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回忆父亲辛丰年说,“爱好音乐不分专业和业余”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谢宁 余嫚雪

今年是辛丰年诞辰100周年,去世10周年。10月14日,辛丰年长子、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严锋来汉,做客长江讲坛,分享《从老战士到乐评人——辛丰年的音乐人生》。

辛丰年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喜爱古典音乐的人。辛丰年,原名严顺晞,1945年投身革命后改名严格,退休后继续少年理想,开始大量购书读书听音乐。辛丰年是其笔名,即英文Symphony(交响乐)的译音。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著有《乐迷闲话》《如是我闻》《处处有音乐》等十余种作品。他的梦想是组建一支像《音乐之声》那样的家庭乐队。辛丰年在西方古典音乐方面的启蒙,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严锋教授在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上说:“在图书馆谈辛丰年,他也应该是高兴的,因为他一生最喜欢读书,他的很多教育是在图书馆里自学完成的。”

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严锋教授概括父亲辛丰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严锋说:“理想是要有的,理想是对知识、价值、人性的追求”。

严锋在分享中介绍,“父亲出生于一个军阀家庭。我的爷爷严春阳是孙传芳的手下,听我亲戚说,爷爷把孙传芳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从而受到不断地提拔。我父亲以前从来不跟我说这些,他对他的出身有深深的耻辱。以前家里住在上海南昌路的豪宅,但我父亲很不喜欢这种生活。”

严锋说,父亲正是从读书中,找到了反叛现实的力量。他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决定要去追求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逃离了家庭,在抗战胜利前夕投奔了解放区。“我的两位姑妈也都是很小的时候逃出了自己的家庭,投身了革命,去追求人间正义。”

“父亲对您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严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是求真。”

长江讲坛现场

不管遭遇什么样的人生际遇,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2023年,适逢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为了表达对其的纪念,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为什么今天我们要阅读辛丰年,他的阅读、他的写作、他的人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严锋说,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作为儿子他的感受是,在当代强竞争的社会,常让我们焦虑和紧张,很多东西变得不确定,众说纷纭。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想起父亲的为人和他说过的话,就有一种“心定”。

严锋说,“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人,将自己放在用书、音乐、艺术建造的堡垒中,不管遭遇什么样的人生际遇,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严锋在讲座中回忆,“即便是在父亲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十年动荡时期在砖厂做砖头的时候,我也没有听过他唉声叹气,他很钻研自己做砖的技术,也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书和音乐里,还带了一把小提琴过去。因而即便在别人看来那么苦的时候,因为父亲这种理想主义的特质,他为我营造了一个好的小环境,我没有感觉到苦。”

回忆那段时间,严锋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父亲拉小提琴的时候,周围的工人和农民都围过来看;还有父亲带他一起玩,一起做飞机模型,那种快乐永生难忘。

长江讲坛现场

对音乐的爱好,不分专业和业余

辛丰年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是一位音乐的超级粉丝。因为他写的音乐启蒙文章,而被广大乐迷所熟悉。严锋回忆,这些书稿最开始投出去也是被拒的,因为编辑认为不专业,后来是三联出版的。

严锋回忆,父亲20世纪70年代退休拿到补发的1万元的工资,马上就买了一根扁担去了新华书店买书,花了400元买了一台上海录音器材厂的601型盘式录音机,20世纪80年代,又花三千块钱买来了钢琴,很快就把退休金花光了。“他从50多岁自学钢琴,到70岁已经学会了100多首保留曲目。”严锋说,“对音乐的爱好,不分专业和业余,业余的人可能爱得更深,超越功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丰年   父亲   复旦   专业   长江   音乐   新闻记者   讲坛   上海   大学教授   家庭   人生   严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