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口腔|孩子不想看牙怎么办?

“妈妈,我不想看牙”“我要回家”……这些都是口腔诊疗中经常听到的话语,儿童常常出现恐惧、害怕甚至是拒绝诊疗的行为,甚至有些不配合或不愿治疗甚至哭闹、“拳打脚踢”的孩子,医生逐渐意识到行为管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哄孩子”,而是让孩子配合治疗,并且建立一个长期的口腔健康习惯。

据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护士介绍,儿童患者的行为表现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部分儿童实行“行为管理”及“行为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为管理是一门技术,指为儿童进行有效率和有效果地治疗同时,向患者灌输口腔健康的积极态度所使用的手段。其中有效果地治疗是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不能擅自修改诊疗手段以致危害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引导的目标是建立沟通,减轻恐惧和焦虑,提供优质的牙科护理,建立牙医和儿童之间的信任关系及提升儿童对口腔健康的积极态度。

导致儿童不配合的原因可以分为疼痛、环境陌生、对未知操作的恐惧,那么如何进行行为管理呢?

1.应对疼痛及害怕恐惧时,可适当选择药物辅助,常见的如无痛麻醉。

2.对于儿童自身的紧张焦虑,在医生首次接触患儿时,可不急于诊疗,而是建立与患儿的沟通,了解之前是否有过诊疗经历,过程是否愉快,让孩子参与谈话,可从日常话题开启,如“你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呀”“你刚刚都去哪玩了”等,让其放松,再往口腔诊疗上引导,过程要循序渐进。

3.用童语为患儿演示仪器和器械的功能,如口镜是为了给牙齿照镜子,三用枪是牙齿吹风机,高速手机是洗澡的花洒等。

4.治疗结束后给予患儿积极的、正向的夸赞及鼓励,并让患儿有参与感,有助于进行后续的诊疗。

最后,行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培养儿童对口腔健康的积极态度,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不同的行为引导,在治疗完成后,无论是家长还是医护人员都要给孩子树立看牙的信心。(护师 代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口腔   参与感   焦虑   牙齿   患者   疼痛   恐惧   态度   儿童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