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别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为什么就能拥有着八十多所的大学?

我们来说一下大学是怎么来的……「大学」这一事物并不是突然就在11世纪冒出来的,它也是一步步发展来的。首先让我们从英国的视角看一看……

在11世纪晚期,即英国人克服了1066年「诺曼征服」带来的伤痛以后,国内开始高速发展。「诺曼征服」虽然给英国人带来了耻辱,但是诺曼底公爵从法国带来的骑兵使得英格兰的武装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从此,英格兰人不再害怕从北方时不时跑过来烧杀劫掠的维京人。相比维京人时不时来犯、修道院的财产和文稿动不动就被毁于一旦的时期,在没了北方蛮族的侵扰后,这些学习资料总算可以顺利累积到形成一定的体系了,学生们也可以安心学习了。

最早的教育在教会中进行。于是,11世纪以后,教会开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学校。(不是说以前没有建,而是说这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后来,到了1120 年,牛津大学实现了同主教权力的分离,实现了大学管理与组织权力的世俗化。但牛津大学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学,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学诞生在地中海附近。于是,让我们把视角再切换到地中海国家……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意大利」直到近代才诞生,在9世纪到14世纪,「意大利」所在的地区还是邦国林立,一盘散沙的状态。开个小小的玩笑,如果你认为中世纪「黑暗」、「压抑」,那你一定是站在英国或德国的角度说这话的。因为这两个国家在那个时候,森林与沼泽覆盖了英格兰的大片土地,使其显得阴暗而压抑。但是,将视线从英格兰的沼泽转向地中海地区,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的阳光与贸易的繁华,与地中海的气候一样热情洋溢。男性们忙于在海洋上寻求财富,而女性们则互相竞争,犹如一场"海盗与军队的较量,貂皮与黄金的争艳"。在这一时期,四个海洋国家各领风骚一百年。

阿马尔菲在10世纪中期至11世纪中期享受了它的全盛期,而比萨在整个12世纪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威尼斯和热那亚在12至14世纪中期同样光彩照人,尽管这两个国家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争夺主导地位,直到1350年黑死病爆发。黑死病确实给它们带来了打击,但并未阻止它们的发展,它们一直繁荣直到奥斯曼帝国崛起。15至17世纪中期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时代,地中海各国的繁荣被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所压制,贸易通道被敌人所截断。

自此,它们开始衰退,并再也没有恢复到过去的辉煌。这一时期,地中海各国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因此,10至14世纪的地中海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熔炉",闪烁着学术的光芒。在这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环境下,学术得以不断进步。因此,第一所大学于1088年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诞生,这并不足为奇。贸易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文化的交流。在中世纪晚期,整个地中海世界就像一个繁荣的文化熔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伊斯兰学者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学瑰宝,这些宝贵的文献最终传到了欧洲,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这是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地中海世界,阳光与贸易交织出繁荣景象,贸易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更有文化的交融和学术的兴盛。中世纪的科学技术传播呈现出单向从伊斯兰世界流向基督教世界的趋势。这一现象在西班牙尤为明显,尽管伊比利亚半岛对异教徒并不友好,但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在此共同生活,共同创造出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克吕尼修道院院长彼得在1141年访问西班牙时,委托一组翻译团队将《古兰经》和其他穆斯林文献从阿拉伯语翻译成拉丁语。这个翻译团队由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者组成,展现了托莱多学者的全球视野。例如,团队成员包括英国人罗伯特、巴尔干地区的赫尔曼、莫扎拉布彼得以及来自托莱多的穆斯林穆罕默德。

犹太学者在中世纪欧洲意识形态、文化和知识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熟练地在拉丁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著作之间自由穿梭,并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角色。

这些丰富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不仅为中世纪欧洲的意识形态、文化以及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更为后世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我们将视线转回英国,探寻大学形成的细节。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统治时期(公元9世纪),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英格兰设立了几百所学校,大力推动民众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道院不断壮大,积累了大量文字资料,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甚至出现了教会学校。

