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浙江省委书记,受牵连被免职后,两儿子分别被判死刑和死缓

曾经的一声审判锤敲响,它划破了宁静,宣告着前浙江省委书记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一个被判死刑,一个被判死缓。这个判决的余波激荡全国,将一位曾威风八面的政治家推向了风口浪尖。他面对法官的决定,默然不语,毫不干预,任由法律的判决来落定。那么,这位前浙江省委书记是何方神圣?他的两个儿子又犯下何等罪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悲惨而扑朔迷离的故事。



生于1911年,湖北省黄安,贫苦之家,一个男婴首度哭声横生,父母为他起名熊应堂。熊应堂的童年可用“悲苦”来形容,一家三口,排行老二,早逝的哥哥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命运。父亲疾病夺去生命,留下母子俩与世相对。贫困困扰着他们,没有土地的家,母亲只能带着熊应堂的妹妹四处乞讨,而熊应堂则被迫去地主家做苦力。这段岁月,可以用“三天不吃饭,饿得晕倒”的话来形容。9岁,亲戚闯入家中,母亲被强行带走,为了挽救母亲,熊应堂冲上前去,却遭到亲戚一脚踢倒。母亲被卖到山沟,得来的钱被亲戚们分走。家中只剩下熊应堂和8岁的妹妹,但他深知他们面临的境遇如同等待死神降临。痛苦之下,熊应堂不得不送走自己的妹妹,将她交托给别人抚养,而他自己则前往离家几十里外的四姑墩做苦工。15岁时,他来到华河,学会了理发手艺,之后四处背负着椅子,为人剃头。这段时光,他发现了农民运动正蓬勃发展。于是,在1927年,他加入了青工会和互救会。1928年,经过不懈争取,他终于被破格招入红军,随后,参与了大山寨战役,勇敢地缴获了一支枪,从此告别了理发椅,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革命之路。



在熊应堂光辉的革命生涯中,他投身中国共产党,立下赫赫战功。加入党组织后,他担任了不同职务。土地革命时期,作为红军士兵,他参与了多场战斗。接着,他担任军事指挥官,团长等职。他积极参与了长征和四次反“围剿”行动,同时也参与了川陕苏区的战斗。这段厮混崎岖的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到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和个人的使命。随着长征的结束,他进入红军大学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为未来的抗日战争做了充分准备。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一营的职位。1938年,他积极参与敌后游击战争,奋勇杀敌,彰显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他带领士兵与敌人周旋,坚守革命根据地,为自由付出了巨大努力。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皖南反“扫荡”战役,顶住了敌人的压力。成功收复泾县后,他的英勇表现得到上级的肯定,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在令中外震惊的“皖南事变”中,他率领士兵英勇抵抗,虽面临强大的围困,却坚决突围,为革命事业保留了一线生机。他的勇气和领导力让他成为众人楷模。共产党重组新四军后,熊应堂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在苏南、皖南、皖中,他领导军队转战,培养武装力量,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他被任命为七师十九旅副旅长和旅长,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和卓越领导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军长,1955年,他获得少将军衔,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和勇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熊应堂,这位英勇的开国将领,竟然有两个儿子,一个被判死刑,一个被判死缓,原因引人深思。



1952年,熊应堂和妻子在上海迎来了两个儿子的出生。由于熊应堂事务繁忙,又因文化程度有限,于是决定将教育任务交给妻子。然而,妻子对这两个孩子溺爱有加,导致二熊养成了一副纨绔子弟的性格。校园生活中,二熊不仅殴打同学、辱骂老师,甚至偷窃,因父亲地位崇高,教师和学生都不敢发声。毕业后,两兄弟都参军,但目的仅仅是为了捞金。军中纪律严明,而二熊兄弟不受约束,酗酒嗜烟,时常违反军规。哥哥熊北平更是过分,竟然“玷污”了一名女战士。退伍后,他们在工厂找到工作,却不认真工作,只知吃喝玩乐。多次的无知行为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更为糟糕的是,熊应堂不知情,甚至妻子多次以丈夫的名义为儿子开脱,扶持他们。然而,知情者渐多,信息传到熊应堂耳中,他深感失望。最后,二熊被公安局拘留,熊应堂首次得知儿子的真实行为。尽管熊应堂在得知判决后没有为儿子开脱,他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感自责,他明白责任在于自己,没有好好教育儿子,更因妻子对于二熊的包庇和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省委书记   皖南   儿子   旅长   死缓   浙江   英勇   红军   死刑   判决   士兵   妻子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