野。其专横跋扈的行为引发朝野哗然,士大夫们都对他深恶痛绝。

在董卓的掌权之下,汉室日渐式微,政令不出朝堂,百姓涂炭,社会动荡更甚。董卓性格狠戾,喜怒无常,其统治手段更加残暴和荒诞。他的出现,无异于雪上加霜,让本已风雨飘摇的汉室雪上加霜。

二 王允设计诛杀董卓,一时功高震主

当时任司徒的王允,看着董卓横行不法,心怀天下,痛恨他跋扈专行、蹂_躏汉室的所作所为。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允决心除掉这个祸乱朝政的军阀,清理朝堂,重振河山。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王允暗中结交了董卓手下得力干将吕布,对他进行笼络。王允深知,要对付董卓这个外来军阀,必须先瓦解他内部的统帅体系。而吕布不但武勇过人,还与董卓妻子董荼妇有染,董卓对他存有猜忌。王允正是抓住吕布这个软肋,设计让他参与了谋杀董卓的计划。

在王允的精心策划和部署下,吕布在朝堂上当众刺杀了董卓。董卓倒下的那一刻,王允松了一口气,他终于除去了这个横行朝野的祸患。众臣们也为之欢欣鼓舞,誓要拥戴汉室少主,重建朝政秩序。

董卓被诛后,王允成为朝堂中最高权力者。他谨慎行事,试图恢复政局正常运转。众人都认为,汉室终于重见天日,王允必定会积极作为,协助少主重振河山。一时间,王允的声望达到顶峰,人们都将他视为救国英雄。

三 王允冷酷杀害蔡邕,名声渐落

谁知,就在董卓死后短短两个月,王允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决定处死当代著名学者蔡邕。

那一天,王允与蔡邕在朝堂上闲谈国事。两人言谈甚欢,提起董卓,蔡邕不禁感叹道:“先帝待我亲厚有加,我本不愿仕宦纷扰,还是勉强接受了他的官职。现在想来,先帝对我的知遇之恩,实在难以磨灭。”

王允一听大怒,断定蔡邕心系董卓,是他的同路人。当即下令将蔡邕押入监狱,不久即将其处死。群臣哀求也毫无用处,王允对蔡邕已经恨之入骨,死心塌地要置他于死地。

蔡邕在当时声名显赫,以高尚德行和文采著称,曾经残暴如董卓也对他礼遇有加。王允此举激起各界不满,人们私下猛烈抨击王允残忍,没有君子风度,不近人情。

有人分析王允生性多疑,杀蔡邕是为树立自己的权威,震慑董卓的旧部。也有人认为王允嫉恨蔡邕的才华出众,名声盖过自己,所以找借口除之而后快。更有甚者直言王允心胸狭隘,好大喜功,所以才会这样残酷对待蔡邕。

无论如何,王允此举已经失去民心,他心狠手辣的一面暴露无遗,让许多人对他心生厌恶与不安。原本风头无两的大英雄形象也渐渐在人们心中破损、坍塌。

四 王允吕布关系破裂,失去武力支撑

王允设计除掉董卓的背后,吕布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王允对吕布并不信任,也未将他视为自己人。董卓死后,王允并没有拉拢吕布,与他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吕布本是被王允利用,参与了暗杀董卓的计划。原以为王允会信任自己,让自己在朝中获得更高的地位。没想到,事成之后,王允仍将自己视为外人,对自己不屑一顾。

吕布认清王允的真面目后,对他心生不满和愤恨。当王允开始清算董卓的旧部时,吕布更是愤然离开了长安。自此之后,王允失去了吕布这个得力干将的支持,也失去了倚仗他武力的可能。

五 王允拒和董卓旧部,两敌交锋

董卓被杀后,他的心腹李傕、郭汜正在长安城外驻军。起初两人想对王允表达臣服,向朝廷谈和。但王允认为李傕等人曾经追随逆贼,必须交出武器,接受朝廷处置,绝不轻易原谅。

面对王允的强硬态度,李傕等人意识到和朝廷的合作已无可能。为了自保,他们只能继续举起武器,对抗王允的势力。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李傕率领大批西凉旧部,对长安发起猛烈进攻。

长安城外的战火再次燃起,曾一度看到希望的人们再次陷入恐慌与绝望。局势的急转直下也让人们开始反思,王允处理董卓旧部的方式是否太过强硬,是否应该留有转圜余地。

六 王允寡不敌众,长安沦陷

当叛军来攻时,王允能调动的力量有限。主要武力一是李傕等人手中的西凉残军,难以对抗。二是刘备、孙坚等义军,但他们不听王允调遣。

王允只能依靠麾下亲信宋翼和王宏固守长安最后防线。但两人也无法抵挡住李傕大军的攻势,长安城外的防线被攻破。

长安城被围困时,士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人王允的无能,有人埋怨他不该拒绝李郑的和解。百姓们在绝望中等待命运的降临,祈求得到上天的怜悯。

最终,长安城破,王允全家被杀,数十万城中居民再度投入新的恐怖统治之下。短短两个月之间,长安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变迁,让人不寒而栗。

七 种种失策毁功败利,难逃厄运

回望王允的作为,他在董卓死后犯下几点失误:

一是杀害蔡邕嫉贤妒能,导致声名狼藉、失去人心支持;

二是未能拉拢吕布等人,建立自己的武力派系,又拒绝与董卓旧部讲和,在军事上处于劣势;

三是任人唯亲,选择性错放宋翼,导致长安防线溃败;

四是未展政治手腕,让局面天翻地覆。

种种失策导致他即使建立大功,权倾一时,最终也难逃被杀的命运。汉室的春秋梦一觉醒来,又陷入新的动荡之中。

八 乱世风云难明,英雄亦难逆时运

168年,王允被杀,距离董卓之死才两个月时间。人们对局势的急转直下都感到意外。

这其中有时代的大势所趋:东汉政治积重难返,腐败难除;社会矛盾尖锐,各路势力混战;民变此伏彼起,局势动荡。任一个人都难以逆转乱世巨轮。

王允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英雄,也没能超脱时代制约,逃脱时运不济的悲剧。后人不应苛责其失误,而应反思积重难返的时代痼疾。

汉室覆灭已是大势所趋,无数忠勇之士力竭下场,也让人唏嘘人事的飘渺。读史者当惜时务之不齐,天道之无常。唯有静思人生,方得逍遥。

结语

王允除董卓一事,当时人人称颂,后来却因杀害蔡邕和处理董卓旧部失当而民心渐失。汉室覆灭乃是大势所趋,英雄亦难追逆转时运。看清时势,知天命,方能居安思危,守正不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先帝   外戚   汉室   旧部   时运   长安   宦官   毒辣   军阀   东汉   朝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