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还是狼狈为奸?曾经德国和苏联竟还有如同一家人的岁月

【历史回顾】二战前奇妙的德苏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经常看到盟友与敌人的转变,但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曲折关系可能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尽管两国曾经为数千万人的生命和大片领土而交恶,但仔细研究它们在战争爆发前20年的互动史,我们将发现在战火爆发前的最后一刻,它们之间仍然保持着一种“朋友兼兄弟”的关系。这种关系或许可以用当前中国影视剧中的“相爱相杀”来形容,但背后的故事更加复杂,充满戏剧性。



这段特殊的关系起源于一战时期,德国和俄国当时是两大敌人阵营。德国为了摆脱东西两线受敌的困境,决定利用一个特殊武器,即俄国革命家列宁,来推翻俄国沙皇。德国将列宁送回俄国,列宁成功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随后宣布退出一战。德国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还压迫俄国签署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强迫俄国支付赔款并割让领土。这一切内幕让人触目惊心。



然而,正是在此背景下,德国和苏联开始了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也可称之为“异想天开的合作”。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努力剥夺德国权力,同时还出兵武装干预俄国共产党的起义,试图使这两个原本站在不同战壕的宿敌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成为“难兄难弟”。



1922年,德国和苏联正式签署了《拉巴洛条约》,开启了这段持续20年的“蜜月期”。这一协定首次结束了敌对状态,恢复了外交关系,双方放弃了赔款等要求,同时在最惠国原则下拓展了经贸关系。



然而,双方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如何在军事上合作。对于德国来说,根据《凡尔赛协约》的规定,德国受到了扩充军队和发展重型武器的限制,甚至禁止进行攻击性的军事演习和训练。因此,德国渴望与不受这些限制的苏联展开军事合作。同样,西方国家禁止向苏联提供现代化武器生产线,也不允许帮助苏联建立现代化军事指挥和训练体系。



出乎意料的是,德国和苏联在《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签署了一个更加引起西方国家震惊的秘密军事协定,从而公然绕过了《凡尔赛协约》的限制。这种合作关系允许德国向苏联提供武器生产线,而苏联则提供了广阔的军事基地和工厂,供德军研究各种新战略战术,包括装甲部队、空军和炮兵,以及进行新式武器的研发和实验。这一合作期间,德国在苏联的实验场上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军事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为苏联提供了许多武器设计图纸和生产设备,将被禁止生产的战略武器现在都有了安全的新制造地址。克虏伯公司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制造军用毒气。此外,德国的装甲兵和空军部队也在苏联的基地进行了各种训练,其中甚至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不仅如此,德国的“空降兵之父”司徒登特也在苏联建立了伞兵基地,用以研究新型的空降作战战术。此外,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率领部队进攻苏联的纳粹“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也在苏联土地上完成了他闪电战理论和战术的实验论证。



然而,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内政方针发生了变化,纳粹政权并不再像以前那样与苏联进行公开的军事合作。相反,德国倾向于与苏联进行“武器换战略物资”的易货贸易。这也就是当时德国与中国进行的易货贸易的原理类似。



德国试图用这种方式麻痹苏联,同时在表面上扩大与苏联的贸易,特别是在德国大规模集结军队到苏联边境时,表现得非常积极,甚至提前发送货物到苏联,以展示德国的“诚意”。这种表面上的诚意导致了苏联的大量误判,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袭击,斯大林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两国之间的“蜜月期”正式结束。



【历史回顾】德苏奇妙关系前所未闻,两个国家前后两次战争,竟然有着异常复杂的历史交集。这段德苏曲折的合作关系的背后,折射出了国际关系中的诡谲与复杂。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历史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苏联   德国   拉巴   凡尔赛   纳粹   俄国   狼狈为奸   列宁   家人   武器   岁月   关系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