这些修道院的零散知识如同散落的点点星火,终有一刻会在“城市”这个孕育大学的环境中汇聚成“面”。

在中世纪晚期到12世纪中期,“城市”这一特殊事物开始出现,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持续发展。城市人口的激增带来的除了挑战和困难,也带来了团体形成的可能性。我们都知道中世纪的手工业从业者组成了行会,而“大学”这一事物,最初也仅仅是“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会”。

然而,这一组织最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此外,大学教师也因其知识有“贩卖”之嫌而受到争议。但是,在这个重视“劳动”的时代,“大学”的存在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这正如圣经中所言:“你们要追求学问”(《新约·提摩太前书》第一章第二十节)因而在这特殊时期,大学的地位得到了承认并且稳步上升。最终,大学教师以“传授知识”的理由获得了合法性。于是,“大学”这一概念逐渐在社会中稳固立足。有了教师,学生们的问题也紧随其后。

不过,与普遍观念不同,“大学”自创立之初就对各阶层、各背景的人开放。因此,就像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一样,在中世纪,也有许多农奴家庭期望通过知识和学习改变命运,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大学。我们之前讲过,在那个阶级相对固定的时代,商人赚钱然后投资教育几乎成为了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就像我们今天会看到许多新富阶层努力获取海外文凭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一样,那个时代的商人也有类似的迫切需求。他们需要用高等教育的学位来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让自己的子女能够跻身贵族行列。

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需求——对具有含金量的文凭的需求。而对于那些贵族家庭,他们除了提升自己和家族的地位外,还需要让大学来管教那些无法无天的子女。因为在欧洲各国都推行“长子继承制”,其他的儿子总是需要一个好的去处。随着火炮的出现,骑士在战争中的地位被削弱,“骑士”逐渐成为了一种仅存在于浪漫故事中的象征。因此,贵族家庭的孩子们到了七、八岁,他们会被送去宫廷或其他贵族家庭学习成为一名骑士。然而,由于骑士在战争中的地位逐渐消失,他们成为了仅存在于风花雪月中的象征。

此外,还有一些家族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从事神职工作。这是一条不看重血统、有很高地位上升空间的职业通道。所以,如果一个家族希望他们的孩子走神职路线,一个神学文凭就会显得非常有分量。需要一提的是,“长子继承制”常常与“家长希望孩子从事神职”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家长希望除长子外的其他孩子都去从事神职”的现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家族财产不会被分割而减少,而从事神职工作在当时就如同今天的“考公务员”一样具有吸引力——稳定的工作、有面子、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而且对于那些不希望继承家族产业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职业的边界,其实也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就像家长们常试图引导孩子们走神父的道路,这或许是由于取得神学文凭,就能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生涯。然而,地中海附近的年轻人并非都会遵从父母的意愿。

修道院的生活并非适合每个人,甚至有些修女会传出一些充满争议的聚会丑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便以“游学”为借口,常年在外游荡,也就成了所谓的“游方修士”。但由于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这些游方修士常常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威胁。

当我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大学”这一主题时,你会发现“神职”的热度不断升高,这也使得“神学”文凭备受追捧。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中世纪的大学只教授神学的原因之一(其实并非如此,大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文、神学、法律、医学四个学科,其中“人文”学科又包含了拉丁语教学的“七艺教育”——语法、修辞、逻辑和数学、音乐、地理、天文)。你看,有了教材、有了老师、有了学生、还有了文凭的需求,大学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我们细心梳理这段历史,会发现历史的脉络中偶尔会出现一座座山丘,那便是大学的崛起时刻。在那个时代,每所大学都有其特长。巴黎大学成为学习神学的顶尖学府,而博洛尼亚则成为学习法律的圣地。至于医学,那时的学子们会选择前往那不勒斯东南部的城市萨勒诺,这座城市因其卓越的医学水平而在欧洲享有盛誉,甚至有“没有疾病可以在这里扎根”的说法。当然,就中世纪的医疗水平而言,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欧洲   奥斯曼   中世纪   地中海   神职   大学   修道院   神学   黑暗   地位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